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或许没有意识到,你对某些食物关注地越多,越有可能选择这些食物,特别是那些垃圾食品。科学家最近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现象,并发现不仅这一效应不仅客观存在,而且能持续数月。这一发现或许可以指导人们选择健康食品。
论文作者之一加州理工学院神经经济学家(没错neuroeconomist)Antonio Rangel认为这一研究实在太有意思了,因为这一研究证明了一个概念,那就是简单干预可产生长期的效应,这看上去很象是人脑的蝴蝶效应?一个非常小的操作,产生了非常大的(长期的)效应。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是一种混沌的现象。“蝴蝶效应”在混沌学中也常出现。蝴蝶效应通常用于天气、股票市场等在一定时段难以预测的比较复杂的系统中。如果这个差异越来越大,那这个差距就会形成很大的破坏力。
这里有一个交叉学科神经经济学,主要是用神经科学方法来研究决策,决策也一直是经济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者所努力探索的主题。自20世纪开始,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理论时都深思熟虑地将人的大脑看作一个黑箱,忽视大脑的细节以及心理对个体经济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理性选择模型)。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现代经典经济学理论不论是在理论体系上还是在对实际问题的解释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一系列经典经济理论难以很好地解释所谓“异象”也在不断出现。行为经济学借鉴大量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它认为人们在实际的决策行为中,其选择偏好并不满足“理性”假设,而是存在着诸多“非理性”的局限。神经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试图揭示大脑在制定复杂决策时实施怎样的计算、如何计算以及这些知识对于个人行为有怎样的意义,并通过借鉴心理学、神经科学以及经济学领域的诸多成果来探寻一种更加准确与完善的决策模型。它不仅为行为经济学的很多理论和思想建立了初步的神经学基础,而且,它最大的创新还在于发现了那些对决策有重要影响的、但却被理性决策理论低估或忽视的生理学变量。
经济学家早就发现,当个体需要决定多种可能性选择时,人们倾向于让他们的目光停留在他们最终选择的目标上,这一发现促使商家利用各种商品包装来吸引顾客目光以增加销售量。德克萨斯大学神经科学家Tom Schonberg希望了解是否可通过一种方法提前训练大脑都目标的关注,来改变人的偏好。
他们首先收集了一些人们喜爱的垃圾点心目录,如M&M巧克力和菲多利炸鱼。然后募集了200名大学生,通过一个拍卖软件,让这些大学生回答购买60多种不同点心分别愿意支付多少钱,然后让这些被试完成一个30-50分钟的计算机软件训练项目,训练期间展示被他们评价过的点心图片。当展示某些类型的点心图片同时发出一个声音提示时,要求被试以足够快的速度点击按钮,如果某些类型的点心图片展示时没有声音提示,则要求被试压制点击按钮的冲动(无论是否喜欢)。
训练结束后,给这些被试一项检测,让他们重新挑选这些点心。结果发现,2/3的训练时被声音提示过的点心被着这些被试选择。虽然他们对这两类点心的喜爱评价没有区别,甚至有一些点心的评价较差。对所有点心重新进行拍卖,结果发现,被试者愿意出更高价钱购买那些被声音提示过并按过按钮的点心(欺骗大脑获得成功)。更有意思的是,2月后,这种偏爱依然如故,这些被试仍然更喜欢购买被声音提示过的点心。这说明,即使没有任何外来奖励因素,人的价值取向都可以被人为操纵。这听上去有点可怕,说明我们经常会遭遇不同的暗示等因素确实能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决定性影响。这一研究今天在线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上。
至于大脑那些部位受到这种训练的影响,从而改变了决策,目前研究仍没有回答,等待声音提示和要求快速按压按钮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这可能需要指导这些被试对某些目标喜欢才能完成操作。
纽约大学计算神经科学家Nathaniel Daw说,这个研究结果不应该作为鼓励广告商去兜售某些垃圾食品工具(这很难说),但可以作为训练人们选择健康食品的手段。不过让人们在不同垃圾食品之间选择改变容易,但你如果让人从喜欢士力架变成蔬菜汤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http://news.sciencemag.org/brain-behavior/2014/03/junk-food-mind-contro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6: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