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世纪以来北美铁路华工中文论著述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自2019年4月5日-5月28日起,笔者通过博客陆续发布个人论著收藏图书书目(GH001-GH041)、《黄安年文存选》目录(GH042-GH071)、黄安年书稿和讲稿目录(GH072-GH168)等总共编目168种。接着开始发布的是黄安年发表在纸媒上的文章目录(自GWH001起)。主要汇集发表在书籍中的个人文章和报刊上的个人文章,最先发布书籍中的个人文章。为了既保障个人纸媒文章的完整性便于自己和读者查找,也避免引发人们不愿看到的不必要麻烦,自6月18日起过往在纸媒上公开出版发行书刊的个别文章暂不在博客上发布。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2014年3月22-23日在暨南大学举行,这次全国性大型美国史学术会议与会人数达一百六十多人来自数十个单位,在短短两天内有25场不同专题的小组学术讨论会,会上一百多位学者就自己提交的论文发言,每场均有专家评论和与会代表的讨论。笔者在3月22日第一阶段的美国与移民的小组讨论会上,就提交的《新世纪以来北美铁路华工中文论著述评》论文发言。论文集(会议论文版)下册集中文章44篇,其中含笔者文章《新世纪以来北美铁路华工中文论著述评》(第499-511页)
照片13张,拍自论文集中该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新世纪以来北美铁路华工中文论著述评
北京师范大学 黄安年
论文提要:
本文详尽汇集了1999年以来国内对于美国铁路华工的研究状况尤其是出版的中文论著,认为整个说来,基本上仍处于分散性的个别研究上。迄今很少在各类社科研究规划中专门立项;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该主题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也少;更没有专门的学术网站平台;和当前美国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2015年我们将迎来华工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的150周年。2019年,我们又将迎来太平洋铁路建成的150周年纪念。无论从历史或现实,学术研究或文化交流的角度,系统深入开展北美铁路建设华工的基础性和专题性研究都很有必要。本文附有北美鐵路華工中文論著目錄(1999年以來)全文。
(一)
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的北美铁路华工研究有所进展[1]。笔者在本文附录列出了13本书的出版;在总共214篇文章中,華工建設美國鐵路23篇;近代美国华人54篇;华工和美国经济发展20篇;美国对华工政策32篇;清政府对北美华工政策50篇;鐵路華工口述史料1篇;文獻與目錄研究2篇;文藝作品與美國鐵路華工32篇。这些文章大都集中在铁路华工建设和美国经济关系及美国和清政府对华工政策问题上,而对于华工本身的基础性、实证性研究显得薄弱。此外,传媒视频专题也有所突破[2]。但总的说来基本上仍处于分散性的个别研究上,缺乏规划性、连续性的引导和研究。这表现在:
其一,在各类社科研究规划立项目录(含子目)中缺少该主题专项,尤其是北美铁路华工的基础性研究课题;[3]
其二,规模宏大的清史研究项目和广东华侨史项目中迄今,似也未见以此为主题的专项系列研究;[4]
其三,高校美国研究机构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引导撰写这一主题的博士学位、硕士学位论文也少;
其四,在2009年横贯北美太平铁路建成140周年之际开展宣传报道不力;
其五,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铁路馆中,没有涉及华工建设太平洋铁路问题。[5]
其六,迄今中国的美国史和美中关系史学界尚未形成推动北美铁路华工问题协同研究,攻克难题的良性机制。[6]
总的说来,对那些为建设北美铁路立下的丰功伟绩的沉默的道钉们,还需要引起学界、社会文化各界、政界和媒体的更加重视。
(二)
为了推动北美铁路华工的专题研究,美国斯坦福大学学者倡议美中学者之间开展协作研究,并和我国广东、北京等地和台湾地区的学者取得广泛联系,开始启动了各自的研究活动。[7]
这里,我要重申2013年9月2日在台北举行的北美中国铁路工人圆桌论坛会议上的发言内容:
正当美国斯坦福大学发起全球合作开展北美铁路华工研究项目,以期在2015年华工参加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150周年,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之时,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侨办支持下,启动了多卷本的首部《广东华侨史》编修工程,并有25个专题研究项目,列入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特别委托项目立项,项目经费达529万元。华工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的主力军正来自广东侨乡。我们殷切希望将北美铁路华工基础资料项目研究能够纳入今后《广东华侨史》专项计划,并在2015年5月前,取得前期阶段性成果。
在我看来,开展北美铁路华工研究工程,需要美中两国间学者协同努力,进行具体而深度的研究,以期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突破某些难点,这是很有必要的。虽然北美铁路华工的主要活动在美国,但是华工是从中国广东出去的,有的后来又回到了中国,即使没有回国的也和国内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深度研究的难点主要不仅在于需要继续发掘现有图书馆或民间收藏的文献资料及遗物,这些难点还包括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厘清:中国劳工陆续来到美国加州的完整资料;中国华工参加太平洋铁路的建设和艰苦生活的系统资料;中国华工在建成太平洋铁路后的去向如何,有多少人继续留在美国和美国人民相融合,又有多少人回到国内和家人团聚的综合资料,包括中国北美铁路华工的名录;中国华工建设北美铁路中死亡人数的确认,他们的遗骨都在何处的权威统计资料;中国北美铁路华工的遗物资料的系统收集等等。其中,那些内容是可以先期努力,协调学术力量,分期分批来做的,都是需要协调规划来共同为之实现的。
这件工作仅仅依靠美国或者中国一个国家(含两岸三地)来进行,是难以完成的。这项工程浩大,费时费力,具体甚至繁琐,如果没有志愿奉献的“道钉”精神也是难以完成的。
这项工程仅仅靠美中两国学者还难以完成的,还需要发动广大中国铁路华工的后裔、亲友、和热心于沉默道钉们的爱好者的共同参与。在我国广东台山、五邑等开平地区侨乡的华人华侨固然关系密切,他们中散居于海内外的后裔及亲友们也可作出贡献,我们的海关、民政机关、侨联组织、档案馆、博物馆、方志编著机构等社会组织都可以分别做出自己的努力,当年华工遗物散落各地,有心人提供线索有可能变废为宝。为此,我们的媒体、网络在推动认识和收集华工资料上更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8]
笔者以为,在当前的条件下,我国的北美铁路华工研究有着广阔的空间,尤其需要通过一项专题研究的指导目录来加强在个人自主研究前提下的基础性整体研究,这样做可以既充分发挥个人的科研积极性和自主性,又有利于整体配合和避免不必要的研究资源浪费。在我国现行科研立项和奖励机制下,重大科研项目重主持人和主要参与者,如果参与者并不在重大科研立项中名列前茅,那么将无法获得科研成果的认定,从而也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将重大课题化整为零,在分散各自研究基础上加以整合,可以趋利避害,何乐不为。关于加强北美铁路华工基础性资料性研究的据具体建议,在美国的基础性研究涉及有关中央太平洋铁路的美国国会档案、历史文献、报刊资料、口碑调查、实物遗存等基础性材料和文献。需要研究的题目列举17项, 在中国的基础性调查列举了15项,供参考。[9]
在这里我还要强调筹建我国北美华工铁路网站的必要和紧迫性。目前我国还没有类似的全国性的北美铁路华工的专业网站,我们需要有这样的网站,我们需要有推动建设这样的网站的立项规划、技术支持、可操作的实施和自愿奉献的人员,期望这样的网站在华工开始建设太平洋铁路150周年之际和国人、世人见面! 在我国大陆,虽有个别网站和博客对北美铁路华工课题有所反映,如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和我的博客(www.sciencent.cn/blog)开辟“纪念沉默道钉”专栏,但是总体说来,是分散的、不连贯的、非双语的,影响不大,涉及面不宽,缺乏全局性的反映。
为了整合我国现有研究成果和项目活动信息,推动北美铁路华工研究,有必要创造条件筹建中国大陆范围内北美铁路华工网站,并争取在2015年以前完成数据库平台建立和网站的试运行。为此建议:策划制订在运营中逐步完善的中国北美铁路华工网站(ChineseRailroadWorkersin North America Project at China, CRWNAPC)方案, CRWNAPC的宗旨是:缅怀先人、还原史实、资源共享、协作共进。CRWNAPC的原则是:学术性、公益性、普及性、开放性。CRWNAPC的内容拟包括:北美铁路华工史;早期北美华工活动;北美铁路华工后活动;美国排华史;北美铁路华工名录和遗骸;北美铁路华工后裔和口述;纪念沉默道钉;联结网站和博客;学术论著和影视目录索引等。网站积极创造条件建成中英文版。网站页面图文并茂,开放评论。以上所言北美铁路华工含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华人。
CRWNAPC的管理是:专业指导、志愿奉献、主编负责、技术支持、协调链接、服务社会。CRWNAPC的数据库平台设计是网站启动的成败关键。财力支持是数据库平台设计的物质保障。笔者已退休多年,力不从心,去年前半年,曾和某世界史领域权威单位联系请该承担建立网站的可能性,终以没有当年立项规划而无果。笔者殷切期望有此远见和魄力的学术单位勇于担当,列入立项规划研制数据库平台;同时也期望热心学术事业的企业家或个人在不附加影响网站学术发展条件下的财力赞助。[10]
结束语
在结束本文时,我要重申去年清明节时的呼吁:
为了永远缅怀那些迄今依然是“沉默的道钉”的建设太平洋铁路的华工们,我们倡议:
第一,在当年建设太平洋铁路华工云集地的故乡广东五邑地区为“沉默的道钉”们立碑。
第二,在海内外征集当年建设太平洋铁路的华工名录,在征得他们的后裔同意后,将部分遗骇供放在碑后的墓内。
第三,于2015年4月初的清明日,在碑前举行公祭活动。[11]
北美鐵路華工中文論著目錄(1999年以來)
目錄編撰說明:
1,按年代和姓氏拼音順序排列;
2,限大陸出版的論著
(一)中文著作目錄:
*(美)招思虹著,金山之路 中國移民在美國生活悲歡離合的真實故事花城出版社 1999年1月
*[(清)張蔭桓著],任青,馬忠文整理.張蔭桓日記,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4年
*郭存孝著,歷史的碎片,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9月
*(美)孔秉德(Peter H. Koehn),(美)尹晓煌(Xiao-Huang Yin)主编;余宁平等译,美籍华人与中美关系,新华出版社2004年10月
*歐濟霖著,新會華僑華人史話,2006年
*黃安年編著,沉默的道釘——建設北美鐵路的華工, 五洲傳播出版社2006年
*歐濟霖著,新會華僑義塚(新會地方史叢書第八輯的書籍),2007年
*黃安年著,道釘,不再沉默,建設北美鐵路華工,白山出版社,2010年6月
*生鍵紅著,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建設中的華工,上海文藝出版社,2010年
*潮龍起著,美國華人史,1848-1949,山東畫報出版社,2010年
*劉進主編,江門五邑僑匯檔案選編, 中國華僑出版社,2011年
*劉進著,銀信與五邑僑鄉社會,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年
*(美)趙汝成著,旅居者與移民 美國太平洋鐵路華工與愛爾蘭勞工報紙形象分析.,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年1月.
(二)中文文章目錄:
1,華工建設美國鐵路
1999
*黃安年,中央太平洋鐵路的建成與在美華工的貢獻,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2期
2000
*丁召書,美國的華人紀功碑,老年人2000年第8期
2004
*郭存孝,美國鐵路修建中的華工先民,全國新書目2004年第11期
*清早,最後一顆道釘的訴說,鐵道知識2004年第5期
2005
*孫丹榜,試論橫貫大陸鐵路的鋪設與美國西部開發,思茅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第1期
*張敏、楊非,美國橫貫大陸鐵路的修建與華工的貢獻,綏化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2007
*黃安年,華工建設太平洋鐵路和美國的崛起,歷史教學問題2007年第6期
*老趙,一位中國作家對美國鐵路華工的思考(二)——在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演講,出國與就業2007年第9期
*孟慶龍,一部很有特色的圖片專題史----大型歷史畫冊《沉默的道釘----建設北美鐵路的華工》評介,世界歷史2007年第6期
*王旭,沉默的道釘,鮮活的歷史—評介大型畫冊《沉默的道釘----建設北美鐵路的華工》,史學集刊2007年第5期
*張聚國,汗水和生命鑄就的不朽豐碑----讀《沉默的道釘----建設北美鐵路的華工》,社會科學論壇2007年6月
2008
*陳秀明,汪彥彤,陳亭樺. 斯坦福“鐵路大王”以博愛鑄英魂——美國鐵路華工精神在延,出國與就業2008年第5期
*黃安年, 沉默的華工和貫通北美大陸的中央太平洋鐵路 ,史學月刊2008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世界史》2008年第4期
*與美國鐵路華工命運相連的南瓜簡史,出國與就業2008年第5期
*楊玉聖, “道訂”並不沉默—讀黃安年教授編著《沉默的道釘》,世界知識2008年第18期
2009
*李友唐,華人在北美大陸修建鐵路的功績,文史春秋2009年第6期
2010
*黃安年,《道釘 不再沉默——建設北美鐵路的華工》序言 ,社會科學論壇2010年第16期
*黃安年,《道釘,不再沉默--建設北美鐵路的華工》後記,《社會科學論壇》2010年第16期
*黃安年,道釘,不再“沉默”,人民政協報2010年11月22日C2版
*雷啟偉、 張賽群 ,太平洋鐵路的修建與美國華僑華人歷史的發展 ,長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年第3期
2011
*薛小榮,銘記歷史 合作共贏——讀《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建設中的華工》,探索與爭鳴2011年第1期
2012
* 美學者將為鐵路華工史建檔 大規模搜證重現歷史,八桂僑刊2012年第3期
2013
*黄安年,《道釘不再沉默》,齐鲁晚报2013年10月30日A23随笔版
2,近代美國華人
*丁平,試論美國移民政策在近代的演化——兼論移民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5期
*丁建偉,連玉新.,外來移民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作用,社科縱橫2000年第6期
*高偉濃,萬曉宏,《美籍華人譚雅倫教授談華人研究》, 《世界歷史》2001年第05期
*譚雅倫,美國華人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八掛僑刊2001年第2期
*徐蕾,美洲金礦潮中的華工,金屬世界2001年第3期
*李鵬軍、張俊,外來移民與近代美國,黔東南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2年第2期
*葉文傑,對近代中國移民的思考,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2年第9期
*劉靜宇,美國華人小史,華夏文化2003年第3期
*李迎春,華人的豐碑,新少年2003年第5期
*任珺,從近代美國華人社團看移民身份重構 ,深圳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
*田丹,移民在美國歷史上的作用,晉陽學刊2003年第4期
*許國林,近代美國華人移民的職業變化,許昌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
*郭玉聰,美國華人華僑在中美關係中的重要作用,世界歷史2004年第3期
*王蒼柏,也談華人,讀書2004年第10期
*王寅,美國鍍金時代的外來移民 ,歷史教學問題2004年第2期
*王銘,美國的中國移民發展特點研究,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5期
*吳悅,論19世紀中國人移民美國的原因,社科縱橫,2004年第6期(12月)
*許國林,20餘年來我國學者對美國移民史的研究,鄭州大學學報2004年9月(第4期)
*莊國土,從移民到選民:1965年以來美國華人社會的發展變化,世界歷史 2004年第2期
*姜天明,關於美國移民研究的幾個問題,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2005年第1期
*李連廣,1848-1882年華人移民美國原因探析,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11月
*王子昌,華人移民與美國政治的發展,世界民族2005年第1期
*曾少聰,美國華人新移民與華人社會,世界民族2005年第6期
*潮龍起,試析二戰前美國華僑的鄉土認同,理論學刊2006年第7期
*尤建設,1860年以前美國外來移民探析,許昌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周敏、劉宏, 美國華人移民家庭的代際關係與跨文化衝突,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2006年第4期
*潮龍起,試析早期美國華僑的“堂鬥”,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第3期
*丁念亮,對淘金潮時期美國華人境況的思考,新學術2007年第5期
*何書彬,“豬仔”:另一種奴隸,時代教育(先鋒國家歷史) 2007年第21期
*李秀紅,二戰後美國華人的就業特徵及成因,求是學刊2007年第1期
*任東來,華人在美國的歷史,書摘,2007年第5期
*譚金花、關炳輝、李玉祥,“金山客”尋夢錄,中華遺產 2007年第6期
*武樂堂,試論近代華人向美國移民高潮的出現及其原因,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
*張曉濤,美國對華移民政策的演變及其影響,世界民族2007年第5)期
*白芳,豬仔錢——華工血淚史的見證,中國錢幣2008年紀第1期
*陳俊梅,試析美國移民法及移民政策的實用主義,貴州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8年第6期
*李又寧. 華族的貢獻是美國歷史發展的一股重要動力[J]. 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期
*沈丹森、張秀明,序,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8年第4期
*冬青; 呂明,五邑華僑博物館:看得見的華僑史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6月3日
*李源,對華人移民史上“紙上兒女”現象起因的闡釋,語文學刊2009年第15期
*劉雲成,不能忘卻的勞工苦難,太原日報2009年10月16日
*王椰林,淺論中國人移民美國,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2009年第3期
*五邑華僑博物館:看得見的華僑史,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6月3日2009年06
*管克江,從華工紀念牆說起,人民日報2010年4月2日國際副刊第023版
*胡曉攀,早期美國華僑社會鴉片煙禍情形及原因分析(1850—1909年),中國市場2010年第48期
*林玨,19世紀華工在美國西部開發中的血淚貢獻,國際市場2010年第11期
*亦水,美國西部的中國“撲克新娘”,記者觀察(下半月)2010年第11期
*亦水,美國西部的中國“撲克新娘”,看歷史,2010年第4期
*潮龍起、胡曉攀,試析早期美國華僑社會的鴉片問題(1848-1943),江蘇社會科學2011年第1期
*陳漢初,潮籍“契約華工”花名冊, 汕頭日報2012年1月8日第7版
*羅朝文,美國就排華法案道歉的背後,解放日報,2012年6月22日
*沈燕清, 理性看待美國國會為排華法案道歉, 東方早報2012年6月22日
*張波,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國苦力貿易之緣由,知識經濟.2012年第6期
*鄧建新、楊健,19世紀美國的華工及其佛教信仰,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3期
3,華工和美國經濟發展
*丁建偉等,外來移民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作用,社科縱橫2000年第6期
*汪建豐,略論19世紀美國西部開發中的鐵路建設,,湖州師範學報2000年10月
*代林嘉,華人對美國西部開發的貢獻,文史雜誌 2001年第2期
*劉章才, 美國的西部開發與經濟現代化,成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第3期 ;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徐蕾,美洲金礦潮中的華工,金屬世界 2001年第3期
*蘇曉聲,美國西部開發的第一條大鐵路,鐵道知識2002年第3期
*武廣潔.,外來移民與美國經濟的發展,石家莊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第3期
*顧寧,美國鐵路與經濟現代化,世界歷史 2003年第6期
*鄧會, 略論19世紀後期美國西部鐵路建設,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趙洪磊、劉鴻雁. 華工在美國西部開發中的貢獻,泰山鄉鎮企業職工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汪建豐, 試論鐵路與19世紀後半期美國西部的城市化,湖州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李道永、丁毅,試論近代華工在美國經濟發展中的貢獻,菏澤學院學報 2007年第1期
*黃安年,美國的崛起與發展,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2008年10月上半月;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世界史2009年第 1期,
*黃安年,美國的崛起與發展, 新華文摘2009年第2期
*鄔海軍,試析近代華工在加利福尼亞經濟開發中的作用,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6期
*黃安年,美國崛起與發展的歷史經驗,載《美國史新探續編----祝賀齊文穎教授八十華誕論文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3月版
*林玨,19世紀華工在美國西部開發中的血淚貢獻,國際市場2010年第11期
*齊斌,19世紀美國鐵路建設初探,現代交際2011年第4期
*楊程屹,追尋華工書寫的歷史,看歷史2010年第7期
* 侯苗麗.,試論近代華工對美國經濟發展的貢獻,西安社會科學2011年第2期
4,美國對華工政策
*高偉濃、萬曉宏,1943年美國廢除排華法分析,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1年第4期
*劉蓮芬,19世紀美國排華大案初探,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4期
*賀鑒,美國百年排華運動淺探,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第S1期
*劉英俊,1882年美國排華法案初探,綿陽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6月(第3期)*呂萍,初從雪, 論19世紀70年代美國的地方性排華運動,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
*周躍軍,試論美國建國以來移民政策的演變,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年9月
*劉卓、沈曉鵬,從《排華法案》看美國移民政策中的種族主義,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
*歐志雄,淺析美國早期地方排華及其對華僑的影響(1848-1882),東南亞縱橫2005年第6期
*胥思省,聯邦政策與華人華僑——談美國華人華僑政策的演變,銅仁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綜合版)2005年第6期
*張穎、王進.,試析1868年《蒲安臣條約》與近代美國排華風潮之干係,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鄭麗,論實用主義原則在美國對華移民政策演變中的體現,理論月刊 2006年第3期
*高秋芬,美國1882年排華法案的歷史原因探析,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年第6期
*李曉靜,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美國排華政策對華人社區的影響,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
*張曉濤, 美國對華移民政策的演變及其影響,世界民族2007年第5期
*劉建林、周聿峨.,從美國“排華法案”看集團利益在國家利益構建中的作用,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年第1期
*皮朝霞,美國百年排華運動淺探,湘潮(下半月)(理論) 2008年第8期
*徐美君,美國排華原因新探,安徽文學(下半月) 2008年第11期
*丁剛,遲到百年的道歉,人民日報2009年7月27日第13版
*黃安年 從歷史上的漫畫看19世紀後期美國的排華潮 ,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2009年第6期
*林明江,美國華人的歷史貢獻與反美華工禁約文學的產生,海內與海外2009年第7期
*楊濤,為排華道歉是權利鬥爭的結果,經濟參考報2009年7月21日
*趙大卉、鄒強,華人在美法律歧視翻過“悲傷一頁”, 法制日報2009年7月28日
*楊子岩、曾丹偉,排華案 美華裔能否等來道歉,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6月8日
*張濤,孔子與美國排華高峰期華人的認同建構——以美國主要報紙為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10年第1期
*朱驊,十九世紀後期美國排華運動的“話語”機制,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0年第8期
*華裔女教授董潔林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揭秘美國國會是如何被說服的,南方日報2011年10月10日A第5版
*南方日報記者 曹斯 雷雨 徐林 實習生 劉竹溪 通訊員 黃愛成.,不管是“義”還是“利”,都應道歉,南方日報.2011年10月10日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王丕屹.,讓美國為“排華”道歉:真難!,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2月25日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吳慶才,美為“排華”道歉,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10月12日
*吳琦, 薛海培 這一聲道歉等了129年,南方人物週刊 2011年第35期
*仇海燕,1848—1924年美國排華、排日之比較,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年第6期
*吳鐵穩; 梁彩玲,十九世紀中後期美國華工探析, 懷化學院學報 2012年第1期
5,清政府對華工政策
* 宋怡,試論《中美續增條約》,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5期
*範耀登, 張蔭桓對早期華僑權益的保護,學術研究2000年第5期
*李其榮,王娟.,一部研究美國百年排華史的力作——評張慶松著《美國百年排華內幕》,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0年第2期
*吳金平, 美國華僑與1905年抵制美貨運動,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0年第1期
*萬曉宏,淺論清政府對海外華僑政策之演變,八桂僑刊 2001年第1期
* 牛仰山.,深受華僑愛戴的晚清外交官——黃遵憲, 公關世界 2001年第12期
* 郭方彬, 黃遵憲保護華僑事略,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3年第12期
*劉華,評1868年中美蒲安臣條約----以華工出國及華僑保護問題為視角,華僑華人歷史問題2003年第1期
*劉蓮芬,清政府就排華大案與美國政府的交涉,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3期
*王國強,華僑史視野下的“蒲安臣條約,”歷史教學 2003年第11期
*劉蓮芬, 試論清政府保護旅美華僑政策的局限性,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期
* 孫倩、余育國,晚清首位外交使臣:美國人蒲安臣,文史精華2005年第6期
*楊憶,黃遵憲:走向世界第一人,源流 2005年第4期
*金晶,張之洞與中美華工交涉,八桂僑刊2006年第4期
*蔣坷,蒲安臣的聲望與1868年《蒲安臣條約》的簽訂,甘肅農業 2006年第6期
李揚帆,陳蘭彬,晚清首任駐美公使,世界知識.2006年第19期
*梁碧瑩,以廣東人為主體的晚清中國駐美公使,學術研究 2006年第5期
*梁基毅,清朝首任駐美大臣陳蘭彬,源流2006年第4期
*潘越,兩個世界的碰撞——蒲安臣使團與近代中國外交的發端,吉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
*田興斌,清朝末期政府的華僑政策研究,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年第8期
*謝世誠,李鴻章與清末華工問題,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
*尹全海、黃小用,黃遵憲護僑活動述評,湖北社會科學 2006年第11期
*黃小用、王華.,黃遵憲研究述評,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
*金晶,晚清華僑政策研究綜述,八桂僑刊2007年第3期
*雷晶,淺談晚清的平等條約,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第5期
*李曉蓉,略論蒲安臣使團,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
*楊波峰,李鴻章保護華工思想實踐,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
*代.,黃遵憲與清末華工問題,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李宗敏,蒲安臣與晚清中國外交近代化,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
*李揚帆、文格.晚清愛國詩人兼外交家黃遵憲的愛國情懷,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梁建,張蔭桓與中美限禁華工談判,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期
*甯寧、第二次鴉片戰爭與華工出洋合法化,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年第8期
*倪正清,從蒲安臣和《蒲安臣條約》看晚清中美關係,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楊志娟 ,晚清第三任駐美公使張蔭桓的尷尬——以其1888年代表中國簽訂《限禁華工條約》事件為例 ,大眾文藝(理論)2008年第11期
* 張蔭桓與中美限禁華工談判.,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期
*景東升.略論陳蘭彬的鄉土情結,湛江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
*葉葳,清末駐美公使張蔭桓,歷史檔案2009年第2期
*梁建,陳蘭彬對華僑權益的維護,湛江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
*梁建,鄭藻如與中美華工問題交涉,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
*梁建,崔國因護僑述略,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
*朱衛斌,陳蘭彬與丹佛排華事件交涉,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
*劉敏,晚清華工出洋程式考,韓山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
*相京,美國人是怎樣當上清政府首位外交欽差大臣的,文史月刊 2010年第2期
*薛改霞,張蔭桓保僑思想的成因,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8期
*張軍.清政府拆除鐵路與梁啟超割錯“腰子”,學習月刊2010年第21期
*海巴子,抵制美貨:100年前的華洋衝撞,檔案春秋2011年第4期
*蒲安臣使團再認識,三明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
*金晶,晚清華僑政策轉變的階段性突破及價值取向,巢湖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
*王魯南,淺析勞崇光督粵期間的華工政策,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第2期
*尹傳剛,三十年來張蔭桓研究綜述(1980—2010),嶺南文史 2011年第1期
*張勇,論陳蘭彬與晚清海外華工的保護,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第8期
6,鐵路華工口述史料
*王兆雷 ,一個真誠的“文盲”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人民論壇 2010年第4期
7,文獻與目錄研究
*李安山,明清時期有關華僑華人的典籍筆記和研究概述,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2年6月
*溫春來,從英國公共檔案館中文檔案看張之洞與華工出洋問題,歷史檔案 2009年第2期
8,文藝作品與美國鐵路華工
*劉亞龍,嚴謹和使命感筆調下的中西文化交融與碰撞——湯亭亭文學作品的介紹與概析,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3期
*劉亞龍,湯亭亭——20世紀末美國華裔文學崛起的急先鋒,西北成人教育學報. 2002年第3期
*潘志明,唐敖的子孫們——試論《中國佬》華裔男性的屬性建構與語言傳統,. 當代外國文學2003年第3期
*王鵬飛. 沉默的雙重象徵:種族主義與女性主義——析華裔美國作家湯婷婷之《中國佬》,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霍小娟,文學中的族裔史——試析湯亭亭的《中國佬》敍事,通化師範學院學報 2004年第7期
* 劉心蓮,中國神話重寫與華裔美國人的身份迷失——解讀《中國佬》,國外文2004年第1期
*林玲. 法律和文學——湯亭亭的《中國佬》,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吳麗,神話-原型批評視域中的《中國佬》,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5期
張永春,中國佬的美國夢——從湯亭亭的《中國佬》看華裔在美國的待遇,內江師範學院學報. 2005年第S1期
* 霍小娟,被消音歷史的“複聲”——從《中國佬》中《關於發現》談起,江西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 陳富瑞,沉默的隱喻:《中國佬》中“男性沉默”探析,世界文學評論 2007年第1期
*龔瑤,從“鬼伴”看《中國佬》的美國夢,科技資訊(科學教研)2007年第11期
*劉卓、馬強,游走于虛構與現實間的敍事策略——湯亭亭《中國佬》的新歷史主義解讀,山東外語教學2007年第5期
*呂曉棠,初“識”美國華裔女作家湯亭亭,林區教學2007年第Z1期
*彌沙,美國華裔文學女作家湯亭亭作品解讀,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5期
*孫銀娣,湯亭亭小說的互文性閱讀,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期
*王靜、鄧楠、孫建中,雙性思維構建和諧——論湯亭亭《中國佬》中的雌雄同體創作意識,電影文學2007年第22期
*文晶,評湯亭亭力作《中國佬》,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年第4期
*張琴,從無聲到有聲——《中國佬》中的華裔男性形象解讀,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8期
*章開沅,追尋早期華工的歷史足跡——以艾爾松《愛達荷華人往事》為例,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
*張纘,論湯亭亭小說《中國佬》中的文化悖論,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年第2期
*丁夏林,歷史與文本的交融:新歷史主義視角下的《中國佬》,當代外國文學2009年第1期
* 杜松.湯亭亭作品中文化符號的雙重內涵,哈爾濱學院學報. 2009年第12期
*梁建,鄭藻如與中美華工問題交涉,五邑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 徐丹,小說《中國佬》中的意象與象徵,文教資料2009年第35期
*張雪麗,湯亭亭《中國佬》對華裔男性英雄傳統的建構,青年文學家2009年第21期
劉麗娜,重塑華裔歷史,構建文化身份——評湯亭亭《中國佬》,大眾文藝 2010年第17期
* 張曉瑋,近30年中國學界湯亭亭小說研究綜述,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第9期
* 張卓,挑戰美國主流社會言說歷史的權威——湯亭亭《中國佬》中的歷史建構,伊犁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
張慶紅,從“劣等民族”到“模範少數民族”:談美國華人在美國社會中形象的轉變,大家 2010年第8期
*白麗、黎恩、陳俊,權力話語理論下湯亭亭小說沉默母題的解讀,柳州師專學報2011年第2期
*嚴又萍、傅俊,從歷史深處駛來的《鬼魂列車》,外國文學2011年第3期
注释:
[1] 见本文附录北美鐵路華工中文論著目錄(1999年以來),并见《缅怀沉默道钉 探索华工遗迹(中文文字稿)》(在北美中国铁路工人圆桌论坛会议上的发言,2013年9月2日于台北),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9月2日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21811.html)
[2] 相关传媒视频举例
*2008年山东齐鲁电视台制作:电视系列片《美国铁路华工》1-6集,每集15分钟
*2010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制作《寻根—碉楼往事》,八集大型高清记录片,中英文版
*2010年11月《金色道钉》,5集,CCTV-纪录
以上三个电视台曾就华工建设中央太平洋铁路问题对我进行专访
*2012年12月3日起CCTV4,中国网络电视台,播出《华工纪实:打造太平洋铁路》(华人世界节目),4集
此外,据悉一部新的记录华工建设太平洋铁路的系列影视片正在筹划中,计划在2015年面世。
[3] *华工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研究项目申报难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年12月21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44830.html
*再谈华工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研究项目申报难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8月5日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14345.html
[4] 寄希望于北美鐵路華工基礎資料專案研究納入首部《廣東華僑史》專項計畫
黃安年文 黃安年的博客/2013年7月15日發佈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quickforward=1&id=708218
*广东华侨史研究特别委托项目和北美铁路华工专题立项,图1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8月15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17054.html
[5] 上海世博会中国铁路馆印象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0年7月23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346684
[6] *呼籲志願者參與合作研究華工修築中央太平洋鐵路專案
黃安年文 黃安年的博客/2012年12月20日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44507.html
*華工修築中央太平洋鐵路研究專案申報難
黃安年文 黃安年的博客/2012年12月21日發佈
*關於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44830.html
*北美華工鐵路研究需加強規劃指導
黃安年文 黃安年的博客/2013年7月11日發佈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07363.html
*新世紀以來國內部分雜誌刊登北美鐵路華工研究文章很少
黃安年文 黃安年的博客/2013年7月26日發佈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11309.html
*好消息: 斯坦福大学北美中国铁路工人研究项目积极寻求中国学者合作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年11月14日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32399.html
*就合作研究华工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课题致信斯坦福大学张少书、费雪金教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年12月20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44469.html
*斯坦福大学张少书、费雪金教授就合作研究华工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课题致信黄安年、潮龙起、陈奕平教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年12月20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44475.html
*我国家档案局局长支持开展合作研究华工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课题研究,图1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年12月20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44493.html
*斯坦福大学北美中国铁路工人研究项目团队
黄安年推荐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9月21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26627.html
*斯坦福大学北美中国铁路工人研究项目概况
黄安年推荐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9月21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26629.html
[8]《缅怀沉默道钉 探索华工遗迹(中文文字稿)》(在北美中国铁路工人圆桌论坛会议上的发言,2013年9月2日于台北),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9月2日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21811.html)
[9] 北美铁路华工基础性课题研究题目有哪些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12月11日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48848.html
并见:
*建设太平洋铁路华工遗骨今何在?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4月5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677090
*呼籲搶救北美鐵路華工口述遺存
黃安年文 黃安年的博客/2013年7月11日發佈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07065.html
*重視北美鐵路華工墓地研究
黃安年文 黃安年的博客/2013年7月15日發佈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08295.html
*關於開展北美華工鐵路後裔口述史調查的建議
黃安年文 黃安年的博客/2013年7月21日發佈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09907.html
*重視方志中的北美鐵路華工研究
----兼談北師大圖書館館藏古籍方志書目資料庫
黃安年 黃安年的博客/2013年9月28日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28461.html
[10]*再谈认真借鉴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历史图片博物馆网站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7月22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10314.html
*推荐浏览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历史图片博物馆网站页面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7月22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10317.html
*倡议筹建中国北美铁路华工网站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7月23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10609.html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4月5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677154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5月1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85534.html
*再谈倡议为建设太平洋铁路的“沉默的道钉”立碑、公祭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5月1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85551.html
***************************
新世纪以来北美铁路华工中文论著述
blog.sciencenet.cn 2014-3-9 07:31
新世纪以来北美铁路华工中文论著述评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3月9日发布
按:由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主办,暨南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和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具体承办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将于2014年3月21-23日在广州举行。这里是我向大会提交的论文《以来北美铁路华工中文论著述评》。
论文提要:
本文详尽汇集了1999年以来国内对于美国铁路华工的研究状况尤其是出版的中文论著,认为整个说来,基本上仍处于分散性的个别研究上。迄今很少在各类社科研究规划中专门立项;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该主题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也少;更没有专门的学术网站平台;和当前美国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2015年我们将迎来华工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的150周年。2019年,我们又将迎来太平洋铁路建成的150周年纪念。无论从历史或现实,学术研究或文化交流的角度,系统深入开展北美铁路建设华工的基础性和专题性研究都很有必要。本文附有北美鐵路華工中文論著目錄(1999年以來)全文。
(一)
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的北美铁路华工研究有所进展[1]。笔者在本文附录列出了13本书的出版;在总共214篇文章中,華工建設美國鐵路23篇;近代美国华人54篇;华工和美国经济发展20篇;美国对华工政策32篇;清政府对北美华工政策50篇;鐵路華工口述史料1篇;文獻與目錄研究2篇;文藝作品與美國鐵路華工32篇。这些文章大都集中在铁路华工建设和美国经济关系及美国和清政府对华工政策问题上,而对于华工本身的基础性、实证性研究显得薄弱。此外,传媒视频专题也有所突破[2]。但总的说来基本上仍处于分散性的个别研究上,缺乏规划性、连续性的引导和研究。这表现在:
其一,在各类社科研究规划立项目录(含子目)中缺少该主题专项,尤其是北美铁路华工的基础性研究课题;[3]
其二,规模宏大的清史研究项目和广东华侨史项目中迄今,似也未见以此为主题的专项系列研究;[4]
其三,高校美国研究机构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引导撰写这一主题的博士学位、硕士学位论文也少;
其四,在2009年横贯北美太平铁路建成140周年之际开展宣传报道不力;
其五,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铁路馆中,没有涉及华工建设太平洋铁路问题。[5]
其六,迄今中国的美国史和美中关系史学界尚未形成推动北美铁路华工问题协同研究,攻克难题的良性机制。[6]
总的说来,对那些为建设北美铁路立下的丰功伟绩的沉默的道钉们,还需要引起学界、社会文化各界、政界和媒体的更加重视。
(二)
为了推动北美铁路华工的专题研究,美国斯坦福大学学者倡议美中学者之间开展协作研究,并和我国广东、北京等地和台湾地区的学者取得广泛联系,开始启动了各自的研究活动。[7]
这里,我要重申2013年9月2日在台北举行的北美中国铁路工人圆桌论坛会议上的发言内容:
正当美国斯坦福大学发起全球合作开展北美铁路华工研究项目,以期在2015年华工参加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150周年,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之时,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侨办支持下,启动了多卷本的首部《广东华侨史》编修工程,并有25个专题研究项目,列入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特别委托项目立项,项目经费达529万元。华工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的主力军正来自广东侨乡。我们殷切希望将北美铁路华工基础资料项目研究能够纳入今后《广东华侨史》专项计划,并在2015年5月前,取得前期阶段性成果。
在我看来,开展北美铁路华工研究工程,需要美中两国间学者协同努力,进行具体而深度的研究,以期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突破某些难点,这是很有必要的。虽然北美铁路华工的主要活动在美国,但是华工是从中国广东出去的,有的后来又回到了中国,即使没有回国的也和国内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深度研究的难点主要不仅在于需要继续发掘现有图书馆或民间收藏的文献资料及遗物,这些难点还包括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厘清:中国劳工陆续来到美国加州的完整资料;中国华工参加太平洋铁路的建设和艰苦生活的系统资料;中国华工在建成太平洋铁路后的去向如何,有多少人继续留在美国和美国人民相融合,又有多少人回到国内和家人团聚的综合资料,包括中国北美铁路华工的名录;中国华工建设北美铁路中死亡人数的确认,他们的遗骨都在何处的权威统计资料;中国北美铁路华工的遗物资料的系统收集等等。其中,那些内容是可以先期努力,协调学术力量,分期分批来做的,都是需要协调规划来共同为之实现的。
这件工作仅仅依靠美国或者中国一个国家(含两岸三地)来进行,是难以完成的。这项工程浩大,费时费力,具体甚至繁琐,如果没有志愿奉献的“道钉”精神也是难以完成的。
这项工程仅仅靠美中两国学者还难以完成的,还需要发动广大中国铁路华工的后裔、亲友、和热心于沉默道钉们的爱好者的共同参与。在我国广东台山、五邑等开平地区侨乡的华人华侨固然关系密切,他们中散居于海内外的后裔及亲友们也可作出贡献,我们的海关、民政机关、侨联组织、档案馆、博物馆、方志编著机构等社会组织都可以分别做出自己的努力,当年华工遗物散落各地,有心人提供线索有可能变废为宝。为此,我们的媒体、网络在推动认识和收集华工资料上更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8]
笔者以为,在当前的条件下,我国的北美铁路华工研究有着广阔的空间,尤其需要通过一项专题研究的指导目录来加强在个人自主研究前提下的基础性整体研究,这样做可以既充分发挥个人的科研积极性和自主性,又有利于整体配合和避免不必要的研究资源浪费。在我国现行科研立项和奖励机制下,重大科研项目重主持人和主要参与者,如果参与者并不在重大科研立项中名列前茅,那么将无法获得科研成果的认定,从而也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将重大课题化整为零,在分散各自研究基础上加以整合,可以趋利避害,何乐不为。关于加强北美铁路华工基础性资料性研究的据具体建议,在美国的基础性研究涉及有关中央太平洋铁路的美国国会档案、历史文献、报刊资料、口碑调查、实物遗存等基础性材料和文献。需要研究的题目列举17项, 在中国的基础性调查列举了15项,供参考。[9]
在这里我还要强调筹建我国北美华工铁路网站的必要和紧迫性。目前我国还没有类似的全国性的北美铁路华工的专业网站,我们需要有这样的网站,我们需要有推动建设这样的网站的立项规划、技术支持、可操作的实施和自愿奉献的人员,期望这样的网站在华工开始建设太平洋铁路150周年之际和国人、世人见面!在我国大陆,虽有个别网站和博客对北美铁路华工课题有所反映,如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和我的博客(www.sciencent.cn/blog)开辟“纪念沉默道钉”专栏,但是总体说来,是分散的、不连贯的、非双语的,影响不大,涉及面不宽,缺乏全局性的反映。
结束语
在结束本文时,我要重申去年清明节时的呼吁:
为了永远缅怀那些迄今依然是“沉默的道钉”的建设太平洋铁路的华工们,我们倡议:
第一,在当年建设太平洋铁路华工云集地的故乡广东五邑地区为“沉默的道钉”们立碑。
第二,在海内外征集当年建设太平洋铁路的华工名录,在征得他们的后裔同意后,将部分遗骇供放在碑后的墓内。
第三,于2015年4月初的清明日,在碑前举行公祭活动。[11]
北美鐵路華工中文論著目錄(1999年以來)
(论著目录分布博客发布是略,择机另发)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74325.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