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与孙尉翔博主就英语学习的一次简短对话 精选

已有 15019 次阅读 2010-5-30 08:12 |个人分类:译海扁舟|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武夷山


andrewsun 

最近我在英语写作的时候,想表达一下中文的无独有偶这个意思。就是中文文章里,说完一件事“xxxx。无独有偶,xxxx我就用Google Translate翻了一下,给出的英语是“Coincidently”。我使用的时候,自己改成了“Somewhat coincidently, ...”

我发现,中文比英语夸张好多。我从中文的思维写英语,就算克服掉一些语法上的chinglish,也很难克服表意上的chinglish。中文的无独有偶其实往往是没那事找那事,没话找话,扯不相关的事情过来讲。我都不好意思用coincidently,就算加了somewhat,也仍然觉得要讲的事情其实没必要也没理由讲。所以看来加强英语阅读,能够锻炼思辨能力。我们中国学生英语不好,反对普及学习英语,对加强科研中的思辨能力没有好处。

博主回复:

我是这么看的:英语逻辑外显,中文逻辑内涵。所以,中译英的时候,我会增加很多therefore, consequently, It seems evident之类的短语、句子,将内在逻辑给外部化。而英译汉的时候,我觉得英语很多片语,如一方面,另一方面,并非少不得的。当然,我不会删掉,删了就不是翻译了,但我觉得英语罗唆。有时候,中译英的时候如果不增加一些东西,英文读者会不知所云。这是又一种不对称。
   
我学习英语后,觉得自己的中文语法变得更好了,这是毫无疑问的。我现在作为期刊主编审查清样时,一眼就能看出病句,这与做过大量英汉互译练习很有关系--如果某句子译成英语极其困难,则多半中文句子的语法有毛病。
   
学习英文有助于逻辑思维,但学习中文并不妨碍逻辑思维,但有助于“简洁思维”。我发现,在中国,中文好、英文差的人与英文好、中文差的人都属于少数,多数人中英文都差,他们觉得语言能力与科研能力无关,其实大错特错。中国最好的文学家,从鲁迅、郭沫若到老舍、徐志摩、钱钟书,都是留过洋的,会外语的,结果其中文反而更好了。
   
下面的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023)是我写过的一篇翻译体会,题目就是“英文逻辑外显,中文逻辑内含”,不知您看过没有?

顺便说一句,中文“无独有偶”的后一句如果不是废话,则也许可以译为furthermore, 反正是递进一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30196.html

上一篇:中国文学形象一直是阴盛阳衰(外一则)
下一篇:从淡江大学校长重视未来学想到的
收藏 IP: .*| 热度|

30 朱新亮 唐凌峰 王桂颖 王芳 梁进 陈儒军 王号 梁建华 曾纪晴 钟炳 周春雷 卜王辉 李宁 黄富强 吕喆 魏瑞斌 陈永金 刘玉仙 张天翼 许文婕 张旭 黄丹萍 田仁飞 武京治 罗广营 李毅伟 柏舟 赵月前 焦宏远 黄锦芳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06: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