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b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bby

博文

爱因斯坦奇迹年的5篇论文经过同行评议了吗? 精选

已有 32800 次阅读 2018-5-7 19:07 |个人分类:科学感想|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那些著名论文不经审稿直接录用? 》 受到了杨老师的质疑,我就到网上做点功课,弄清爱因斯坦发表论文的情况:

在爱因斯坦时代,学术评审的过程是不同的。在他辉煌的职业生涯中,他唯一一次受到匿名同行评议——作者不了解评审者,反之亦然——他对现在科学的黄金标准表示出蔑视。

爱因斯坦的职业生涯的第一部分是在德语世界。在德国物理学期刊爱因斯坦发表了他的突破性论文,当时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同行评审系统。
例如,爱因斯坦在1905年将他的四篇著名论文在《Annalen der Physik》发表,当时这些论文并没有采用我们今天所谓的同行评议过程。该杂志的接受率非常高(约为90%-95%)。有鉴别力的编辑对出版的内容做出最后的决定。
许多核心科学发现不是用现代标准同行评审的。例如,在1953年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描述的DNA双螺旋结构基础论文在《自然》发表,由于其推测性质,如果用我们现行的典型同行评议很可能就发表不了。
著名的《自然》杂志,同行评议制度只在1967年才正式引入。
只有在爱因斯坦1935年来到美国后,他才面对同行评议的过程。他和他的年轻同事纳森·罗森将论文寄给美国物理杂志《
Physical Review》,论文是关于引力波。这篇论文具有潜在的争议性,因为它挑战了引力是波浪的观点。
杂志编辑约翰·泰特在爱因斯坦的论文上犹豫了一个月。然后他把它寄给审稿人发表评论——他选中的评论家可能是著名的Howard Percy Robertson,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的同事之一。审稿人返回了十页的评论,这些评论对论文中许多中心主张产生了怀疑。编辑把这些评论还给了爱因斯坦,要求他考虑这些问题,并作出他认为必要的任何改变。以下是爱因斯坦的反应:
我们(罗森先生和我)已经把我们的手稿寄给你们出版,没有授权你们在印刷之前向专家展示。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让你们的匿名专家发表评论。基于这一事件,我更喜欢在别处发表论文。(We (Mr. Rosen and I) had sent you our manuscript for publication and had not authorised you to show it to specialists before it is printed. I see no reason to address the – in any case erroneous – comments of your anonymous expert. On the basis of this incident I prefer to publish the paper elsewhere.)
尽管他从《
Physical Review》撤回了这篇论文,但爱因斯坦还是把它发表在更为低调的《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上。然而,发布的版本包含了实质性的修订。看来这些修正很大程度上是他与Robertson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后的版本可能使他免于原文出版后的尴尬。

见:

Hate the peer-review process? Einstein did too - The Conversation

theconversation.com/hate-the-peer-review-process-einstein-did-too-27405

The Hundredth Anniversary of Einstein's Annus Mirabilis - arXiv

arxiv.org/pdf/physics/050415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731-1112810.html

上一篇:发现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蛋白(外一)
下一篇:像夏威夷这样的火山爆发不是自然灾害——没有它们,地球就会爆炸
收藏 IP: 59.50.85.*| 热度|

24 史晓雷 尤明庆 杨正瓴 高友鹤 武夷山 周浙昆 强涛 曾杰 赵凤光 胡良军 贺玖成 陈志飞 谢力 高建国 李毅伟 苏力宏 郁志勇 张成岗 吕健 简小庆 谢钢 朱林 zjzhaokeqin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9 18: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