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重视北美铁路华工墓地研究

已有 3988 次阅读 2013-7-15 11:45 |个人分类:纪念沉默道钉(07-11)|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研究, 重视, 北美铁路华工墓地

重视北美铁路华工墓地研究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715发布

 

北美铁路华工墓地是研究北美铁路华工课题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她涉及北美铁路华工身份的确定,安葬地的选择原因(美国或中国广东侨乡),还可能涉及死者的身世中与北美太平洋铁路的种种关系。也关系死者是正常死亡还是非正常死亡等原因的追溯。当然还有死者后裔对死者的追思。

国内令人崇敬的欧济霖老人所著:《新会华侨义冢》(新会地方史丛书第八辑的书籍),2007年,是专门叙述这一课题的。[1]

 

笔者在《建设太平洋铁路华工遗骨今何在?》黄安年的博客/201345发布一文中提到:“有关一个半世纪前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华工的遗骨,笔者在《沉默的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一书中列举了美国波特兰郎花墓地和新会华侨义冢两处,其他所见资料甚少。今天在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华工参加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150周年之际,我们责任通过查阅海内外(美、加、中)的历史文献、实物和华工遗物、后裔留存的调查资料,尽可能收集当年建设太平洋铁路华工的名录,了解他们的遗骸所在地,以告慰先人和他们的后裔。”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677090[2]

 

有报道说,美国洛杉矶官员201038在东部长青公墓揭幕一堵纪念墙,纪念19世纪末参与修建美国太平洋铁路的华工。5年前在公墓附近发现的100余具早期华人遗骨将自下月起移入公墓内。参加揭幕仪式的人群中出现不少白发苍苍的黄皮肤老人。

  太平洋铁路建于19世纪中后期,贯穿北美大陆,为美国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资料显示,1865年底至1866年初,接连5个月暴风雪致雪崩频发,修建太平洋铁路部分线路的3000多名华工全部遇难。因当时美国政府推行种族主义政策,华人死后不能与白人一起葬入公墓,只能埋入墓外野地。[3]

去年10月,热余摄影爱好者李炬在他的博文中目睹并记载了温尼马卡(Winnemucca)小镇位于内华达州北部(当年修路大军在山下的营地)望西的拉夫洛克(Lovelock)镇附近有当年铁路华工墓。[4]

 

20061013-15日,我们到麻州北亚当斯理工学院历史系主任黄开来家作客,他告诉我在北亚当斯就有一些华人墓地是当年的铁路华工,由于墓碑上是英文姓名,无法还原中文姓名,考证难度很大。

 

系统收集并研究北美铁路华工墓地的资料,是一项值得进行的研究课题,希望有学者能够进行研究。

 

注释:

[1]参见《新会三千义冢苦等保护方案》,南方报网  学术交流网/美加华人华侨/2013715发布,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30172&cid=10

《江门退休教师欧济霖:潜心研究华侨义冢的先行者》赵焕明、欧阳玉玲文  学术交流网/美加华人华侨/2013年7月15日转发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30173&cid=10

《守候侨墓:老人潜心研究20载》星岛日报文  学术交流网/美加华人华侨/2013715转发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30174&cid=10

[]参见:《华工遗骨在波特兰的报道 Portlands Old Chinese Burial Grounds》,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07998张益池先生提供  黄安年的博客/2013714发布

[3]美国建纪念墙悼华工血泪将埋百具华人遗骨》,姜琼编辑,  学术交流网/美加华人华侨/2013713发布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30171&cid=10

[4]沿着华工修建的横跨美国铁路行进(6)》,推荐李炬博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715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0825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708295.html

上一篇:沿着华工修建的横跨美国铁路行进(6)
下一篇:沿着华工修建的横跨美国铁路行进(7)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6 22: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