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摘评南方周末文章:南科大筹建团队核心人员为何退出 精选

已有 12350 次阅读 2011-6-17 16:03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学, 朱清时, 南科大, 教育改革, 南方周末

把这篇博文内容,集成到我那个豆瓣帖子里,摘评的时候,目标读者不完全是科学家,

建议:科技教育出版界的学者们支持民间教育传播的三项原则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0157428


要改革,不要口号:南科大筹建团队核心人员为何退出与朱清时的合作【南方周末】
http://www.infzm.com/content/60464  

其中的作者励建书,是我们数论界的高手,曾经任过香港数学会会长,我组织的杨同海访谈录,杨同海谈起过他,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认为很厉害。 

『南科大既没有管理团队也没有学科框架,既没有学术团队也没有学生教育培养大纲方案,既没有清晰学校定位也没有清晰发展路径图,既没有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与问责机制也没有外部监管问责法规,也就完全无从谈起建设一个现代研究型大学所必需的教授质量、教育质量和管理质量的具体问题。但沉浸在偷换概念的口号喧嚣之中,完全远离了办一个现代研究型大学的正途,实在于南科大筹建无助,于深圳建南科大初衷不符,于国家高教改革无益!』 

这个指责是很厉害的,大家可以看出,科学家做事有科学家做事的章法,科学家看重的事情,可能跟普通老百姓有很大不同,这也是本帖要指明的事,所以转摘这篇报道于这里。 

说到这里,很多民间教育团队筹建学校,草台班子的质量,恐怕比朱清时更要差很多,做个幼儿园可能不会有太大问题,再往上做,恐怕还是要有章法的来。 


『更为严肃和重要的问题是高教改革是一场“改革”而不是一次“文革”。改革的目的是用更好的更完善的更可操作的办法和措施来代替(或逐步解决)问题丛生的现有高考(考试和录取)制度,而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文革”式的否定现有考试制度和措施,而没有代之以更好更完善更可操作的办法和措施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对高教改革的不负责任。』 

这件事本身,倒是不太好说,励建书他们大学出去之后,就一直在西方教育体系里走,可能会更喜欢中规中矩。朱清时此举,招的学生不用高考,倒不一定是坏棋,以非常之法破局,也有可能会有意外的正面效果,这套哲学是我的一位老师李克正跟我屡次提及的,是他从年轻时代学习鲁迅得到的经验,也确实有点像文革经验,不一定完全就错,关键要看下棋的人。

兵行险招,很多情况下是没有办法的事。 

『在没有一个课程大纲和培养方案的情况下,所录取的实验班45名学生年龄却有着从10岁到18岁的大幅跨度。即使对有30年开办少年班经验的中科大来讲,这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做法。』 

怎么做,一个关键是对学生负责,是老师的道义,在这三位老师看来,不这么做,就会让『“教改实验班”是为口号服务的人质』。 

还是对比一下民间教育团队,应该让它们深思,也让家长们想想,科学家们的这种谨慎精神,对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更有益。 

『现在临时开设的课程既不具有任何示范性,也不具备扩大招生后的放大性和连续性。』 

这是有学问的人,才能做出的评价,他们这样说,我信,因为有励建书的水准在那放着。 

『无制度设计不足谈改革』 

诚哉斯言,谋定而后动,是科学家的做事准则,西方社会的建成,是有着千百年来的哲学积累,我们现在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没有智识上的积累是不行的。 

另一句话叫做,摸着石头过河,也对,二者并不矛盾,一阴一阳,相辅相成才对。 


这三位作者的亮剑,恐怕是气得不过了才出手的,朱清时连这样的人都笼络不住,成为反对势力,看来是没戏了,非常有可能的一件事情是,深圳政府临阵换将,把朱清时换下去。 

这三位,都是大风大浪里走过的成年人,该说什么样的话,是完全清楚的。使出这一剑,恐怕在三位作者看来,就是想把他们判定的“徒有虚名者”的真实情况揭穿,供高层掌握。

其实,南科大底子应该很好,有深圳政府的庞大资金支撑着,这么大的开放意识包容着,如果主持者智胆双全,把三作者说的那些事弄出章法,完全是可以办得很好的,不至于像朱清时弄得这么惊险。

附注1. 稍说一句题外话,朱清时为什么要弄得这么惊险,是否跟他岁数大只争朝夕的情势有关,若此,再考虑新建学校校长/改革型校长的人选时,应该考虑40岁左右的人士,这在世界名校校长的传记中,也可看出端倪。

附注2. 这篇文章的一个焦点是,南科大是否是在误人子弟,关键是看对比面,现在国内大学的学风让人太不满意了,真正爱学习的大学生并不多,这是对比的基础。南科大只要稍微做得好点,就能让自己的学生拿出手来,关键还是在于人,制度是粘接剂,如果盘子小,学生就45个,粘接剂就不一定那么重要。就像我以前在博友相关文章上评论的,南科大不走学分制,也是可以的,走导师制呗,后者其实是更高级的法门,正适合小盘子。

当然,如果连导师制都不好好走,那是自掘死路,真是把学生们当“人质”了,这部分,三位作者论述的还不够充分,他们讲的是制度,就应该从具体的制度分析上,点出来,光笼统地说一下师资来源,这些师资,有没有干那些导师制名目下的活,才是关键,当然,文章中是不太好写这个,看三位作者的义愤之心,估计是没有或远远不够。


--------------------------------
---------------------------------

广告:没想这篇博文获得了这么高的点击量,估计这才刚开始,因为在精选博文栏目上才放上去。提议大家关注一下本博最近的一直主题,幼小教育。

关注本贴的已经将近2000次点击了,而关注本博幼小教育方向的,比如那篇


的点击量才200多。按思想深度和意义来说,其实比这篇随手写就的摘评要重要的多,既可以是国家级的战略,又可以是我们科学家亲历亲为、利家利己的事业。

这篇文章,只是用了一点点理性分析力,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那个沛公就是,正在中国发生的民间教育运动,其中的现象,恐怕会类似于南科大,这些东西,才更是跟你我有关,关及到我们的孩子。

南科大,不过是个引子,说真的,要不是励建书出手,我还真没怎么关注过,以前的报道都是瞄两眼就算了,把思考力、行动力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那才是真事。

所以,再次呼吁大家去那个帖子转转

建议:科技教育出版界的学者们支持民间教育传播的三项原则

以及该贴所属的那个豆瓣教育讨论的小组,里面已经有几位成员是博士了,欢迎更多的学者和科学家加入。说实话,这方面我是希望形成科学家关注幼小教育的团队的,过一阵,我会发布一个系统的文档,大家可以google reader订阅我的博客。







关注南方科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456346.html

上一篇:新科技浪潮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局部整体原则”阶段
下一篇:学科规划:教育建设的重中之重
收藏 IP: 89.134.194.*| 热度|

17 谢鑫 周向进 吕喆 柏舟 刘洋 张亮生 李云森 汪梦雅 张显峰 王守业 刘钢 吴云鹏 余昕 苏栋栋 王涛 bridgeneer gw1314

发表评论 评论 (5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8: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