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午夜随想(论政策)

已有 1888 次阅读 2016-11-19 13:35 |个人分类:心路里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按:下文是群邮件的内容;略有修订。]


昨晚观看了一档节目*,主题是辩论美国大选,其中提到“全球化”、“种族主义”等问题。其实我倒想提出一个问题,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中,西方社会与非西方社会相比较,哪一方对世界的贡献更大、影响更深远?当然,就科学技术而言回答是显然的;其它方面就很难说了。
要讨论“全球化”,就需要了解它的含义、起源、动因以及历史发展。我先试着做点分析,然后再看百度、wikipedia上怎么说。人类社会的产出无非就是两样东西,一曰物质文明,一曰精神文明。各个具体的社会中产生各个具体的物质文明(MC)和精神文明(SC),而这些社会之间彼此交换各自产生的MC和SC,这就形成了全球化。当然,古代社会的产出能够传递到后代社会,反之是不行的(除非能“穿越”)。
唐僧取经、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马可波罗东游,等等,这些都可以看作早期的全球化。近现代社会就更多了,比如蒸汽机、互联网,等等。起源很简单,偶然的交换并由此得到好处和满足(进而发展为自觉的行为)。至于动因,主要是由于“需求”和“好奇”。历史发展,当然是由最初的部分全球化向全面的全球化发展,而且效率和程度越来越高。
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控制”的问题。19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经济时代”,全球化归根到底要为各国、各社会的经济服务,同时也要兼顾文化及历史传统。全球化可以带来“混合平均”的效应,问题是发展中国家能够输出的“先进文明”是不多的,可以说很少很少。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吃亏的,比如盗版啦、山寨啦;当然,他们看中的是外部的市场,从这里找补偿。
其实全球化只是一种表象,归根到底取决于(交换的)需求,取决于利弊权衡。而政策就是进行一种宏观的调控。现在美国有一部分人可能认识到这个事情,就是说改变一下会怎么样,减少外部交换会怎么样?可能美国和外部都会吃亏。但谁吃亏更多呢?谁更离不开谁?如果将来美国和西方社会真的缩减对非西方社会的交换,肯定是这种利弊权衡的结果。很显然,将来西方社会可能倾向于加强他们那个圈子的交换,而削弱对非西方社会的交换。
最后简单说说“种族主义”。我有一个观察,就是过去西方社会过去从非洲抓了很多人,运输到本国当奴隶。后来,奴隶解放了,这是他们当初没有料到的事情。而那些奴隶的后代,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又成了西方社会的麻烦;而奥巴马当上总统,自然是很多传统白人难以忍受的事情。但是,这都是他们自己找来的啊。这个事情很有意思。
我觉得,不管喜欢不喜欢,你改变不了美国大选的结果;而如何改进我们自己的文化,这才是当今最重要的课题。我再稍微引申一下,一本和重点大学应该多派老师到二本、三本大学来教书,而二本、三本大学也应该多派老师到一本和重点大学去教书,前者可面临更大挑战,而后者也会更欢喜。我们不妨在大学系统里搞一点“混合平均”,发扬全球化的精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1015634.html

上一篇:午夜随想(论心理)
下一篇:午夜随想(论曲直)
收藏 IP: 110.178.11.*| 热度|

4 武夷山 余国志 徐令予 岳东晓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2 2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