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新科技浪潮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局部整体原则”阶段 精选

已有 6298 次阅读 2011-6-3 07:46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机器人, 教育标准, 第三次浪潮, 新科技浪潮

我在博文


提出了我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基于我对于科学技术的科普级了解,时间段二十年是大概估测,不一定准,但是想想看,20年前,我还刚上大学不久,计算机系的学生已经是多年热门,当然认为供过于求了,结果十年过去了,我博士毕业的时候,计算机系的学生,仍然是社会需求的热门。

现在是博士毕业后十年多一点,就从各个大学的网站水平和人员配置来看,计算机专业的人才供应,仍然是强烈缺陷,这还是社会上的最高智力部门,大学啊。

计算机技术,对我们社会的改变作用,才刚刚开始。

可是,下一个新科技,机器人技术马上就要来了。普通人会想象不到二十年后机器人的重要应用,就跟二十年前的普通人一样,想象不到今天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可是,有人是能合理预期到的,当年大学的时候读过《第三次浪潮》这类书,其中的预测可以做准,现在看来,实际上是指导了美国的产业转型。

制造业从美国转出去了,书中构想的第三产业,实际是现在的信息产业成为了世界领袖,战略极为成功。

制造业如果不先从美国转出去,就不可能为今后二十年的机器人技术开路,因为,机器人跟传统工人,是抢饭碗的关系,让机器人抢美国工人的饭碗,这道坎在美国各阶层是迈不过去的,所以就让更为贫穷的不发达国家的工人来抢吧。

劫富济贫的心理,是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

我们可以预见,随着机器人技术实现之路的清通,下一招棋,就是美国制造业的重新崛起,用机器人来跟不发达国家的工人来抢饭碗,这道坎就能让美国政治家和工会抬腿往前迈了,真心希望美国科学家推进的机器人技术发展地慢一点,给我们一点喘气应付的时间。

这还是上一篇博文的大义之一,大义之二是,教育的地位,将会因此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人要干那些机器人干不了的活才行,这得靠极为高阶的教育。

教育,将大范围的引入家庭联合自治,跟传统的学校相接轨。这是继孔子传承下来的中国教育和希腊圣哲传承下的西方教育的新起点,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不管是孔子还是西方,不管有如何的教育理念,实现起来的时候,都还是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家长就走人了,老师负责学校的全权事物,学校是学校,家教是家教,二者在时间上不染。

未来社会的教育,很可能不是这个样子。很多理想,非常美好,在古代却实行不了,因为花不起那个成本,但是人类一经进入机器人时代,在教育投入上的成本就可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哪个国家/民族如果不这么做,必然会被淘汰。

我们看看,那些历史伟人的传记,可以说,颠扑不破的共同点是,他们受到了非常好的家庭教育,他们的父母,愿意付出和投入,花得下去那个“本”。

如果每个家庭,都像这些历史伟人的父母那样,都做出那么大的投入,恐怕人类历史就不是现在这样。当然,历史就是历史,历史已经说明了这不可能。

但随着机器人时代的到来,这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可能,超越孔子和西方教育思想的可能。

我们可以这样形象地预测,未来班级的教室,将不像现在这样就是一间,而会是两进结构,学生在最里间教室进行学习的时候,家长们在外间进行教育讲座和研讨会,甚至将外间配置厨房设施,家长们切磋厨艺。

因为好的教室,都是需要层高的,欧洲大学大多建的老,教室都很高,反而是现在国内新建的一些教室要低很多,但也要起码3.5m以上才不使人压抑。

国内一个名校数学系,楼是新的,据说还评过全国十大建筑,经过装修后层高竟然也就跟普通民宅差不多了,不禁给人气数已尽之感。

如果教室层高能接近6m,那么外间的房子就还可以分层,底层是厨房兼餐厅,供家长开会讨论之用,二层就可以是休息室,除了休息和开会,甚至还可以供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瑜伽类活动。

建筑,反应治理结构,反应学校功能,有这样的建筑,就说明家庭教育,已经跟学校教育紧紧地挂上钩了。

空间设置说了,时间设置上也可以做相应变化,比如将家长们(包括教师类家长)的5天工作制改为4+1工作制,那1天去孩子的学校。即使不改变现有工作制度,改变学校的也可以,有专家介绍,日本的学校,现在又重新回到6天上学制,专家介绍的原意是,这样反而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压力,反而不用再去社会上参加辅导班。

很有道理,那么5天工作制的家长,就仍然是有1天的时间可以参与学校教育,同步型的。所以,关键的难度不在于时间设置,而是在于建筑结构的新式设置。

这将是一个不同的社会,这样的社会的教育竞争力,将不可小视。

这还是上篇博文的大义,只不过加一点形象的述说。这里才要开始说说本篇标题之义。

局部整体原则(Global-Local Principle),被认为是现代数学的标志性思想,最先是在几何学,微分几何学里发扬光大出来的,现在数论中也是处处可见,须臾不离。

局部整体原则(Global-Local Principle)的大概意思,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看待事物,一定要有标准,在数学上叫做度量,如果这个度量牵扯到多维(多个标准),就叫做坐标系。

这个标准,应该是刚性的,这一点在社会学上不容易理解,因为社会学中的事情,大多都是弹性的。不过,在数学上比较好接受,数学要求的严谨性要强,其实说穿了,这个刚性,就是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轴应该是平直的,不能搞成橡皮状,方可度量。

可是,即使是在数学上,也无法达到,一个标准打天下的终极理想,怎么办,就是局部整体原则(Global-Local Principle),在每个局部,建立一套个性化的刚性标准,然后把每个局部粘起来。

《第三次浪潮》的思想现在可以说已经过时了,不是说不对,而是已经实现大部分了,这套牌的思路已经被所有国家的决策层和科普层都认识到了。

我们这儿说的局部整体原则(Global-Local Principle),将是社会变革的下一套牌。

标准,是现代工业的食物链顶端,其实,也是教育界的食物链顶端,在中国就是高考,在美国就是美国那一套,SAT,AP,IB之类。

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这个标准,极有可能被“局部整体原则”重新变革,即,不是一个单一的标准通行天下,而会是每个局部有一个个性化的标准。

古代人或现代的一些教育改革家其实早就有这样的理想,但即使是现代,大多数教育改革家们也不具有这样的哲学储备和技术储备,他们不知道怎么样把每个“局部”粘起来,这才是关键,否则只会跟古代一样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却始终无法实现。

将来的教育标准,我们可以形象地联系到现在的Wiki,估计是目前最接近的形式了,将来各个学校,完全可以在通用版的基础上,搞出每个学校特有的Wiki,特有的教育标准,粘在一起,就是国家的大标准。

插一句,上篇博文的一个预测是,如果真这样,教育部的功能将被民间替代,将不会再是普天之下莫非(教育部的)王土,因为论起做网站,教育部肯定会败于民间团队。

当然,如何做,是需要我们思考的,不妨可以称其题目为“教育型Wiki的中国之路”,说实在的,具体怎么走,估计谁也没搞清楚过,更别说进一步地怎么“粘”了。实际上,数论中的局部整体原则的粘法,跟微分几何中的粘法,具体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虽然思想本质是相同的。

我的一位老师兼同事,李克正多次跟我说过批判当今教育的观点,其实,写到这里,想来就是这个“局部整体”原则,如何落到未来的社会形态上,如何落在教育制度的改革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451121.html

上一篇:【讨论与问答列表】孩子咬人/打人怎么办?
下一篇:摘评南方周末文章:南科大筹建团队核心人员为何退出
收藏 IP: 89.134.194.*| 热度|

10 刘洋 赵凤光 谢鑫 曹贺贺 赵大良 陈绥阳 武夷山 吴云鹏 dunkelblau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8: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