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望家乡,当然无数美好回忆,但是有一点依然变化不大-教育水平。
看看偌大的苏北几乎没有好一点的大学,基础基础教育更是-,
而考取好的大学的学子,一般都在外打拼。
离家上学
时年12岁的我,上初中了,其实很懵懂。
为什么人生第一步?小学在家门口,就是疯玩。初中离家上学了,自立的开始。
并且早年前,上初中已经很不错了。初中毕业就应该有“成家立业”的感觉。
唯一能记住的是父亲的话:
不好好读书,肯定要吃苦,就像我这一辈靠体力吃饭,甚至于还不如。
因为父亲这一辈是有正式的工作,那个时候叫定量户口(城市户口)。
而我们兄弟是农村户口,跟母亲落户口的。
现在想来,或许正是因为户口的问题,才让我们必须好好读书。
我不知道,父亲的这种认识来自哪里,也许是自身境遇的对比,因为他很早就辍学挣钱,尝尽生活艰辛。
学校离家15里路,这个对于当时的我来讲,上学也是比较辛苦,住宿,每周回去一次。
吃饭问题
当时的吃饭,是食堂的蒸盒饭:
米得自己洗,菜自己放好(咸菜,咸鱼等)放在一个特大的笼子里蒸。
到点,自己取饭盒。所以经常发生饭盒被人拿了。
蒸的发夹生:食堂问题;自己水放少了(都是小孩子,不太懂)。
当然,那个时候,会从家里或跟着大一点的学生在学校边上的河边,整点鱼蒸。
这个是很美好的回忆。
住宿问题
看过电视剧里那些悲惨的包身工,我们住的就是那种差不多。
冬天冷得不得了。
卫生很长,疥疮、臭虫、跳蚤等等,我在哪个时候认识的。
因此,有了这样的经历,以后再遇到这样,根本不在乎了。
(在休斯顿的时候,老美叫做BUG的臭虫,就是我最后三个月的噩梦。)
回家的路
回家不是问题。
回家很开心。一路芦苇。
或者从拖拉机的后面爬上去,跟着就到家了。很有成功的感觉。
我的老师们
初中的老师都很好。
对我影响最深的是英语老师张正东老师,英年早逝。
给我的影响:英文书法非常棒。身教重于言教。对有希望学生的关心。
还有很多好的老师:
几何的蒋士根老师,非常严肃,我们很怕他。
语文的潘道望老师,读书一直在晃悠脑袋,很有学问的样子。
....
其实,细想起来,英语和语文老师对我的影响,至今或多或少有他们的影子。
现在回想起,如昨日。
岁月留痕
等到我大学毕业了,说学校要合并了,并入县教育系统。
我们的学校属于盐业系统的学校,应该是行业系统子弟学校,时代特定的产物。
(我们那一批,是唯一上高中的。后来学校老师每每谈起来,竟然成了学校的骄傲。)
然后不久,学校就没有了。
几年前回去看了一下,物非人非。
去年回老家,甚至于没有忍心提起...
因为,她已经不在了,甚至痕迹可能都没有了。
怀念那个成长的岁月,那个见证成长的学校-
虽然她很破,却有美好的回忆,很好的师长。
女儿也是初中住宿,对她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而现在老家的孩子,都是爷爷辈在县城带,隔代亲,几乎没有益处。
仅以此文,献给我的初中-新滩盐场中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