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溪阁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卫军英 博客原名整合营销传播研究。

博文

溪山犹记当年事,风月聊且写清词 精选

已有 5504 次阅读 2014-10-30 11:35 |个人分类:诗词歌赋|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应该感谢科学网。因为这本《栖溪风月》中所收的作品,全部是博客科学网之后所创作的。感谢科网一众诗友博友,互为酬唱,或有品鉴批评,也是一种鼓舞和促动。我一向以为诗与人生是共为一体的,人总是在生活中感悟到诗,进而将自己的人生加以诗化,写下来的诗在一定程度上则是人格的换发,所以说诗是人的延伸。诗词结集即出,难免在“题记”中对过去的学诗经历做一番回顾,与此同时也是对个人诗歌观念的一种梳理吧。感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欣然应允出版本书,并设计出如此雅致的封面风格。

我的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习阶段,都是在杭州大学中文系度过的。这所1998年并入浙江大学的江南名校,那时候虽然不是国内第一梯队的重点大学,但却继承了民国时期之江大学和浙江大学的衣钵,文史方面的功力不亚于国内任何名校。当时中文系更是名师荟萃,古典研究独擅风骚,据云早年即传“北有北大,南有杭大”之誉。记得大学本科一年级的1978年春,我通宵排队在新华书店买的第一本书,是胡云翼编注的《宋词选》,那两年这本书每天捧读,及至后来甚至熟读能背。那时还曾工工整整地手抄过南宋周密所选的《绝妙好词》,学词和创作大概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的吧。

我硕士阶段专业方向是唐宋诗词,我的导师陆坚教授研究生师从当代词学大师夏承焘教授,夏先生既是学者也是词人,因开启现代词学而被誉为“一代词宗”。陆老师指导我们的时候,每每传授的都是当年夏先生的词学体悟,加之那时陆老师主要研究南宋词人,多少也影响了我硕士论文是从悲剧美学的角度写一篇“稼轩词新论”。那篇论文后来拆为两部分,分别发表在《文学评论》(1987年第6期)和《杭州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不成想此后就再也没有写过专论宋词的论文,虽然也有小文探讨具体词作,但基本上都属于赏析类的千字文。主要原因是我硕士毕业之后留校执教,教研室分配我主讲先秦汉魏六朝文学,于是那几年把精力放在这一段,而且为了专业发展自我定位于魏晋南北朝段,围绕阮籍陶渊明展开整个研究。阮籍是竹林七贤的领袖,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400余年间首屈一指的大诗人,也是魏晋风度的最后终结者,所以在我年轻的习性中,自觉不自觉地就沾染到魏晋人物的风韵。

研习诗词的爱好在1992年戛然而止。那一年可以算是中国市场经济元年,我也在这股大潮中下海了,经济的浪潮冲刷掉年轻时飘荡的风雅,最为可悲的是有一年搬家时候,我竟然虚无的把书架上的很多书给当做废纸卖了,还烧掉了少年时代的十多本日记和读书笔记。那时候物质主义扭曲了人性,即便我重回大学讲授广告营销,也竟然以为未来将永远不会再沉浸于诗词。然而宿命有其无法违拗的轨迹,那种基因般烙印于你生命中的文化因子,不论怎样总会发散出不屈的光芒。所以在年近天命之际,又重回诗词创作并且一发不可收,收在这本集子里的作品,即是最近五年来所创作的。

中年之后我居住在杭州的城西,这里临近西溪湿地,水色天光风清气爽,碧草绿树花开四季。西溪湿地往西延伸,一直连接到了我少年欢快生活的军营,以及我当年就读的学校,现在的杭州西湖高级中学。人生中许多看似偶然的际遇,实际上都是某种宿命般的必然,当你在朦胧的轨迹中下意识的行进时,其实那是命运在向你呼唤。西溪原本就涵蕴了许多美丽传说,自然的造化和人文积淀,激发了性灵中的浪漫真纯,发为歌诗也就成了必然的回归。所以当我把目光投射到西溪湿地的时候,仿佛多年漂泊的心灵也找到了相应的寄寓,而西溪更深一层的隐喻,那就是我的母校。我读书时候的杭州大学中文系,就在西溪河下,而杭州大学并入浙江大学后又被称作西溪校区。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之乐皆为所爱,尝自谓若山水之间止得其一,吾其与山。看来在聪明和宅心仁厚之间,我更倾向于后者,我总以为在自己的秉性中,仁的一面超乎智的一面,这似乎也是我对过往溪山一往情深的某种解释。2007年我在西溪源头的小和山下,依山傍水置办了一套房子,用作晚年可以举步临水悠然看山,更加自由的呼吸清新的空气。于是西溪不但贯通了我生命中过往的记忆,而且为我舒展了一幅更加绚丽的画卷,宛然掀开了一页新的生活,注入了生命和情感的活力。因此也自然成为我灵魂深处的文化象征,注定演绎出梦里千寻的记忆符号。

“栖”的本义就有安居隐逸和寄寓之意,杭州又有“云栖”,山峦苍翠修竹万竿,休息之日我和家人也间或小住,是以本书名之“栖溪”还包含了一种时空的连接。人的一生中会经历许多事情,不论是煌煌大业还是一己之情,可能有不少还会铭心刻骨,但若比之于自然山水之永恒,则往往显得微不足道。所以一旦你寻找到自然的寄托,就会相应地淡化世俗的牵累。怡情山水诚如欧阳公所言: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我不善酒,只能把内心的感触寄诸于山水,把山水投射的情怀,形诸于诗词,如此这般便也成就了《栖溪风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418-839789.html

上一篇:如果重新选择,真的如柳永一般吗
下一篇:让学术的视界更轻松点也是一种创新
收藏 IP: 124.160.104.*| 热度|

40 李学宽 武夷山 王春艳 郑永军 刘艳红 曹聪 刘金涛 朱欢 黄永义 钟炳 郭向云 张忆文 李颖业 柏舟 鲍博 赵美娣 余昕 贾伟 孟津 陈湘明 陆俊茜 唐小卿 雷栗 李笑月 庄世宇 曾泳春 周金元 王震洪 王芳 侯成亚 蔡庆华 陈筝 Xiaoqiaorenjia biofans ruby1990 shenlu yunmu EroControl anran123 ybyb392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14: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