||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一万年以后,先进的东西开始也还是要挨骂的。”
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不是由于有意压抑,只是由于鉴别不清,也会妨碍新生事物的成长。
客观规律是客观的;独立于人而客观存在。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
“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
https://www.cas.cn/xw/zjsd/200906/t20090608_642499.shtml
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8/9/339380.shtm
近两周的工作记录(2023-04-23 以来)
除了本科生《电工学》教学、其他应该参加的日常工作等之外,近两周还做了下述一些事情。
一、近两周内公开的研究
(1)2023-04-23
以“附录”的方式,使【2007-11-28,关于某理论《关于******原理的完备性》】的讨论,终于获得了一个 doi。
十五年来,数次私下请老师们批评过。
(2)2023-04-24
以“附录”的方式,使数次在《科学网》博文里提到的【2008-11-12 上午接近午饭时,《科学素质教育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大会发言(南开大学承办)】的全文,终于获得了一个 doi。
这可是犹豫再三。
上面两个资料,私下请老师们指导过,转眼就是已经 14年以上了。现在冒着生命危险,互联网上公开吧!
因为要行将就木了。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回首往事,泫然流泪。
(3)2023-04-27
上个世纪按照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思路,以“距离/位移”为联系不同“参照系”的自变量,推广狭义相对论的思路,也得到了一个 doi。
是否有必要改天试试,这些思路是否符合《科学网》博文的要求?弄不好,又得给《科学网》编辑部的老师们添额外麻烦了。
即使不合适在《科学网》博客贴出,也没有关系。《科学网》博客已经很好了:已经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的科技进步!
(4)2023-05-01,真正的“劳动节”
下述内容,也得到了一个 doi。
模糊语言控制,可以理解为一种灵巧的、划分细致的“Bang-Bang control”。其次,模糊语言控制,还和《数理统计学》里的“半参数模型,semiparametric model”有一定的类似性。再者,用某种“已知的经验”知识来代替“预测控制 predictive control”里的“预测”,还可以将模糊语言控制理解为一种针对性的个性化专用技术,即一种结合具体问题特殊化后专用的“模型预测控制”。
实际上是《科学网》几个博文的汇总整理。
(5)2023-05-03,真正的“劳动节”
下述内容,也得到了一个 doi。
在数学里概率论和数据统计学的随机数生成中,可以利用数字计算机,将不同来源的满足指定概率分布的随机数,采用不等长度的片段,拼接成一个新的随机数序列。这样可以显著地提高随机数的密码学安全伪随机性、真随机性等。参加拼接的不等长度的随机数片段,可以是真随机数,也可以是伪随机数。如果只采用一种伪随机数生成方法进行拼接,则不同的片段可以通过选用不同的“种子”、“定数”等,来显著地提高伪随机数的性能。
实际上是《科学网》几个博文的汇总整理。
(1)、(2)、(3),显然大约的确比【2021年五一冒着“被累死”风险写出的一篇教改论文初稿,到现在一直没有精力来修改】更重要,所以要优先公开。
(4)或许可以用到某些重要的技术方面。
(5)随机数的重要性,用不着我多嘴。
这样,【2021年五一冒着“被累死”风险写出的一篇教改论文初稿,到现在一直没有精力来修改】再次被延误。由于长新冠等,我近几个月实在没有精力、没有时间了。准确地说:时间、精力明显不如以前。
至于【P对NP (P vs NP Problem) 的概率化版本】,只能一再拖延下去了。不是该问题不重要,而是其核心直接证明,在 2011 年的《 A non-canonical example to support P is not equal to NP》(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2011, 17(6): 446-449) 已经公开发表了。因此这个【概率化版本】怕是只能排在后面了。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2209-011-1593-5
二、希望近期能够使得博文《新增 22 对国际单位制词头(SI prefixes)的具体建议(2012建议的修订版) Specific suggestions to add new 22 pairs of SI prefixes (revised version for those in 2012)》里的主要内容,也得到了一个 doi。
三、为什么不写书?
根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
(1)牛顿写《原理》时,已经没什么重要事情了
1687年7月5日,31岁的哈雷耗时28个月,支持帮助牛顿整理并资助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问世。这是哈雷与牛顿联手对人类超级卓越的贡献,从此人类的物理学科成年了。
中外管理杂志,2017-11-13,哈雷拿什么同时成就了牛顿和自己?
https://cj.sina.com.cn/article/detail/1790671321/478389
(2)爱因斯坦 1905奇迹年,“拒稿率只有百分之几”
关于布朗运动的论文5月11日已经被 Annalen derPhysik 杂志收到,当年发表。这是1905年他完成的第三篇文章。8月,爱因斯坦将博士论文投给同一杂志,次年发表。他1905年的另外三篇文章是:第一篇关于光量子假说,第四篇关于狭义相对论,第五篇关于相对论质能关系。全部发表在Annalen der Physik。当时该刊拒稿率只有百分之几。
施郁,2016-08-01,爱因斯坦被拒授过博士学位和副教授职位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395-993806.html
(3)DNA双螺旋结构:很特别的评审方式(走后门)
许多核心科学发现不是用现代标准同行评审的。例如,在1953年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描述的DNA双螺旋结构基础论文在《自然》发表,由于其推测性质,如果用我们现行的典型同行评议很可能就发表不了。
著名的《自然》杂志,同行评议制度只在1967年才正式引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731-1112810.html
John Maddox replies — As Jens Brümmer states, the Watson and Crick paper was not peer-reviewed by Nature. I have two comments on this. First, the Crick and Watson paper could not have been refereed: its correctness is self-evident. No referee working in the field (Linus Pauling?) could have kept his mouth shut once he saw the structure.
John Maddox 回答道——正如 Jens Brümmer 所说,Watson 和 Crick的论文没有经过《自然》杂志的同行评审。对此,我有两点看法。首先,克里克和沃森的论文不必去评审:它的正确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该领域工作的审稿人(莱纳斯·鲍林?)一看到这个结构就不会闭嘴。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426119a
若能正确揭示DNA的结构,鲍林就将成为科学史上第一个三次获得诺贝尔奖金者。但他错过了这次机会。与此同时,对于DNA意义的正确认识、活泼的思维方式、恰当研究方法的完美结合,最终成就了沃森和克里克“分子生物学之父”的美名。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RBT201402007.htm
假如 Watson 和 Crick 的《Molecular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s: a structure for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 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稿件到了鲍林(Pauling)手里:杀死你,没道理!
同行评审“会自动歧视那些挑战传统的意见,对大多数研究来说这没问题,但是对那些我们已知领域之外的新想法来说,同行评审可能对这些想法不利,而20世纪所有伟大的想法都是属于此类”。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8/12/214490.html
传统同行评审过程最常见的弊端是它消极对待真正的创新思想,拒绝领域内具革命性的文章。另外,一篇文章的重要性几乎不可能很快地表现出来,真正评价一篇文章在该领域的影响需要数月甚至数年。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8/235694.shtm
我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铺路石?还是阻碍进步的绊脚石?
参考资料:
[1] 集智俱乐部,2021-07-06,分析了2500万篇论文后,发现科学正在变得越来越保守
http://app.myzaker.com/news/article.php?pk=60e44bff8e9f0951fc67fb6e
不止所有发表论文的平均突破性程度在下降,高水平的论文也是同样的趋势。选取 Nature、Science 和 PNAS 三则顶刊论文分析,发现其下降趋势比普通期刊更加明显,早在 1975/1980 年之后,PNAS 和 Nature 的平均突破性研究占比就早早躺平,似乎顶刊更加不愿意刊登争议性更大、但也有可能是突破性的研究。而图四右边诺奖三种自然科学型的获奖论文,其突破性得分平均甚至下降到了 0 以下。
[2] 2022-01-14,废话的胜利:“精致而平庸”的论文是怎么发上顶级刊物的?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1917651029877855&wfr=spider&for=pc
https://ishare.ifeng.com/c/s/v002Jp5DFzdH3lFRG5toTmcDqGnY9jd9wHZ--aSCNq19ynrA__
https://xw.qq.com/amphtml/20220114A0BWKK00
https://view.inews.qq.com/a/20220114A07CS700
其结果就是此标准催生的无数“精致而平庸”的论文——先进的分析技术、晦涩的专业语言,似乎是为了掩盖研究本身的毫无意义。
[3] 假结果或夸大结果,如何对待和处置科学研究的不可重复结果?
科学网,2018-10-07: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10/418343.shtm
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39849
而研究结果不能重复则甚至已经是今天科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情况。早在2011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开放科学中心的心理学教授布莱恩·诺赛克(Brian Nosek)等人牵头,招募全球250多名科学家参与,对2008年发表在3家顶级心理学期刊上的100项心理学研究结果进行重复研究,2015年该项重复性研究完成,结果仅有39项研究结果可以再现,61项研究结果无法重现,不可重复率达到61%。
此后,诺赛克等人又再次组织了由多个国家研究人员参与的一次重复性研究,对2010-2015年发表在《自然》和《科学》期刊上的21篇心理学论文的结论进行重复性研究,结果是,38%的结果不可重复。这一重复性研究结果已经在线发表在2018年8月27日的《自然》子刊《自然人类行为》期刊上。
不仅是心理学研究结果有很高的不可重复比率,就连生物医学研究也位居不可重复率的排行榜的高位。拜尔医学的研究人员对发表在世界著名科学期刊上的67个实验项目的数据进行重复研究,结果显示,仅有21%的项目(14个)可重复,高达65%的项目(43个)数据不能重复;另有7%的项目(5个)能重复主要数据,4%的项目(3个)可重复部分数据。
而且,上述研究都是发表在今天影响因子高的主流期刊上,包括《细胞》(Cell)、《自然》(Nature)、《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和《科学》(Science),即CNPS。不仅如此,不可重复的科学研究结果几乎遍布于所有学科。一项研究表明,今天在全球一流的学术期刊CNPS发表的论文的结论至少有一半不可重复和检验。
[4] 2022-05-05,不合群!最晚创刊的它凭什么能成为三大顶刊,科学界的奢侈品?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1978083861631520&wfr=spider&for=pc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Randy Schekman在《卫报》上发表惊人言论:像CNS这样的期刊是如何破坏科学界的!(How journals like Nature, Cell and Science are damaging science),批评这些维护影响因子制度的顶刊和现阶段学术界扭曲的奖励制度,并公开表示,他的研究成果不会再投给这些期刊。
同样,另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Tasuku Honjo先生也曾在2018年公开表示,CNS期刊发表的论文不一定都是好研究,被顶刊拒绝的工作很有可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好研究;做科学研究不能只生产迎合CNS的论文。
[5] 科学网,2015-01-12,科学家分析同行评审有效性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511219413977135306.shtm
同行评审在预测“良好的”论文方面是有效的,但可能难以识别出卓越和(或)突破性的研究。
研究人员还发现这3份医学期刊曾拒绝了许多之后获得高引用率的手稿,包括14篇引用数量最多的手稿,而这14篇手稿中的12篇是被编辑退稿的。
[6] Amber Dance. Stop the peer-review treadmill. I want to get off [J]. Nature, 2023, 614: 581-583.
doi: 10.1038/d41586-023-00403-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0403-8
[6-2] 孙学军,2023-02-14,同行评审员饥荒!期刊如何应对 精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1376165.html
[7] Rima-Maria Rahal, Susann Fiedler, Adeyemi Adetula, Ronnie P.-A. Berntsson, Ulrich Dirnagl, Gordon B. Feld, Christian J. Fiebach, Samsad Afrin Himi, Aidan J. Horner, Tina B. Lonsdorf, Felix Schönbrodt, Miguel Alejandro A. Silan, Michael Wenzler, Flávio Azevedo. Quality research needs good working conditions [J]. Nature Human Behaviour, 2023
doi: 10.1038/s41562-022-01508-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2-022-01508-2
[7-2] 来昕,2023-02-12,当今科研界的短期雇佣方式已经成了高质量和创新性科研的最大阻碍! 精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18723-1375836.html
[8] 科学网,2008-12-16,英国推出无同行评审的新型研究资助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8/12/214490.html
Braben说,同行评审“会自动歧视那些挑战传统的意见,对大多数研究来说这没问题,但是对那些我们已知领域之外的新想法来说,同行评审可能对这些想法不利,而20世纪所有伟大的想法都是属于此类”。
[9] 科学网,2010-08-06,《科学家》文章:论文同行评审过程有待改革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8/235694.shtm
传统同行评审过程最常见的弊端是它消极对待真正的创新思想,拒绝领域内具革命性的文章。另外,一篇文章的重要性几乎不可能很快地表现出来,真正评价一篇文章在该领域的影响需要数月甚至数年。
[9] 夏香根,2021-03-23,再论论文 精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5313-1278147.html
[10] 杨立坚,2023-03-26,鸡窝式科研,《回民支队》的启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41132-1381885.html
[11] 王鸣阳. 科学创新,社会的责任:读《居里夫人文选》有感[J]. 科普研究,2010,(2): 82-85.
http://qikan.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33866424
https://www.nssd.cn/html/1/156/159/index.html?lngId=33866424&from=Qikan_Article_Detail
“我们可以想象,一位热忱无私的学者,全部身心埋头于一项伟大的研究,可是一生都受到物质条件的掣肘,最终也未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该会留下多么大的遗恨啊!这个国家有她最优秀的儿女,是她最大的一笔财富,然而他们的天赋、才能和勇气竟然遭到荒废,这不能不让我们感到深深的痛惜。“
“无论什么职位都自己去谋取,这是多么令人难堪的事情啊。我实在不习惯这种做法,它会使人道德败坏。我向你说起这些就心烦。我觉得,纠缠进这一类事情中,不时会有人来向你传闲话,简直再没有别的事情比这更能摧残人的精神了。”
那么,研究人员需要什么呢?需要的是对研究工作过程的支持,而非“迟到的改善”。需要维护他们专心从事研究工作的环境,那就是居里夫人所希望的尽量少些“来自外界的种种干扰”,使他们有一个宁静而安详的工作环境。居里夫人的抱怨也是迟发的“怨言”,对于她自己已经毫无意义,而是在提醒社会应该认识到对于科学研究这一创新事业应负的责任。
[12] J. D. Watson, F. H. C. Crick. Molecular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s: a structure for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 [J]. Nature, 1953, 171(4356): 737–738.
doi: 10.1038/171737a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171737a0
[13] 刘进平, 2018-05-07, 爱因斯坦奇迹年的5篇论文经过同行评议了吗? 精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731-1112810.html
[14] 张宏志. 莱纳斯·鲍林DNA研究失败的原因探析[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4, 36(02): 38-44,+70.
doi: 10.15994/j.1000-0763.2014.02.01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RBT201402007.htm
[15] Jens Brümmer. How genius can smooth the road to publication[J]. nature, 2003, 426(6963): 119-119.
doi: 10.1038/426119a , doi: 10.1038/426119b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426119a
[16] 施郁,2016-08-01,爱因斯坦被拒授过博士学位和副教授职位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395-993806.html
相关链接:
[1] 2023-05-04,新增 22 对国际单位制词头(SI prefixes)的具体建议(2012建议的修订版) Specific suggestions to add new 22 pairs of SI prefixes (revised version for those in 201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86782.html
[2] 2012-04-19,增加 SI prefixes 的建议 (Suggestion to add the SI prefix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561082.html
[3] 2023-04-22,[求证] 这是马内1865年的石版画《赛马》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85355.html
[4] 2023-02-15,[专业微信群贴出] “静止”的宏观点电荷会激发出磁场,并发射出电磁波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76384.html
[5] 2022-07-31,[重贴] 反思麦克斯韦经典电磁理论宣言(附说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49475.html
[6] 2019-07-02,记忆:南开大学2008年《科学素质教育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87783.html
[7] 2022-10-12,[答疑,备课,坍缩] 正弦量合情合理地变成相对静止的矢量,一点也不奇怪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59135.html
[8] 2022-06-14,[小结] 近期关于引力、电磁力统一的思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42966.html
[9] 2022-06-25,[小结] 我们在物理学上的主要“创新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44493.html
[10] 2023-03-22,[讨论,备课?三体] 针对性的个性化专用技术:貌似产生超越性的新能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81439.html
[11] 2021-03-05,[备课的随想] 模糊控制为什么成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75148.html
[12] 2020-03-19,[讨论] 两种真正实用的自动控制技术:PID、模糊控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24280.html
[13] 2023-04-08,[优先权?] “比你的更好”随机数生成要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83480.html
[14] 2023-04-07,1000个均匀分布随机数 Uniformly distributed random numbers with a sample size 100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83337.html
[15] 2022-07-02,往日(14):曾经“最好”的伪随机数,目前继续求教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45572.html
[16] 2021-01-30,[再擂台] 最好的100个均匀分布随机数 The best 100 uniformly distributed random numbers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69740.html
[17] 2023-03-31,[小资料,擂台] 随机数,伪随机数,真随机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82520.html
[18] 2023-05-01,“五一”国际劳动节:真空管 → 晶体管、集成电路 → “半电路、半电磁场”电路 →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86442.html
[19] 2023-04-03,新冠引起的指甲变形(资料图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82831.html
[20] 2023-03-08,[傻现状] “长新冠”症状一直存在,持续患病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79445.html
[21] 2022-09-19,[???] 热血沸腾之后,更是“耗尽/耗干”后的无奈(关联资料“集成电路”,诺伊斯 Robert Norton Noyce)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56020.html
2021-05-02 写的一个教改论文初稿,到现在也没有精力修改。
[22] 2022-07-26,[汇报] 近十多年的时间、精力状态(欠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48843.html
2021年五一冒着“被累死”风险写出的一篇教改论文初稿,到现在一直没有精力来修改;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1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