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语教学之我见
看到曾老师的《高校设置“双语”课程意义何在?》,顿时有一点感想,这里唱唱反调,可以说是为了争鸣。
当年我们英语比较好的人,也曾经被“选拔”去上英语版《大学物理》,受够了老师的蹩脚口音,物理和英语水平都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习题课照样把中文版的《普通物理学》拿出来研究,可以说很失败。因此我赞同曾老师的某些观点。
但是,我还是认为专业当使用外语教材,原因很简单,现在的技术发展太快,不懂外语没法跟上形势。外语教材虽然贵一点(因为版权原因,也是作者拼命写书的动力源头),但内容更新速度是国内教材无法比的。很多人学了外语教材之后,不愿阅读中文教材,关键还是视野问题。陈景润说“多一门外语,就多了一双眼睛”,这双眼睛是用来紧盯国际水平的,不是研究中国特色的,因此需要把英语提高到熟练使用的水平,使用原版或影印教材,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最好办法。你希望教育投资得到更好的回报么?学好外语吧。
除了知识较新以外,英语教材的逻辑性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中文的语义有模糊性,逻辑有缺陷(中国古代哲学,最缺的就是逻辑的训练,因此论证不强,思路不清),有必要借鉴英语的逻辑性,有助于搞科研和写文章。国外某专家,和国内合作了不知多少的文章,挂名很多,其实其主要贡献是英语,关键还是国内缺乏用英语的环境啊。你希望以后永远不被人欺负么?学好外语吧。
至于课堂之上用什么语言,看老师的爱好和方便程度,老师的作用是教化和点拨,学生最依赖的是一流的课本带来一流的知识,敬业的老师只需要点化一下学生就可以了,如果老师水平不行,那是另外一码事了,与外语无关。
在我们消防领域,美国工程界一直提出环太平洋的国家使用相同的职业工程师制度,目的是为了打入某些工程市场,现在是澳洲和新西兰,以后是中国和东亚。与其坐等上门,不如与人共舞,语言不过是工具,拿来用的,不是玩的。国人和世界接轨的主要困难在于鸡同鸭讲,没有共同语言,在工程这个比较纯粹的领域,英语的接受阻力应该是最小的。
有道是,外语是一双眼睛,可以翻墙寻光明;外语是一种工具,职业发展增薪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