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失落的古城是指新安江边的梅城。梅城如今是建德下属的一个镇,上溯千年迄至60多年前,它还是严州行署所在,这里水道交通方便通达,古代设立州郡也是理所当然,是隋唐以下严州府于此立城。不过现在它应该是最失落的古城,至少在浙江省是如此。不仅严州不存,而且上世纪晚期,连建德县治也从梅城迁往白沙(今新安江镇)。不过数年之间,州治沦为镇公所。
欲寻严州久有宿愿,算来说了也有七年,今日第一次来到严州玉泉寺。迟来早来,来了就是缘。乌龙山是严州名山,倚山而建的玉泉寺是少康大师的道场,古往今来曾留下无数的传说。我近瞻佛教文化的第一本书,《东南佛国寺院》写于2015年,其中就写到了玉泉寺和少康大师,大师是净土宗五祖,正是他把净土法门引入江南。这本书在最后出版关头遇阻,虽然七年后和《禅境墨韵》合并出版,但有关玉泉寺部分却略去了。写完前书两年后的2017年,又写成《东南佛国人物》,其中为少康大师专辟一章,不料几经曲折上个月又获悉不能出版。诸法皆空,万象随缘,出与不出,佛心常在。
上午(12月11日)一早到建德,偕行有金庸大弟子评论家卢敦基,以及诗人余刚和王自亮。前来接应的小朱从事文化工作,是著名的浙西文旅形象大使,本是来自河南的戏剧演员,却对建德山水及历史文化如数家珍。驾车陪同先是直驱大慈岩悬空寺,随行谈笑风生更添一份生动。悬空寺大抵是宋元之后兴建,万壑千岩悬古刹,也是江南一处名胜。
不过比起悬空寺,更为赞叹的是下午的玉泉寺之行,颇感殊胜之至。偕行几位原本对玉泉寺并无印象,待入得山门,渐行深入,拾级迂迴,佛音庄严,也是甚觉欢喜。又观照镇寺法宝,言及息石传说,故事悠远,令人神驰。
夜宿江边,就是孟浩然诗中所说的建德江,正是日暮时分: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是夜余兴犹在,想建德本为杭州市下辖县制,数十年来竟然很少来到。记忆中以前只来过两次,第一次是1982年,省委党校在白沙集中培训基本国策,至今犹记得时任省卫生厅长徐爱光给我们讲计划生育问题,后来22岁的我也曾到乡村宣讲国策计划生育。另一次则是又过了20年后的2002年,我和朋友一起来营销策划当时的建德第一楼盘新安明珠。
如今第三次来又是20年过去,有几个意外:早晨豆腐包好吃,超值享受;建德风物之美,超乎想象;玉泉寺的枫叶之红,出乎意料。尤其是下午到了玉泉寺,这是事先我提议必去的地方,进入寺院但见路路和王余二位诗人皆精神大阵,予亦甚有情怀。路路则不吝赞美,甚至说这是他见过的最美寺院,并感慨天下最幽美景致,自古以来便为佛道两家先行建设,他们才是文旅的开创者。是夜薄饮少许,四人沿江迤逦而行,归来楼台驰望夜色江天,似觉近体诗词难以尽意,遂作古风十六韵。
《建德十六韵》
薄晓钱塘外,来从建德游。
微雨细如丝,雾湿淡烟稠。
江南悬空寺,久闻声名遒。
万壑笼草木,千岩入云头。
石级踏天梯,绝壁觅遁幽。
银杏八百载,缭绕佛音久。
严州最盛名,乌龙山峦岫。
山上有息石,亘古得禀受。
女娲补天阙,洒落在山头。
少康传道远,弥陀缘石留。
净土宗五祖,从此江南修。
冬泉夏不竭,三江水长流。
我亦有怀思,文章几春秋。
映午天色开,红叶鸟鸣呦。
归来日已暮,夜宿江畔楼。
江月流不尽,思怀也悠悠。
今天(12月12日)从乌龙山下至严州古城。行走间谈及古城的过往,众皆唏嘘。历史的沧桑本身就是人文地理的演变。好在我们能够从历史的迁移中,发现一些精神价值的流动。除了路路外,我和两位诗人都是第一次到梅城。用王诗人的话说,这次出行给我们建立了严州的概念。显然严州是一个深具文化地理的意味时空概念,从大多是新建的古镇走过,有许多座牌楼跨街而立。牌楼主要是历史上严州府君为本州状元和官贵贤达所建。宋明之际重文轻武,所以状元不仅是个人荣耀,也是州郡的荣耀。
古严州虽然沦落了,但是文化地理的意识依然。坐上出租车,司机讲了三句惊人之语,倒甚是令我等刮目相看,语有涉敏此处从略。下车后回味,这出租车司机言语,比之于北京司机的海话,似乎更具有某种思考价值。候车之际敦基因此在站台上说起近来感悟。孔子有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现在看来这是很有道理的,芸芸众生往往没有独立思想,而有思想的人很多时候无法对其说清楚,所以这些人只能让去听从罢了,说是说不清楚的。以前解释都没有提及到这一点。思之甚以为然,很多时候人的思想不在一个层次上,是很难讨论问题的。
归来杭州,想到我必须仿照写慧理法师、永明延寿以及莲池大师那样,也为少康大师填词一首。遂成一曲。
《渡江云》
梅城寻旧迹,乌龙山势,泉影隐无声。
仰高阶百步,霜列回阑,殿阁显峥嵘。
江流东向,便此地、布法玄名。
问息石、飞来何处,知佛祖行经。
天徵。千年毓秀,度化烟尘,引莲台殊胜。
示归梦、浮云心证,五祖真僧。
满城净土终开化,念弥陀、柳指兰馨。
怀宿愿、景澄云淡风清。
这首词大抵围绕的是玉泉寺和少康大师故事。少康大师生活在中唐时期,堪称江南佛教文化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大德高僧。他跟当时的许多名僧一样也曾游历四方,还是一位诗僧,《全唐诗》里保留了不少与他相关的作品,当时颇为知名的诗人如钱起、戴叔伦、卢纶、李端、皎然、顾况、刘长卿等,都曾与他有诗文交往。唐代著名诗僧皎然写过一首《酬别襄阳诗僧少微》的诗:证心何有梦,示说梦归频。文字赍秦本,诗骚学楚 人。兰开衣上色,柳向手中春。别后须相见,浮云是我身。少康早年生活在浙江缙云少微山,出家后行游到洛阳白马寺,发愿归心净土,弘扬教义,后来又转从襄阳东下到严州乌龙山建立道场。
其时寺旁有一块奇石,高一丈七尺余,周三丈五尺。传说是盘古开天时,曾留下的两块“息石”之一,其中一块沉落大海,另一块原在玉泉寺 50 里外的乌龙山五峰顶上,有天阿弥陀佛路经五峰顶,踢了一脚息石,竟一直滚落到今玉泉寺址才停了下来。于是少康大师开山时,将其雕镌成一尊阿弥陀佛,遂成玉泉寺镇寺之宝。我等四人参拜弥陀殿,但见镌石金身,熠熠生辉。多年来一直心怀宿愿,要来玉泉寺参拜,如今得遂心意,但觉心怀澄明,举目云淡风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25 1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