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项目申请书写作的三个陷阱 精选

已有 21037 次阅读 2014-11-20 06:50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项目申请书写作的三个陷阱

武夷山

 

Journal of Technical Writing and Communication科技写作与传播杂志2014年第2期发表美国犹他州立大学Steve Lemanski的文章,Proposal Pitfalls Plaguing ResearchersCan Technical Communicators Make a Difference?(困扰科研人员的项目申请书写作方面的陷阱:科技传播人员能帮上忙吗?)。文章指出:

很多科研人员会写论文,但不会写项目申请书,可以说他们落入了三个陷阱。

1、 不了解受众,不会令人信服地对受众说话。

2、 未能认识到,申请书写作是专门的一个门类,从而不掌握适合于该门类的写作风格。博主:正如小说、诗歌、学术论文、产品说明书等各是一个门类一样,项目申请书也是一个门类。)

3、 未能在研究概念的表达传播方面多花力气。

 

展开说一下。

第一点,项目申请书的受众便是评审者,如何缩短与评审者的距离至关重要。学术论文是写给同行看的,但评审者当中也许只有一小部分是自己的小同行,隔行如隔山啊,故不能像写论文那样写项目申请书。R Porter在发表于2003年的Facilitating Proposal Development(助力项目申请书编写)一文中说:“要假定评审者不是非常在行的,但他们能迅速学会有关知识”。

第二点,遵守这一门类的规矩。B. Mehlenbacher在发表于1994年的一篇文章(The Rhetorical Nature of Academic Research Funding,学术研究经费申请书的修辞性)中指出:一定要把申请书撰写与科研经费申请看成一项长期性的任务,不是孤立地练几回笔就能完成的。

也可以倒过来看,写申请书的时候,也许需要把写作学术论文时所掌握的规矩给暂时丢掉。R Porter2003年那篇论文中说,撰写说服力强的申请书与起草学术论文不一样,在写论文时,哪怕下一个很谨慎的结论,也得论证得很完备。而在撰写项目申请书时,要不得犹豫不决和含糊其词,一定要设法用强有力的论证自始至终抓住评审者的注意力。(博主:不能太谦虚了。)

第三点,要不厌其烦地重写、修改、编辑。有三位作者于2004年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Scientists Views of Science, Models of Writing, and Science Writing Practice(科学家群体对科学、写作模式和科学写作实务的看法),在他们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没有一位应答者使用过科技编辑(technical editor,博主:最好理解为科技文本的审改专家,而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书刊编辑)的服务,给出的理由不外是两条:编辑费太贵;他们不懂专业。这一看法是有问题的。Paul Chapin博士曾在国家科学基金会做过25年的项目官员,阅本(基金申请书本子)无数,他写过一本书叫Research Projects and Research Funding(科研项目与科研项目申请),书中写到:评审人本能地认为,申请者在哪个问题上费笔墨,就说明申请者本人重视该问题。在竞争激烈的时候,谁能把自以为重要的问题阐述清楚,也许就决定了申请成功与否。可是本子篇幅有限,这里详,那里就得略,因此,“也许需要数易其稿和一些审改建议……才能做到合适,但在此付出时间与努力是值得的”。

R Porter2003年那篇论文中提出10条对策,其中第8条是“本子提交之前,应请经验老到的写手审一下”。他说,申请人与自己申请的项目太近了,反而不可能做到客观,通常需要借助审改专家的一臂之力。

这三个陷阱在我国是否存在?我国有什么其他陷阱?欢迎大家讨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44764.html

上一篇:日记摘抄(66)----不计较工分去干活
下一篇:[转载]杨晓虹博主谈中国癌症研究
收藏 IP: 219.142.142.*| 热度|

38 孙根年 钟炳 杨正瓴 黄贵强 李学宽 章成志 孙学军 丘志海 文文 熊李虎 Editage意得辑 曹聪 彭思龙 关法春 戴小华 雷茜茜 李健 陈筝 张波 王启云 强涛 董洁林 张球新 赵美娣 冯喆 刘忠波 徐耀 曹君君 刘全慧 孙召华 李泳 贡金涛 魏星 luxiaobing12 acidwang812 loyalSciencefan aliala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