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瑟琦智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dmresearch

博文

【规划参考】庸医之害甚于无医,医学教育需减招?

已有 1096 次阅读 2024-6-30 20:51 |个人分类:规划参考|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4月27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指出,医学专业招生要适量、限量、减量。并且提到,2020年-2023年国家执业医师与助理医师考试通过率不到60%,2019年-2021年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有30%根本不当医生,说明了当前国内医学教育质量低。据此,王辰院士认为医学教育的本质是精英教育,建议限制招生数量,避免分散教育资源,并加强医生的专业教育,很多学者也认可“庸医之害甚于无医”的观点,事实真的如此?

一、医学招生的“质”与“量”

现阶段,我国医学教育以“5+3”为主体,“3+2”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顺利实施,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完善,实现了与国际通行医学教育模式的初步接轨。根据《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统计结果显示,过去二十年(2002-2021),普通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招生人数从23万增至125万,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数也从1.7万猛增至14万。医学生培养规模扩大的同时,由于不同的培养模式和单点招生规模过大等原因,各校医学生培养质量良莠不齐。据2021年医师资格考试的数据,173所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平均通过率为65.35%,最高达98.73%,最低的只有1.47%。其中,65所院校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专科的通过率更为糟糕。2019年应届专科毕业生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平均通过率仅为40%。质量是医学教育的“生命线”。在严控医学教育质量方面,2017年教育部就曾明确提出,医学教育要停中职、控高职、稳步发展本科,提升医学教育的生源质量。

二、宏观调控,国家一直在努力

今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对各地各高校向我部申请备案的专业予以备案;根据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结果,确定了同意设置的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尚末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并将资源勘查工程、护理学、助产学调整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国家控制布点专业,也被称为国控专业,主要指的是那些专业性强但市场需求量不高的专业。由于这些专业的特性,国家需要对其学生的数量进行控制,以达到平衡各专业数量、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目的。对于护理学、助产学等专业来说,虽然它们在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近年来由于大量扩招,其毕业生数量已经逐渐接近或超过市场需求,因此需要进行宏观调控。2021年,教育部开始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3年低于50%的13所高校调减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计划。因此,医学教育精英化实际上应该也是国家的大方向,而像山东、浙江、四川、江西、河北、河南、广东等各地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控制医学类专业的招生规模。

以临床医学为例,2023年在本科普通批次招收临床医学类专业的院校约为190所,招生院校总数较上年减少2所。2023年暂停招生的院校为贵州医科大学神奇民族医药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仅以专业类招生和两种招生方式并存的高校分别减少1所和2所,这三所院校为:兰州大学、南昌大学、郑州大学,这些院校均将专业类拆分为专业小类招生。临床医学类专业的招生集中于重点及以下院校,除211院校外,其他各层次院校均有不同程度的扩招。2023年211院校共减少5.7%的计划,211院校中减招幅度较高的为南昌大学和石河子大学。

医学教育的本质是精英教育,减招其背后反映出的是公众对医学生培养质量良莠不齐,可能浪费了有限资源的担忧。未来医学专业招生要适量、限量、减量,医学教育要求资源充沛,质量为先,同时大力改革医学教学方式,实施现代医学教育模式,以疾病为关注,以健康、人为中心,注重胜任力培养,建立多学科融通式的课程体系,将人工智能与医学教育有机结合,并保证医学专业学生实习质量。专研医术,医学生的职业前景漫漫亦灿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3646-1440406.html

上一篇:【规划参考】姜萍爆火难入名校,破格录取也得讲规则
下一篇:数说上海高校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表现
收藏 IP: 120.204.180.*| 热度|

1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1: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