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对收信人的称谓 精选

已有 5592 次阅读 2025-1-8 07:34 |个人分类:汉语言|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对收信人的称谓

元旦那天,收到了某校友会发送来的短信,祝贺新年。收到贺年短信,总是一件高兴的好事。

不过,做了一辈子教师,有一个“职业病”,就是看文字就往往要挑毛病。这封贺年短信是这样写的:

尊敬的XXX:岁序更替,华章日新。回首过去一年,校友工作的每一步前行,都离不开您的倾心守护。……(省略数十字)值此元旦佳节之际,祝您及家人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期待新的一年与您携手并进,共创辉煌!

信一开始的XXX是我的姓名,光秃秃的,后面没有称谓。虽然姓名的前面有“尊敬的”字样,可是给人写信光写别人的姓名,后面没有称谓,就不很礼貌,前面的“尊敬的”三个字也就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甚至近乎浪费了。

一般情况下,给人写信,总要在姓名后面加上一个称谓。

如果是私人信件,认识收信人,情况就比较好办,平时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好了。这里不必扭扭捏捏,我不主张到古人那里去找那些陈腐的套话。

如果对收信人的情况并不熟悉,那就应当视具体情况而论,也就是说,写信人和收信人的情况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称呼。

比如,假定某一位编辑给我来信,我需要回复,我并不知道来信人的年龄、性别等等,我一般称呼为“XX同志”。我这个年龄,说话用词老派一点,大概是可以的。有不熟悉的人来信讨论问题或询问情况,我一般也这样回复。

假定一位学生要给编辑写信,称呼同志当然也可以。现在有人好用“老师”作称呼,我看也行。年轻人对不熟悉的人用老师这个称呼好像都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收信人是德高望重的长者,称呼他为老师自然很好。如果收信人比较年轻甚至年龄很小,看到自己被称为老师,我想心里也是美滋滋的,至少不会反感。

学生给不熟悉的人比如一位教师写信,也以称老师为好。如果确定收信人是教授,称教授当然也可,但似乎也没有这个必要。如果不能确定他的职称,一般不要称他为教授,因为如果他现在只是副教授甚至讲师,正为升职称而烦恼,你称呼他教授,只能惹起他的心情烦恼。

如果是以一个集体的名义给某一个人写信,就像上面所说的某校友会给人写信,在姓名后面称谓则一定是要有的。如果知道收信人的情况,称谓也好办。对不定人的称呼,就需要动一动脑筋,找出一个合适的称谓。

如上面所说校友会给所有校友发贺年信,其实称呼很容易找到,就称“尊敬的XXX校友”即可。校友这个称呼,不论年龄大小、资历深浅、职位高低都适用,都挑不出毛病,也不会使人不高兴。

是不是所有的信件在收信人名字后面一定要加上一个称谓呢?也不见得,有某些情况下,不但可以不加,而且加上了反而不很好。例如,对于自己熟悉的学生,平时称姓名或单称名字习惯了,写一个便条或一般的信件,就可以照平常样称呼,不必加称谓,这样比较亲切,如果加上称谓反而显得过于正式甚至生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467837.html

上一篇:教师没有罚没学生物品的权力
下一篇:食品配料表
收藏 IP: 119.162.59.*| 热度|

25 刘进平 夏炎 宁利中 冯圣中 张晓良 周浙昆 乔中东 许培扬 赵美娣 尤明庆 周忠浩 孙颉 王德华 孙南屏 晏成和 崔锦华 姚小鸥 杨正瓴 钟炳 胡泽春 张学文 王启云 谌群芳 史永文 guest2222350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IP: 221.197.66.*   回复 | 赞 +1 [6]孙冰   2025-3-31 16:14
我也是一般都用“老师”这个称呼,因为我的朋友,无论是网上没有见过面的,还是现实中的,也是老师比较多,即使有的人职业病非老师,也是脑力劳动者,称呼一声老师,对方也很高兴,我也不算自降身价。
回复  很好!
2025-4-1 09:26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223.102.86.*   回复 | 赞 +1 [5]史永文   2025-2-5 08:00
感谢学兄的归纳,很实用。
关于封面的称呼,很敏感,如果某人是副系主任,封面上写着主任,会让真的主任讨厌,后果很严重!
如果是“盲发”的信件,不知道收件人的职位,信封上简单称呼同志或什么也不写为好,信纸上开头有写“敬启者”的,常见于广告类。
随便一说,不一定合适,望海涵。
顺便的说,母校有中科大老八届微信群,也许你早已知道。
回复  多谢告知!多谢!
2025-2-5 14:09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114.237.107.*   回复 | 赞 +1 [4]王启云   2025-1-12 20:19
冯先生的观察与思考,细致入微,难能可贵。
回复  多谢您的美言!
2025-1-16 10:23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221.236.157.*   回复 | 赞 +1 [3]段含明   2025-1-10 20:12
“如果不能确定他的职称,一般不要称他为教授,因为如果他现在只是副教授甚至讲师,正为升职称而烦恼,你称呼他教授,只能惹起他的心情烦恼”
回复  多谢!
2025-1-11 11:03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202.120.11.*   回复 | 赞 +1 [2]乔中东   2025-1-8 10:30
我甚至收到过一些E-mail,没有称呼,直接就告诉你他找你有什么事情。最后也没有落款。这可能是网络时代的一个通病
回复  如果是熟人,只有一两句话甚至一两个字,倒没有什么。有时候看完了信都不知道是什么人发过来的。还有人来信“请教”几个问题,竟然也不说自己是谁。
2025-1-8 12:58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回复  现在微信公众号有个讨厌的问题,就是如果在后台发送设定的关键字,就可以得到相应的不同回复,比如发送“加群”就得到一个由公众号管理者建立的交流群,或者发送“某资料”可以得到一个指定资料的链接。但是有的公众号没有设定有关关键字,结果用户仍然习惯了这样的说话方式,在后台直眉瞪眼地发送几个字,也不说是这么情况,比如就发送“高数”或者“教材”这两个字,显得多不礼貌啊。我曾经在某公众号后台就看见一个人发来的信息,希望提供数学方面的资料,他还不是那么直接写“教材”两个字,而是说了一整句话,但是他既不说自己是什么程度,也不说想要哪方面的教材,这让我怎么回答?
2025-3-31 16:222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124.126.96.*   回复 | 赞 +1 [1]李志林   2025-1-8 09:50
当大家都不讲究的时候,不讲究就因为没文化而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某年,我校通过邮件给教师发了一个教师节电子贺卡,祝词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极不喜欢。本来我就不喜欢“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种说法,为什么不能像电灯一样不断充电,发光发热,照亮别人呢?如果人死了,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去歌颂伟大的牺牲精神或无不可。但在节日用“死”去祝福别人,不是给人添堵吗?
回复  1.您说得对,不应当让没有文化泛滥成为一种文化。
2.我也很不喜欢用蜡烛和春蚕来比喻教师,特别是鼓励别人去做蜡烛和春蚕。
2025-1-8 12:48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1/1 | 总计:6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2 2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