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瑟琦智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dmresearch

博文

【高考专栏】低门槛转,专业自由真的要来了? 精选

已有 6251 次阅读 2023-6-18 23:53 |个人分类:智库评价|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23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很多同学当初志愿填报由于偏向院校优先、志愿由父母操办、盲目跟风填报等原因导致被调剂,对钟爱的专业求而不得,或者发现专业不适合自己,那么或多或少会在“转专业”上寄予一定希望。近日,吉林大学相关负责人在介绍招生政策时表示,今年起,吉林大学调整招生政策,实行转出无限制,本科大一大二年级都可以报名参加转专业,而且不再限制转出比例,学校不再组织统一的笔试考试,报名的同学只需要参加所报名专业组织的考核即可。学校会将所有接收转入的学院分成两个批次,学生在每个批次的30多个专业里可以有序选报三个志愿专业,大一不成大二再来,最多可以有报12个专业的机会。

一、关于转专业早有成文规定

教育部早在2005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就提到,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学生转专业由所在学校批准。2017年,教育部对该规定进行了修订,在转专业方面更加明确,“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的,可以申请转专业;以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学生,国家有相关规定或者录取前与学校有明确约定的,不得转专业。”同时,明确要求学校应当制定学生转专业的具体办法。

但是,实际上能获得转专业资格的学生并不多。高校转专业的门槛始终不低,大部分高校仍对转专业资格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包括专业排名、绩点、高考文理选科情况等,有些甚至要求排名在本年级本专业的前10%或前5%,并限制学院转出和转入人数比例。学不下去的专业都变成自嘲的语料“选专业时脑子里进的水,都会化成日后学习时眼里流的泪。”这句话成为不少大学生对于自己专业的调侃,#读大学千万不要选XX专业#、#后悔专业#等话题也无数次激起讨论热度。医学生们用“十年学医两茫茫,八百页,三天进考场”的真实经历,劝退着那些想要选医的小萌新们;土木工程的同学发现,建造理想要先从工地水泥做起;汉语言文学专业也并不是单纯的诗词歌赋、风花雪月,现代汉语、基础写作、文学理论样样都是难关……在专业劝退的话题里,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会落单。


二、实际中,大学转专业并不简单

在具体的执行层面,很多高校还是设置了一些情形的,包括:1、成绩优秀者;2、在现有专业学习困难或达到学业警示、学业留级条件,转入其他专业更有利于其继续学习者;3、个别学生因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隐瞒既往病史入学者除外),经学校指定医院检查证明确属不宜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其他专业学习者;4、非本人原因不转专业则无法继续学习者;5、因学校专业调整,必须对相关学生转专业的;6、参军退伍学生、休学创业学生在复学时希望转专业的;7、在某专业领域兴趣浓厚、十分突出的。

但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转专业在资格上有多种限制,包括年级、绩点、成绩排名、高考选科情况等。通常而言,高考录取时不同批次的专业之间也无法互转。不同高校的约定各不相同,基本存在几大门槛:比如只有成绩达到本院系考试排名前10%的学生,才有申请转专业资格;要通过学校组织的转专业考试,成绩要达到前多少名,才能申请转专业;且转专业学生总名额要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些门槛的设置,对于学校来说,当然有存在的合理性,不仅便于学校管理,也平衡了各专业的教育资源。但对学生来说,则会导致一部分想转专业的学生只能停留在“想”的阶段,终究无法转到喜欢的专业就读。

640.png

三、大学放下转专业门槛的考虑

吉林大学并不是第一所宣布全面放开转专业限制的高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完善转专业政策,降低学生转专业难度,大多数实行“转出无门槛,转入有要求”政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较早允许自由转专业的高校。2013年,该校启动全校专业选择及中期分流工作,规定本科生在校期间有三次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且没有专业大类的限制。浙江大学也从2016年起,将本科生转专业机会由两次增加至三次,对转出比例不设限制。

对学校来说,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专业,一方面可以提高对大学、专业的满意度,调动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学科交叉、创新突破思维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打破“一考定四年”,给了大家重新选择的机会,毕竟每年高考,各高校在不同省份的招生名额并不相同,有些省份分配到某个专业的名额仅为个位数甚至是没有。考生们为了考取心仪的高校,在保证稳妥的情况下,经常会选学校而忽略专业,甚至因为“服从调剂”而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转专业,就成为不少学生转换到自己喜欢专业的机会。

虽然申请转专业降低门槛,有诸多利好,但很多学校之所以没有放开转专业,主要还是担心:学校的“好专业”、“优势专业”可能会令大家挤破脑袋,而很多冷门的专业,可能会出现大批学生转出去的情况,随之而来的可能是高校撤销冷门专业,造成学科专业结构不均。因此,转专业制度确立的前提是学生对专业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认知,转专业带来的专业人数调整随之导致的专业增加和撤销,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高校学科特色和专业结构稳定平衡,这是高校仍需持续探索的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3646-1392216.html

上一篇:【规划参考】上海高校分类评价的背景、实施与作用
下一篇:【分类评价】上海高校分类评价“指挥棒”功能持续显现
收藏 IP: 183.194.140.*| 热度|

5 崔锦华 王涛 孙颉 郑永军 周忠浩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