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银行家的科学沙龙

已有 3628 次阅读 2012-11-5 06:56 |个人分类:他山之石|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科学, 银行家 |文章来源:转载

银行家的科学沙龙

银行家组成的科学俱乐部

14-10俱乐部,已成为伦敦金融城专业人士的新型社交平台。

这座一年前建立的俱乐部,志在吸引拥有科学或数学背景的金融专业人士,资金由两位赞助人提供:一位是Winton资本管理对冲基金的创始人David Harding,他在剑桥大学念自然科学时成绩排名第一;另一位是美国银行旗下美林的全球分析部总经理兼联席主管Alex Lipton,同时他还是帝国理工学院的数学系客座教授。

14-10俱乐部的名字,来源于皇家科学院实验室中14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以及汉弗莱•戴维和瑞利男爵约翰•斯特拉特于19世纪发现的10种化学元素。俱乐部成员均为金融城高管,如注册会计师、投资银行家、对冲基金经理和金融分析师等,他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两个甚至三个学位,虽然开始时成员只有100人,但人数在稳步上升。吸引他们到来的一部分原因,当然是因为这里活动着与他们地位相当、且拥有共同话题的群体,听说有时候到了关门时间,他们只能被“请出”俱乐部。俱乐部的核心活动是每月一次的演讲,这为他们提供了与同时代知名科学家和数学家近距离接触的途径,也是在暴雨天吸引他们出门的原因。

皇家科学院的演讲大厅颇具历史意义,英国著名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就是在这里展示了电磁效应,其他知名科学家也曾在这里向公众展示各种改变世界的科学技术,不过这里仍是伦敦最默默无闻的荣耀之一。如今当你踏上科学院的后楼梯上时,似乎仍能感觉到英国著名科学家们的灵魂在这里飘荡,如著名化学家汉弗莱•戴维,世界上第一位计算机程序员爱达•勒芙蕾丝等,他们聚集在这里,一起聆听最新的科学发现。

金融城需要科学

皇家科学院主席Richard Sykes爵士是一位杰出的生物化学家,并且是制药公司GlaxoSmithKline的前主席,在他看来,俱乐部能为皇家科学院带来巨大的利益。“200年来,皇家科学院的运作都是自给自足,从来没有政府资金的补贴。”他说,“在麦肯锡公司的帮助下,皇家科学院科学和教育部主管Gail Cardew博士才能建立起这家俱乐部,让金融城里那些有科学或数学背景的专业人士重新聚集在一起。”作为回报,俱乐部成员每年要支付350英镑的会费,这将用于支撑皇家科学院的慈善运作,如“普及科学发明和科技进步的知识,或是用哲学演讲和实验课程来教授日常生活中的科学运用。”正如Sykes指出的那样,1986年的金融大改革之后,“整座金融城被算法操控着,但事实上,金融机构需要的是人们将数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这意味着,当大部分金融城的成功人士将财富用于欣赏艺术时,他们忽略了自己最爱的科学。而14-10俱乐部能做的,既是帮助其他人接受科学教育,同时也能让金融人士们与科技前沿保持同步。正如Lipton在策划时所说的那样:“科学与数学,如今已成为金融界的心脏。我们所做的工作,包括建立数学模型和实施战略,都意味着涉及金融的工作已不可能与科学绝缘,相反需要在各种情况下合理运用科学。”除了能了解科技前沿,并从中获得思考的愉悦,讲座还有一个附加好处,无论你从事的工作是与计算机有关,还是与生态、地理或金融数学相关,讲座都能让你对自己的日常工作拥有更多直观的了解。

那晚我在14-10俱乐部的时候,英国桑格研究院的信息主管Tim Hubbard博士发表了演讲,他谈的是借助计算机对过去十年的人类基因组病历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得以在疾病的分子机理方面获得巨大突破。他补充道,未来的医疗护理,将根据病患的基因组成而量身定制。

对于医疗蓝图的震惊还未消除,伦敦国王学院的金融数学家Cristin Buescu博士带来了另一场演讲,这次是讲解如何在欧洲最新金融监管措施与交易双方信贷风险之间,寻求平衡的各种方式。一位俱乐部成员冲着我说,这演讲让他很兴奋也很困惑。然而,大厅中此起彼伏的尖锐提问,至少说明大部分人还是能够理解Buescu的演讲内容的。当天还有其他一些知名人士前来演讲,包括宇宙学家John D Barrow教授,政府前任科学高级顾问Robert May,以及行为经济学家Daniel Kahneman教授。

Poppy Allonby是全球顶尖资产管理公司黑石集团的自然资源类证券部基金经理和主管,她通过14-10俱乐部,赞助了皇家科学院中许多其他科学领域的教育活动。“我在帝国理工学院时学的是物理,因为它十分吸引我,”她说。“14-10俱乐部则将皇家科学院的全貌展现在我的面前,我希望学生们也能明白科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并且它主宰着整个现实社会的运作。”在Allonby看来,14-10俱乐部将科学与金融以及其他产业直接联系到一起,即使不会获得任何物质上的收益,她也能从中感受到思考带来的愉悦。“有时一个忙碌而疯狂的工作周过后,我会想,‘我真的要着装得体地去皇家科学院,听那些原子物理的讲座么?’但是每次听完之后我再也不这样觉得了。”

全民的智慧修行

三十而立的Allonby并非个例,在过去十年间,公众对于演讲和辩论的热情极具高涨,尤其是针对那些各种年龄段的人都会思考的问题。出现在人们日记里的、徘徊于演讲大厅中的、或是针对个人观点的主题,都会成为IQ平方辩论会(Intelligence Squared)关注的话题,并很可能出现在下一期辩论会上。同时辩论会的话题范围很广,从探讨嘻哈文化的价值到领悟“长者”的智慧,参与者中不乏名士,包括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图图(Desmond Tutu),爱尔兰前总统罗宾森(Mary Robinson),以及美国前总统卡特(Jimmy Carter)等。以前朋友们或许会讨论近期上映的电影,但如今他们讨论的可能是从YouTube上看到的各种TED演讲。无独有偶,如今英国最美海岸康沃尔举办的Port Eliot 文学节,在Lynher河口的诗意熏陶下,已然成为除格拉斯顿伯音乐节之外,精神享受的好选择。同时,就算是业界泰斗,如皇家艺术学会与皇家地理学会,也在努力吸引年轻听众,他们将演讲系列设置成5×15的形式,每回合严格控制时间,以迎合听众们的口味。一家金融公司的CEO甚至跟我说,如今他对买进卖出都提不起兴趣,他现在想研究的就是哲学,那是他大学时的专业。

经济危机并没有打消这种维多利亚时代才出现过的热情,人们仍然热衷于高智商的自我修行,正如全球通信时代的到来也没有代替人们对沙龙那种亲密交流的渴望。相反,人们越来越希望加入到柏拉图式的讨论中,或是坐在大师的脚边聆听。作为IQ平方的新集团CEO,Yana Peel表示:“如今,每天都有那么多信息和那么多媒体,接受筛选过的信息已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同时,她还认为,无论网络使世界的联接如何紧密,创新还是得经过面对面的互动。“你必须将人们聚集在一起,才能想出新点子,”她说。“然后他们可以继续在网上交流。”Peel意识到,“伦敦已步入后消费主义时代”。 2009年她与艺术顾问兼策展人Amelie von Wedel一同在香港举办了IQ平方亚洲辩论会,她发现香港人同样渴望知识。“如今,在这样一个消费主导的经济时代,我们仍然拥有超过3000名支持者。”

从知识到慈善

皇家科学院还希望,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能够进而萌发出参与慈善的热情。在香港,IQ平方亚洲辩论会将其利润全部捐出,用于慈善事业,最近他们支持的是Debate Mate举办的夏令营,该活动是出庭律师Margaret McCabe于2007年创立的慈善项目,致力于在香港及其他地区那些条件较差的学校中,培养学生的辩论技巧。当然,TED和英国IQ平方都是利润丰厚的机构。

Pi Capital是一家顶尖的投资俱乐部,虽然慈善并非它的初衷,但在总裁David Giampaolo引领下,慈善项目已成为一项重要的附带收益。追溯到2002年,当时的Giampaolo已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与其他一些投资者获得了Pi Capital的控股权,他称当时的俱乐部为“事务型俱乐部”。考虑到俱乐部成员积聚的商业智慧,仅仅以事务为主导,实在太浪费资源。他解释道:“无论经济环境如何,我希望能有一种魔法将我们所有人凝聚在一起。”于是,他着手举办一季度一次的午餐会,进而变成一月一次,之后他开始邀请人上台演讲。如今该项目已不仅仅是蛋糕上的小樱桃了,他表示:“智力成本是焦点。”每月四到六次活动都由Giampaolo组织,从与克林顿共进午餐,到与跨党派的伦敦智库Henry Jackson学会共进早餐,演讲嘉宾还包括WPP首席执行官Martin Sorrell爵士和麦肯锡公司的全球总裁Dominic Barton。伴随着咖啡与羊角面包的佐餐是什么?是“资本主义与社会”。正如Giampaolo所说的那样,“投资机遇已变成蛋糕上的奶油。”随着话题范围的扩展,大部分项目已不仅是单纯的金融投资,还会参杂着各种慈善目的。譬如,过去五个月中,他们就为“人权观察”、“阅读空间”和“老年人”三个非营利性组织举办了三场慈善推介会,美国前总统卡特、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图图以及维珍集团总裁Richard Branson爵士共同出席了最后一场活动。结果,很多俱乐部成员都对这些组织进行了慈善捐助。

Pi Capital的300多位成员每年要支付会费5000英镑,入门费为1000英镑,这些都为俱乐部里高收入的投资者们提供了学习和联络的基础。交易当然也存在,但是正如两位俱乐部成员向我叙述的那样,Pi Capital的乐趣在于毫无压力,没有人会向你兜售任何东西,相反所有人都渴望学习更多知识,从而得以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中存活。我在俱乐部里的那个早晨,经济学家Dambisa Moyo在谈论她那本关于中国的新书《胜者为王》,她认为,中国侵略性的贸易政策将对世界各国的商品、土地、贸易和地产造成潜在威胁,然而几位大使、五角大楼顾问和资深金融投资者却反驳了她的观点。Giampaolo对我这样一位作家的加入表示欢迎,不过他重申原则:这里只有平等的交流,不能有说教或是推销。他表示,过去五年中,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参加这样的活动,尤其在金融危机爆发后。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永无止境。毕马威风险咨询公司董事Etienne Hofstetter博士是14-10俱乐部的第一批成员,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在金融市场中工作,必须求知若渴。解决系统风险的方式有很多,有可能在研究复杂的生物或化学世界时也能找到一种。”如果获取知识能与俱乐部的慈善活动相应和,那么所有人都会成为赢家。

(本文根据FT旗下奢侈品杂志《如何消费》(How To Spend It)2012年9月刊文章 “Club Class Upgrade”编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29369.html

上一篇:中英文全对应的例子
下一篇:[转载]莫言的清冷
收藏 IP: 219.143.80.*| 热度|

5 陆俊茜 魏瑞斌 崔小云 王芳 曹聪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