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俺上一篇博文:与“流浪大师”相比,你们是多么地虚伪,有评价到:敢于挑战权威,难能可贵!但语气略欠隐晦,对此的答复是:俺质疑的是人品。
看那个“品”子,上下三张嘴,人呢就是要被别人“议论”,才能“品出”味道,这种“味道”就是你独有的“个性”,当然按照“道德标准”,“个性”也是有好有坏的,比如总是说假话,明明你们是同类,所谓的“沆瀣一气”,出了事,却要做切割,自己不去反省,将权利还给人民,以期营造每个百姓家庭和睦的氛围,反而反其道而行,让其它“吃瓜群众”去接受“师德”教育,这是何等地荒谬。
是的,这世上有人的“人品”是要被人“唾弃”的,同时“欣赏”好的人品也是必须的。俺在那篇博文里表达了对他们“人品”的“不屑”。
那么什么是“权威”呢?众人眼里的“权威”很搞笑,就好像科学网里的“精选博文”,辣么多人推荐,在俺看来很多都是“无意义”的,你推荐,这表明你不知道“真相”。不是人人都能知道真相的,也不是人人都能判断谁是权威的,一个“低俗”的标准就是:那些头戴光环的人,就是权威。
当“权威”们半裸在公众面前时,如果还需要“皇帝新装”的那个男孩,这世道的“人品”已经被败坏了。
在俺在以前的博文:那个天才告诉你“霍曼转移”最优,已经告诉了一个“真相”,那就是众人眼里的那些“权威”都是扯淡,那些“对错”都搞不明白的“权威”,再去教书,一定是误人子弟的,这就是“钱学森之问”的部分答案。
昨晚,读振动力学的书,让俺找出并理解了一个真相,于是豁然开朗,找寻真相是要付出气力的。一高兴,俺去看了“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夜场,这是一个关于英国“Queen”乐队的传记电影,讲述了主人公为唱出别人的“心声”,不懈努力,最后迷失自我,45岁就那世去了的“悲剧”故事。俺也由此体会到:人不能为别人活着,要为自己而活。今天科学网上一个符合这个体会的博文是胡老师的“悲剧的发生”。
当真相被揭穿,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是走向正确的道路。借用赵本山在《乡村11》里的一句台词:大环境不好,你是制造大环境不好的那个人吗?我的回答是:我们百姓显然不是“制造大环境不好的那些人”,那么怎么办,留给我们的选择并不多,也只有“见贤思齐”了,这就是时下中国人的悲哀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