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夷山
最近我在英语写作的时候,想表达一下中文的“无独有偶”这个意思。就是中文文章里,说完一件事“xxxx。无独有偶,xxxx。”我就用Google Translate翻了一下,给出的英语是“Coincidently”。我使用的时候,自己改成了“Somewhat coincidently, ...”。
我发现,中文比英语夸张好多。我从中文的思维写英语,就算克服掉一些语法上的chinglish,也很难克服表意上的chinglish。中文的“无独有偶”其实往往是没那事找那事,没话找话,扯不相关的事情过来讲。我都不好意思用coincidently,就算加了somewhat,也仍然觉得要讲的事情其实没必要也没理由讲。所以看来加强英语阅读,能够锻炼思辨能力。我们中国学生英语不好,反对普及学习英语,对加强科研中的思辨能力没有好处。
博主回复:
我是这么看的:英语逻辑外显,中文逻辑内涵。所以,中译英的时候,我会增加很多therefore, consequently, It seems evident之类的短语、句子,将内在逻辑给外部化。而英译汉的时候,我觉得英语很多片语,如“一方面,另一方面”,并非少不得的。当然,我不会删掉,删了就不是翻译了,但我觉得英语罗唆。有时候,中译英的时候如果不增加一些东西,英文读者会不知所云。这是又一种不对称。
我学习英语后,觉得自己的中文语法变得更好了,这是毫无疑问的。我现在作为期刊主编审查清样时,一眼就能看出病句,这与做过大量英汉互译练习很有关系--如果某句子译成英语极其困难,则多半中文句子的语法有毛病。
学习英文有助于逻辑思维,但学习中文并不妨碍逻辑思维,但有助于“简洁思维”。我发现,在中国,中文好、英文差的人与英文好、中文差的人都属于少数,多数人中英文都差,他们觉得语言能力与科研能力无关,其实大错特错。中国最好的文学家,从鲁迅、郭沫若到老舍、徐志摩、钱钟书,都是留过洋的,会外语的,结果其中文反而更好了。
下面的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023)是我写过的一篇翻译体会,题目就是“英文逻辑外显,中文逻辑内含”,不知您看过没有?
顺便说一句,中文“无独有偶”的后一句如果不是废话,则也许可以译为furthermore, 反正是递进一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1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