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MK

博文

南京大学印象

已有 9250 次阅读 2016-6-16 16:28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摄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原金陵大学建筑前


南京大学金陵校区所置纪念雕塑前的说明铜牌            


         
2016610日到11日,我陪家人访问南京大学。对我来说,此行是旧地重游,具有相当的纪念意义。  

       1984年春天,我随先师华锺彦先生访学。先后到南京、镇江、扬州、无锡、常州、苏州、上海、杭州、绍兴及武汉。见到了许多知名学者,计有程千帆、唐圭璋、金启华、任中敏(即任半塘)、钱仲联、王运熙、王蘧常、朱东润、马茂元、刘操南、胡国瑞等(以会面先后而非年齿、资历论)。关于唐圭璋先生,我有博文《陪华锺彦先生访问唐圭璋教授》发于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1888-584228.html后来,此文又发表在20121022日的《人民政协报》上。对其他先生的访问,也各有故事,值得逐一写出,而竟搁置下来。这次到南京,算是续了一点旧缘吧。

       我对南京大学的先贤、时哲,多有仰慕。前辈如程千帆、周勋初、吴新雷诸位,我都到府上拜谒过(见程先生是1984年,周先生和吴先生是2003年陪母亲到南京访旧友时见到的)。董健先生当时尚未结识,后来有一面之缘。2003年,在一次戏剧学会议上,有一位与会者因不同意我的观点,以我是外行为由,加以讥刺。董先生当即对那位的不当言论痛加驳斥。我对董先生的印象很深,主要还不在于他对我的支持。我敬重先生,主要是他作为南京大学副校长,在各种场合,敢于批评包括教育部在内的一些部门的举措。高官而不失读书人的本色。在当今是很难得的。不过,就本文而言,我的忆旧主要涉及程千帆先生。

      程千帆先生名满天下,他与南京大学匡亚明校长的遇合尤为人所乐道。1978年,已被勒令退休,正在武汉扫大街的程先生,被匡亚明校长礼聘到南京大学。焕发了学术青春的程先生,在南京大学陪养出了一大批古代文学方面的人才,有“八大金钢”之说。莫砺锋、张伯伟、张宏生、巩本栋、曾广开、曹虹、程章灿、蒋寅等,皆为一时之选。这些程门弟子,有些与我相识。如曾广开兄是比我低三届的华锺彦先生的硕士研究生,算是我的师弟。蒋寅兄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室主任,在国内学术界和国际汉学界都有很高的知名度。1995年,我刚分了房子,曾请他和刘跃进(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文学遗产》主编》),傅刚(首届百篇优秀论文奖获得者,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韩雪(现任某出版社负责人)以及两位韩国学者到家中喝酒叙谈。那次叙谈对我来说是绝无仅有的一次,想来在学界也少见。我们六人讨论学术问题,边谈边喝,从上午八点多到晚上近八点,整整一天没动地方。蒋兄说,依我的水平,应当到大的学术单位才更有发展。他还和跃进商量,想把我弄到社科院去。虽然无果,其好意令人感谢。其他几位程门高人,也大都在学术场合有所接触,或相互知晓。

    回过头来说,当年我随华先生,师母一起先到程先生家中拜访,金启华先生陪同。第二天,程先生与程师母一起到我们下榻的宾馆回访。程先生风度翩翩,很有名士派头。相比而言,华先生就显得朴拙些。这与两位的出身和经历有关。程先生是南方人(湖南),毕业于教会学校(金陵中学,金陵大学),长期在南方工作(南京、武汉);而华先生是东北人(沈阳),学习于北方(1929-1931东北大学、1931-1933北京大学),一直在北方工作(北京、河北、河南)。程先生当时由九地之下突被擢拔于九天,大展长才,会面时谈笑风生,显得特别愉快与洒脱。他的衣服似乎没什么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穿着一双浅蓝色的旅游鞋。当时少见多怪,我误以为这种鞋会很硬,暗地里替先生担心。现在想来真好笑。程师母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小老太太,退休前是小学教师。两人在程先生的发妻沈祖芬教授去世后结婚。听说有旧缘,我不了解详情,就不八卦了。

    程千帆先生与华锺彦先生来往很多,华先生书房门楣上的“东京梦华之馆”几个大字就是程先生所题。198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华先生曾想推荐我到程先生门下读博。我因为读研期间受到郭人民(河南大学历史系)、李学勤先生影响(历史系同学对我的影响同样重要),喜欢先秦,所以没有到程先生门下攻读唐宋文学。现在想来,如果出身南京大学,收入与其他方面会有更大优势。不过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再说,如果不从名利考虑,仅说学术成就与对社会的贡献,也许对当年的选择不必后悔。

    这次到南京办事,主要在新校区即仙林校区活动。仙林校区布局宏伟,管理井井有条。对前来访问的人接待周到,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我们还专程到老校区参观。老校区称鼓楼校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里是当年金陵大学旧址。我们在老建筑前留影纪念(1984年在南京虽带有相机,竟然没有照相,是一大遗憾)。南京大学方面向我们介绍学校历史,提到“院系调整”时,原“中央大学”的构架被肢解。工、农、林、医、法、航空与师范被划出,大伤元气。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内纪念雕塑前的说明,对此有春秋笔法式的记述。这引起我的感慨。我的母校河南大学也有相似遭遇。处于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的南京大学得到了重新振兴的机遇,我的母校何时能重振雄风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1888-985051.html

上一篇:如何超越王国维——关于中国戏剧史研究的对话
下一篇:期末的周五读书会
收藏 IP: 111.200.18.*| 热度|

23 史晓雷 武夷山 尤明庆 李轻舟 章雨旭 翁恩生 汪育才 李本先 徐绍辉 韦玉程 孙弘 刘炜 王启云 王兴民 余睿 蔡小宁 yangb919 decipherer qzw xlianggg pppoe201 biofans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23: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