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四年超4%。教育部、国家统计局与财政部发布的《关于201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15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6129.19亿元,比上年的32806.46亿元增长10.13%。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包括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为29221.45亿元,比上年的26420.58亿元增长10.60%。据统计,2015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85505.8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4.26%,比上年的4.10%增加了0.16个百分点。全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包括教育事业费,基建经费和教育费附加)为2586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5%,同口径增长9.41%。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4245.58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全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175877.77亿元的比例为14.70%,比上年降低了0.17个百分点,同口径降低了0.57个百分点。根据统计公告,2015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增幅分别为:15.07%、16.85%、19.90%、20.07%、12.67%;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增幅分别为:8.58%、7.70%、8.28%、18.10%、8.41%。(摘编自新华社)
·国家英语能力考试2020年前推出划分为九个等级。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日前在第二届语言测试与评价国际研讨会上透露,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已完成主体研制,预计2017年正式对外公布。这是第一个覆盖我国各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学习和测评的能力标准,它将有利于解决我国各项英语考试标准各异、教学与测试目标分离、各阶段教学目标不连贯等问题,实现英语教学“一条龙”和多种学习成果的沟通互认。除对听、说、读、写等技能进行描述外,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构建了“语用能力”量表,该量表还包括笔译、口译能力量表,这在国外的语言能力量表中都鲜见,填补了国内外语言能力量表的空白。新制定的等级量表将划分为九个等级。其中,一、二级大致对应小学水平,三级对应初中,四级对应高中,五、六级对应大学,七级对应英语专业,八、九级对应高端外语人才。此外,该等级考试标准还可一考多用,减少了重复考试,能满足教学评价、升学、就业等多种需求。(摘编自《北京青年报》)
·教育部广东省合力推进广东教育综合改革。11月12日,教育部、广东省在广州召开2016年度推进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联席会议,研究部省共同推进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这是继2011年3月教育部、广东省签署共同推进教育体制综合改革协议以来,召开的第六次联席会议。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强调,一是按照中央关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二是瞄准办人民满意教育和建设世界一流教育的新目标,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我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三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期待,注重内涵建设,实现我国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四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五是围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做好知识分子工作的新任务,营造公平优质、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 ”在上海召开。日前,由中国工程院和上海市政府倡议并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共同主办的 “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 ”在上海召开。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作了题为《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主旨报告。他指出,科学技术群体性突破加速,不断引发产业变革,而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金融资本深度融合,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业空间,中国未来五年将加强科技创新、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新兴产业发展环境。除大会开幕式和大会主旨报告外,大会还同时设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高端装备与新材料技术与产业”、“绿色低碳技术与产业”、“数字创意技术与产业”、“生物与生命科学技术与产业”五个分会场。(摘编自科学网)
·中国互联网文化产业研究院杭州成立。中国互联网文化产业研究院11月1日在杭州成立。该研究院以浙江工商大学相关学科资源为支撑和依托。该大学校长陈寿灿介绍,研究院将以“互联网+文化产业+”相关的跨学科特色研究展开为契机,积极与北京大学开展合作,以校内相关合作资源为支撑,引入海内外资源,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力量。“互联网文化产业研究院本身跨学科,对校内而言,是整合资源和力量,提升科研成果;对校外而言是力争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智库,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该研究院引智的一种体现,当日陈少峰也有了一个新身份:浙江工商大学中国互联网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阿里巴巴集团阿里云事业群数据中国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开荣也表示,未来希望借助高校的丰富教学资源和研究研发能力以及人才的培养机制,跟企业做更好的结合,推动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一行赴南京大学调研。近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赴南京大学调研基础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双创工作。他对南京大学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希望科研注重理工结合、文理结合。南京大学坚持基础研究,静得下心、沉得住气。今后希望在探讨理工结合、文理结合方面发挥更大的效能;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工作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他称赞南京大学提出的“十百千”工程是个很好的思路和创新;三是要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提高科技人员积极性;四是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他说,新形势下,高校要为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他们的潜能,把青年一代人的精神气调动起来。为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经费的预算和使用要规范合理;二是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三是加强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摘编自南京大学新闻网)
·上海交通大学人力资源处对博士后队伍建设实施全面改革。日前,上海交大人力资源处起草出台了《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修订了《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细化博士后的招收、进站、科研工作要求、考察、出站等相关实施细则。取消原来普通博士后和专职科研博士后的分类;大幅提高博士后待遇,实行年薪制,给予住房补贴,年收入达18万元。博士后在站时间不再受限于2年,第一站可长达4年,第二站合计可长达6年。博士后进站首期满2年进行评估,决定其是出站或继续在站。博士后在站满3年,特别优秀者,可申请学校长聘教轨教职。博士后是学校专职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发展将与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摘编自上海交大新闻网)
·北京大学将尝试取消院系行政领导行政级别。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按照国家部署,北大去年起开始制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从教育体系、人事体系、治理体系、学术体系和资源配置体系5个方面进行。目前,该校不同单位和部门都正按照综合改革总体部署推进工作。校长林建华介绍,学校行政人员的人事改革还未开始,目前北大聘任制还主要是在教师队伍和学术机构的管理层推行。对于院系层面,北大未来将尝试取消院系行政领导的行政级别,包括学院的院长和副院长、系主任和副系主任,其职务会跟行政级别脱开。相关文件正在制定中。据了解,取消行政级别以后,北大会采用聘用方式上岗,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聘任方式,而“过去是用行政的方式来要求的,有一套管理处级干部的规矩”。同时,林建华认为,将来北大还应加强职员序列的建设,每年有一个评估。“如果这个职员序列建设做得好的话,我们希望将来学校里面尽量弱化行政级别。让人员能上能下,在不同岗位之间流动。”他说。(摘编自新华社)
·林建华: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提升北大人才竞争力。日前,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发文指出,学校正在推动人事体制改革,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改革。各项改革举措已陆续出台,并且还将进一步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希望全校的教职员工积极参与。为进一步提升人才竞争力,学校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翁,也是学校发展建设的主体和主力。全校上下,都要更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第二、人事制度改革必须注重统筹协调,要努力构建公平、合理、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学校推进综合改革,所谓“综合”,就是要遵循大学的逻辑,要对大学这个复杂体系有全面的认识,不能顾此失彼、不分轻重。第三、要充分调动院系的积极性,建立学校与院系协调一致、相互配合的体制机制。(摘编自北京大学新闻网)
·中国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办。由紫金传媒智库与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联合主办的治国理政与智库创新暨“中国新型智库建设”第二届学术研讨会11日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80家智库近150位智库负责人、专家学者齐聚金陵。研讨会设有四场分论坛,内容包括“智库与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学术研究与智库应用之融合”、“智库的多元化与国际化”、“智库传播与媒体影响力”。紫金传媒智库首部“国家智库丛书”——《中国A股上市公司创新指数报告2016》正式首发。(摘编自新华网)
·复旦大学设奖奖励全球顶尖科学家 奖金300万人民币。复旦大学15日披露,在即将举行的第二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上,首届“复旦-中植科学奖”将授予生物医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获奖科学家将获得300万人民币奖金。据介绍,即将颁出的“复旦-中植科学奖”由复旦大学和中植企业集团于2015年4月合作设立,以表彰在数学、物理学和生物医学三个学科领域做出原创性杰出贡献的全球科学家。该奖项旨在通过搭建科技创新的国际研讨、交流和分享平台,集聚全球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提升中国科技竞争力,为世界顶级科技奖项储备人才。校方告诉记者,“复旦-中植科学奖”每三年在数学、物理学和生物医学三个学科领域中轮流评奖。据介绍,奖项的评选坚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原则,奖项候选人须为在世的相关领域科学家,不限国籍,其原创性、基础性和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应能显著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素质及精神文明,并能代表当今全球科技创新的最前沿水平。据悉,奖金来源于中植企业集团的专项捐赠基金。在同一研究方向做出同等重大贡献的学者,可共同分享该奖项和奖金。(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西安交大与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合作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近日,西安交通大学与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合作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成立“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司法协助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基地”,双方将在理论研究、司法协助、学术交流、课题科研、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国际司法协助工作与国际法理论研究的有机结合,开拓国际司法协助工作的新领域,致力于促进中国司法的国际影响。根据合作协议,西安交通大学与最高人民法院将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质性合作,包括培养国际司法协助领域的高层次人才,选派师生参加最高人民法院法律研修学者和法律实习生计划,承担最高人民法院的委托课题,定期举办“中国国际司法协助高级论坛”,邀请国内著名法学家、法官举办专题讲座等。国际司法协助研究基地项目是最高人民法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深化司法领域国际合作,完善我国司法协助体制,扩大国际司法协助覆盖面”的重要举措。目前,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建立了4个国际司法协助研究基地。(摘编自西安交大新闻网)
·哈工大与四川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近日,哈工大与四川省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战略决策咨询、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产业集群重大项目建设、教育、人才交流、干部交流、干部教育培训等7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其中,我校与四川省有关市(州)和企业联合开展动力锂电池研发及制造项目;与四川航天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建设军民融合研究院;与西华大学联合建设包括机器人系统集成、大数据、智慧农业的大数据产业研究院;在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包含机器人本体研发、生产、测试的业务基地等产业集群重大项目建设成为双方合作重点。(摘编自哈工大新闻网)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率团访问印度尼西亚 围绕“一带一路”推动教育与文化交流。11月9-10日,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访问印度尼西亚,与印尼政府签订合作意向,与教育界和实业界深入交流,推动清华大学在印尼的教育与文化拓展,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9日下午,邱勇一行前往印尼劳工部,出席清华大学、印尼劳工部、印尼四海一家基金会(United in Diversity Foundation,简称UID)三方合作签约仪式。邱勇在致辞时说,进入新百年的清华,高度重视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项目。清华和印尼政府的签约合作,将致力于拓展印尼公务员和公共政策领域职业人才的国际视野,帮助他们了解高速发展的中国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领域的政策工具和实施手段,提升和增进他们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理念、知识与技能,更好地服务于印尼的未来发展,并加深两国间的理解和友谊。(摘编自清华大学新闻网)
·自然指数显示国际科研合作呈上升趋势。自然指数网站15日发布数据显示,过去4年中,越来越多在顶级学术期刊发表的科研论文是跨国合作或跨研究院所合作的结果,尤其是在生命科学领域。最新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至2015年间,在68本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中,由多个国家作者合作完成的论文数量从2012年的21460篇增至2015年的24951篇,上升了16%。如果从研究机构角度计算,这期间由多个研究机构学者合作完成的论文数量增长了23%。数据还显示,不同细分领域的国际合作论文数量增长情况各异,其中生命科学领域增幅最为明显。2012年,在这些顶级期刊上发表的生命科学论文中,仅一半是多国研究人员合作的成果;而到2015年,这一数量提高了21%,即大约四分之三的生命科学论文由多国作者合作完成。(摘编自新华社)
·最新ESI国内高校综合排名揭晓。北京大学国际排名128位,入选学科数达到21个。浙江大学国际排名145位,比9月份进步3位,入选ESI前1%学科总数18个。清华大学国际排名150位,入选ESI前1%学科总数16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五所高校进入国际排名前200位。此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山东大学ESI综合排名也进入国内高校前十位。相比9月份,部分高校国际排名有一定程度的进步。其中进步增幅最大的是重庆医科大学,相比9月进步了30位。此外,进步较大的高校还有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高校。值得一提的是,相比9月份,本次百强高校中共有10所高校新增学科入选ESI前1%,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增2个学科入选,中国科学院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山西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新增一个学科入选。(摘编自青塔网)
·粤港澳高校联盟成立携手打造“粤港澳一小时学术圈”。经过一年多筹备,粤港澳高校联盟15日在中山大学正式成立。联盟由中山大学倡议,并联同香港中文大学和澳门大学共同组建,首批入盟的粤港澳三地高校共26所。作为粤港澳地区高校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大学合作组织,联盟以汇集粤港澳精英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粤港澳地区共同迈向知识型经济时代为宗旨,携手打造“粤港澳一小时学术圈”。26所首批入盟高校包括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10所广东高校,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9所香港高校,以及澳门大学、圣若瑟大学等7所澳门高校。各校表示,希望借助粤港澳高校联盟这一平台,促进联盟成员间全方位、宽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能够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表示,高校联盟成立后,希望在合作交流的体制机制上有所创新,形成今后联盟高校和地方政府都能接受的行为准则,从而把个体的行为纳入到体系之内。联盟的形式也有助于一定程度上突破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地域界限,例如港澳高校想要申请内地的研发项目,可由中大牵头,他们来参加。在此基础上,联盟将在粤港澳青年学术交流、创新创业交流等方面发挥桥梁作用,加强联盟内高校学生的交流互访;同时,逐步实现联盟内高校重大创新平台的开放共享,“中大有广州超算中心、天河二号计算机,可以为联盟内高校开展计算科学研究提供便利,海洋科学中心、精准医学中心等大平台正在建设中,也希望看到联盟内高校学者能积极参与其中。”罗俊说。(摘编自《人民日报》)
·美科学院发布建立科研新监管框架报告。近日,美国科学院发布了《优化国家学术研究投入:建立21世纪新监管框架》的最终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参议院要求,美国科学院于2014年底成立了“联邦研究法规和汇报要求委员会”,多次召开研讨会并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后编写了该报告。报告重点剖析美国科技界关注的项目申报及进展汇报、研究活动合规性、财务管理等监管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过度监管对研究活动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美联邦政府应建立监管新框架,充分协调各部门的监管措施,确保联邦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报告呼吁简化统一跨部门监管的流程,重新定义联邦监察部门职责,建立全新有效的监管体系。 (摘编自《科技日报》)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27届院士大会开幕。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第27届院士大会11月14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开幕。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科学家,多个国家的科技部长或代表、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围绕“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广为关注的主题进行研讨。TWAS院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指出,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科技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非洲国家地区在教育、科技方面依然面临巨大挑战,重视对科技和教育的长期投资,培养青年人才和加强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南南、南北合作将助力非洲国家和地区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卢旺达这些年在发展上所取得的可喜进步就是实施良好发展政策的最好体现。TWAS成立于1983年11月,总部设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营利性的国际科学组织,致力于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科学研究。白春礼于2013年1月正式就任TWAS院长,是该组织成立以来担任院长职务的首位中国科学家,2015年成功连任。(摘编自中科院)
·英国智库:大学将在中英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英国工商业联合会和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14日在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随着中国民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政府对科研投入的加大,大学将在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份题为《通往未来的桥梁——大学在中英关系中扮演的角色》的报告说,日益增长的互补性促使中国和英国就紧迫的全球问题展开合作,并在经济、文化和教育活动中寻求合作。英国是世界第二大求学目的地,目前全英的国际学生中有超过五分之一来自中国。报告说,在充满竞争的全球市场中,英国高等教育在教学、研究及与企业合作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对中国而言,高等教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研究和创新也是中国建设创新型社会战略的目标。报告指出,中国和英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将建立在国民的知识、创新和能力的基础上。英国富有创意、创新精神和多样化的大学将为加强英中两国间的关系发挥重要作用。(摘编自新华社)
(作者:姜洁,同济大学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专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0: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