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y20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xxy2011

博文

阅读分享----《人论》

已有 3620 次阅读 2012-6-25 21:2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阅读

阅读分享之《人论》

         ------(德)恩斯特·卡西尔

 

一、前言:

在我看来,《人论》是我在研一下学期读到的最有价值的书。对于人性放在这个社会科学的架构之上进行分析,将更有助于我们在此指导之下来探讨教育问题。教育,是研究人之发展,而想要更好的探讨人的发展问题,就必须对人性加以了解,此书是对我们透析人性问题的一剂良方。

下面请允许我把这本书的目录呈现给大家:

 

上篇   人是什么

 

第一章 …… …… …… …… …… …… ……人类自我认识的危机

第二章 …… …… …… …… …… …… ……符号:人的本性之揭示

第三章 …… …… …… …… …… …… ……从动物的反应到人的应对

第四章 …… …… …… …… …… …… ……人类的空间与时间世界

第五章 …… …… …… …… …… …… ……事实与理想

 

下篇   人与文化

 

第六章 …… …… …… …… …… …… ……以人类文化为依据的人的定义

第七章 …… …… …… …… …… …… ……神话与宗教

第八章 …… …… …… …… …… …… ……语言

第九章 …… …… …… …… …… …… ……艺术

第十章 …… …… …… …… …… …… ……历史

第十一章 …… …… …… …… …… …… ……科学

第十二章 …… …… …… …… …… …… ……总结与结论

 

为什么要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是因为在这本书中,卡西尔以哲学的总体脉络将多个学科领域融合在一起(卡西尔在每一章无不涉及到符号,尤其是对符号贯穿于人性发展的始终的论述),来阐释人是什么。

 

    二、著作的整体分享

卡西尔的《人论》是他生前发表的最后一本著作,是继《符号形式的哲学》之后的论著,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主要围绕“人是什么”问题展开论述,上篇主要是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对于“人是什么”的各种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是什么”问题的探究上即人对自己的认识上出现了危机,从而卡西尔提出他自己的主张:人是符号的动物,亦能用符号创造文化;下篇就是注重于对于人类用符号创造出的文化上即宗教、神话、语言、艺术、历史、科学,给我们进一步展示。卡西尔在指出了人具有创造“理想世界”的能力,并独树一帜的把人定义为 “符号的动物”从各种文化、现象,诸如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历史、科学等方面对此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一)、 人性说

 

柏拉图有言 : 人的本性是以大写字母写在国家的本性上的,这是从人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去研究人。但是,政治生活并不就 是公共的人类存在的唯一的形式。在人类历史中,国家的现有形式乃是文明进程中的一个较晚的产物,无论国家怎样重要,它都不可能表达或囊括人的所有其它活动。由此,引发了更广阔的关于“人是什么”的探索。卡西尔从人类文化的角度给人下定义:与其说像亚里士多德那样认为 “人是政治的动物”不如说,“人是文化的动物”。对于人性善或不善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人性及其本质,而对人的本性的理解则更有助于理解发展人类的教育问题。

 

(二)、 符号的意义

 

符号是作为一种思想性的媒介,是人把握世界并赋予人自身生活以意义的一种特殊方式,人正是用符号这一功能性工具去解释世界,这同时也就意味着,当符号本身具有理性、善的意义时,它会指引人们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去解释世界,去创造文化。继而使人们走向一个 和谐、文明的层面,使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反之,当符号本身具有疯狂、恶的意义时,它便会以狂热的姿态去面对整个世界,使人们在符号的指引下,做出各种疯狂之举,以符号为掩盖。

卡西尔将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他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 人是在不断地与自身打交道而不是在应付事情本身,他是如此地使自己被包围在语言的形式、艺术的想象、神话的符号以及宗教的仪式之中,以至除非凭借这些人为媒介物的中介,他就不可能看见或认识任何东西,这也就强调了自我的发展过程,而排除了除人的自我以外的存在发展因素。并且,在卡西尔看来,这种人的符号,本身便是存在于人的意识结构之中,即人本身便是具有了“先验的构造能力”。因此,人类的全部文化都被归结为“先验的构造”。自觉地创造的各种“符号形式”的活动叫“符号活动”。人类生活的典型特征便是发明、运用各种符号,从而创造出一个“符号的宇宙”,即人类文化的世界。它可以化为一个基本的公式:人-------运用符号-------创造文化。

 

(三)、教育论

 

    在卡西尔的哲学里,文化是作为人的符号活动的“产品”而成为人的所有物。那么,在人运用符号及符号活动去创造文化的活动过程中,教育又在其中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用卡西尔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不能不认定,在人的意识结构中有一种“自然的符号系统”亦即先验的符号构造能力。但是,即便是如此,这种先验的符号结构能力如何被引发出来, 并进一步去构建,创造人类文化的呢?这惟有教育。人在运用符号创造文化的过程中,教育是不可忽略的,教育在传递文化、传播文化、选择文化、进而创造文化等等的活动过程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与人类共始终的、积极能动的文化要素。教育传递文化,从其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来说,受教育的过程,也就是获得间接经验的过程。任何个体,如果没有间接经验,且不说发展,就连生存都不可能。“狼孩”便是最好的例子。教育对“符号本身” 的启发引导与选择更是对创造文化有着重要作用。教育对“符号”本身的能力的选择是为了适应整个社会发展的要求,人类文化的进步有着其内在的循环加速机制: 思想革命------ 政治革命------教育革命------科学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等,教育在其中是一个能动的要素。换句话说,文化不是自然赋予人类的,而是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

 

三、部分句子分享

 

    在这里,我只是摘选了几个句子,仅供参考:

之一: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这一点是无可争辩的。

之二:符号,就这个词的本来意义而言,是不可能被还原为单纯的信号的。信号与符号属于两个不同的论域:信号是物理的存在世界之一部分;符号则是人类的意义世界之一部分。信号是“操作者”;而符号则是“指称者”。信号即使在被这样理解和运用时,也仍然有着某种物理的或实体性的存在;而符号则仅有功能性的价值。

之三:在有关命题语言和情感语言之间的区别,就是人类世界与动物世界的真正分界线。一切有关动物语言的理论和观察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个基本区别的话,那就是都没有抓住要害。在有关这个问题的所有文献中,几乎还没有一篇能确实的证明,任何动物曾跨出过从主观语言到客观语言、从情感语言到命题语言这个决定性的一步。

之四:动物的信号是一律性的,真正的人类符号系统体现在它的多面性上。

之五:人类知识按其本性而言,就是符号化的知识。正是这种特性把人类知识的力量及其界限同时表现了出来。而对于符号思维来说,在现实与可能、实际事物与理想事物之间作出鲜明的区别,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符号并不是作为物理世界一部分的那种现实存在,而是具有一个“意义”。

 

四、小结

   

    《人论》这本书对于我们今后在阐述教育观点时,有莫大的帮助,因为它是从人之本质来阐述人之行为的,对于研究教育问题和教育规律的我们来说,本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论据。由于,无论是对教育问题的解答,还是对教育规律的揭示与运用,都离不开探讨人的发展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45920-585798.html

上一篇:知识分类理论
下一篇:阅读分享:《教学方法原理——教育漫谈》(11040110008WX)
收藏 IP: 116.53.253.*| 热度|

1 陆雅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