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试译Eliot的几句诗----清点整理一下自己写过的评论(17)

已有 3040 次阅读 2016-8-2 06:28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试译Eliot的几句诗----清点整理一下自己写过的评论(17)

武夷山

 

对杨玲“中国的希望在还富于民”的评论:

    “我父母昨天来,看到百平米出头的房子笑话我,说你每天工作这么辛苦,每月工资也不低,吃跟我们吃一样,住也没比我们宽,生活过得还很寒酸,除了书啥都没有!”
    哈哈!我才住80平米。您可以从对比的角度安慰安慰您父母了。认真做贡献的人未能过上decent life, 说明社会机制一定出问题了。但是,像我们这样的,睡觉很香,某些暴发户雇了保镖仍提心吊胆。
博主回复:武老师,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我的房子建筑面积103,套内87,我家里来了四个人,再加上我们两口子,确实很挤。
    我昨天的回答是:我工作和学习不是为了钱,我赚的这点钱心里很踏实,我到哪里都能找碗饭吃,既不用担心政策,又不用担心政党。
    其实我对我的生活已经很满意了,我只是不高兴没有很多时间读书,做题。
    武老师这样的资历、年龄、学识、贡献还只能住80平,我觉得社会机制真的需要检讨。

 

对陈绥阳“梦断美人沉信息(续)”的评论:

    “有人”翻译的Eliot的那几句诗,译得很不好,不知所云。我试译如下:
哪里还有什么生活?
生活消失在过日子中了。
哪里还有什么智慧?
智慧消失在积累知识中了。
哪里还有什么知识?
知识消失在搜集信息中了。

我不敢夸口自己译得好,但至少离Eliot想表达的意思不远。

 

对杨玲“考槃笔记-21-粒子还是波”的评论:

    “所以我更关心我们把微观世界看成粒子时,我们的思维体系是怎样的;而我们把微观世界看成波时,我们的思维体系又该是怎样?”
    回过头来,像古人那样将微观世界看成气的聚散,我们的某一思维体系会不会轰然倒塌,可能也很有意思。气是信息、能量、物质三合一的玩艺儿。
博主回复:嗯,武老师说得有道理。问题是,目前是西方科学占主导,我们只能用他们能够理解的东西去做科学。

 

对杨玲“静夜狂思(12)-暗夜?黎明”的评论:

    西谚云: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一支蜡烛。这是一重境界。“请不要诅咒暗夜”,是另一重境界。
博主回复:谢武老师分享,我又无意中“剽窃”了别人的思想。
    看来思维真的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我怀疑和神经元的结构有关。某一类思维模式可能有类似的神经元结构,才会产生类似的思想。

 

对周可真“超越的幸福与现实的痛苦——武夷山老师《逼着您深思的名言三则》读后随笔”的评论:

    谢谢周老师,您的理解很深刻。我觉得作者有一重意思,限于篇幅我未能说清楚:“总体欢欣”与世界总体上的和谐、与“上帝”的周密设计(或是Gaia假说)是对应的。我理解他的意思是:大千世界,万类霜天竞自由,总有那么一个合适的小生境成为某类物种的乐园。即使人类将自己的文明社会葬送了,剩下的世界依然是壮美的、和谐的、勃发着生机的、欣快的。当然,对于持“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的观点的人来说,人都没了,宇宙就没有任何欢欣可言了。立场不同。
博主回复:武老师,我的理解是“六经注我”式的“借题发挥”,可能“离题万里”。您这里的补充说明,倒又使我想起了朱熹所说的“即使山河大地都不存在了,天理也照样存在”(大意)的话以及王阳明所说的“离开了人,谁去赞美天之高、地之厚”(大意)的话——这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客观主义的理学与主观主义的心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993992.html

上一篇:周纯麟将军的往事
下一篇:《新科学家》杂志介绍角逐2016年亚瑟.克拉克奖的6部科幻小说
收藏 IP: 219.142.247.*| 热度|

2 钟炳 郑小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