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y20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xxy2011

博文

阅读分享:《教学方法原理——教育漫谈》(11040110008WX)

已有 6139 次阅读 2012-6-27 23:3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教育, 阅读, 教学方法

一、  名师高徒,大家风范

威廉·赫德·克伯屈(William Heard Kilpatrick1871-1965)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他千1891年毕业干佐冶亚州墨色大学(Mercer University),获文科学士,1892年获该校文科硕士。大学毕业后,他曾在佐治亚州数所公立学校任教员或校长。1897-1905年间,他在墨色大学任数学教授,从1903年到1905年任该校执行校长。1909年,他到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助理教授,一边工作,一边继续深造,干191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不久升为正教授。1918年,他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哲学系教授及系主任,主要讲授《教学方法原理》、《高等教育哲学》等课程。他于1927年春来到中国,在广东、上海、北京,沈阳等地讲学半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一直工作到1938年退休为止。

1931-1938年间,他曾帮助筹建佛蒙特州贝宁顿学院(Bennington College),以贯彻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并担任该院董事会主席。他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和美国体育协会的成员,进步教育协会理事会成员,纽约市民团主席(1941-1945)。他还担任过跨文化教育委员会主席(1946-1954)和美国青年与世界青年联谊会主席(1946-1951)。他曾于1953年获“布兰狄思奖’(The Brandeis Award),并获得过四个荣誉学位。

克伯屈在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和工作期间,既是杜威的学生又是杜威的亲密同事。因此,他吸取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此外,他还从斯宾塞、詹姆士、桑戴克、伍德沃思等人的学说中吸取了营养。他在《教学方法原理》一书的序言中说:“我从斯宾塞、詹姆士、桑戴克、杜威,伍德沃思等人的学说中得益匪浅”。在他的教学、讲演和论著中,他大力地通俗地阐述杜威的教育思想,使杜威的艰深晦涩,不易理解的教育著作能被人理解,并广泛流传。在阐述杜戚教育思想的同时,他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新见解,创造性地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比如他提出的设计教学法、广义的教育方法和伴随学习等都是杜威未提到过的。正是由于这一点,国际教育界有人把克伯屈与杜威的关系比作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关系和中国古代的孟子和孔子的关系。

二、  简述大意,抛砖引玉

本书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19918月发行了第一版,内容共分为二十一章,是克伯屈根据数年来教授“教学方法原理”的课程写的,因此克伯屈指出“宗旨并不在于提供具体方法之细节,而在于探讨一般方法得以建立的原理。”从本书的写作方式上就可以看出,克伯屈试图在阐明一些晦涩深奥却常见的原理,他还指出“本书不是为专为现任的或未来的教师而写的,它应该对家长和任何指导者同样具有吸引力。有些教师或许因为书中没有更详细的讨论日常教学工作而感到不满。对此一种不无偏激的辩解是:书中所提出的论点,开诚布公地说,需要由一种新兴的学校去实现。”

在本书中,克伯屈对传统教育做出了批评,强调要改革传统教育。而在对教育本质的论述他与杜威的看法是一致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克伯屈还主张社会公民都应该达到心胸开阔而又有批判性,广识博闻而又有头脑,遵纪守法并为公众利益尽责的教育目标。他还提出要改造旧课程,关于教学方法他在本书中开宗明义的提出了广义的方法问题和狭义的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要数他师承杜威提出的设计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三、  小感小叹,鄙人陋解

忘了是哪天,在图书馆北(231)的一排书架前面,我来回踱步,走走停停,琳琅满目的书籍让我眼花缭乱,现在出书热,随便一个观点,一点突发奇想就能长篇大论,加上精美的包装,几个学者的推荐说明一上架价钱至少在25元以上,但这价钱给我们带来的营养往往还不如一份不到二十元钱的营养套餐。我个人喜欢翻看那些已经有年代味道的泛黄书页,正是这样一种怀旧的触觉让我嗅到了这本仅仅7.85元的《教学方法原理——教育漫谈》,除了这复古的纸张,翻开书本,我立刻被作者那奇特的叙述方式所吸引,每个章节都由无数小的观点组成,而对于每个小观点的阐述都由许多对双引号中他的话语组成,正如作者解释的那样,他是在尝试用轻松的笔触表述本来相当艰涩沉重的内容,并鼓励读者独立思考,这种交谈式的写作风格迅速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如果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加入自己的思考就仿佛真的在与作者亲切交流,语言的交锋不断引发着我们的思考。

    书中对很多我们耳熟却不能详的观点做出了更为生动鲜活的解释,现阶段的我们看了桑代克,读了杜威,很多大家名流都略知一二,那现在读这本书就能帮助你雾里看花,打通任督二脉,怎一个通透了得,当然这本书不是一本大辞典,用来解释专有名词,它融汇了作者的理解和作者提出的设计教学法等有实际意义的重要观点,因此,我极力推荐大家在迈向更高的理论殿堂前,先攀爬一下这本扎实可靠的“阶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45920-586538.html

上一篇:阅读分享----《人论》
下一篇:泰勒与《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收藏 IP: 112.112.8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