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edh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fedhw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博文

以同理心看待消防日常管控

已有 2255 次阅读 2019-11-18 15:5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居民楼突然起火,内置消防水带却不能用!小区消防措施引人忧

  西安一高层突发大火后续追踪:楼内消防设备仍残缺不全,物业回应

  关于消防科普宣传以及事后分析的内容不少,然而如果不能引入共情思维,即便看似日常重复性工作做了很多,其最终效果仍只如隔靴搔痒。

  假如把所有消防安全的相关投入划做一个圈,再把所有大大小小的火灾事故也划做一个圈,两个圈之间的交集部分能有多少,前者对后者的贡献度能有多少?相较之下,难道出了事故的单位就一无是处,没出过事的单位就能经得起火灾检验?

  对消防的日常管理产生懈怠,这是由火灾本身的极小概率所决定的:一个人一生中能经历多少次火灾?即便是一座城市,一年又能发生几起能造成较大损失的火灾?极低的火灾概率,客观上造成了对消防硬件及软件管理的松懈,尽管人人都会说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具体实战效果会怎样,谁也不敢打包票,因为“出其不意”仍是火灾最显著的“优势”,反过来就成为用户的“软肋”,更何况真正遭遇火灾时,普通人的心态会产生较大波动,从而影响到灭火行动的有效实施,灭火控火能力的临场发挥随着起火时间地点的随机变化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每当发生一次较大影响的火灾,通过倒查,可以发现许多所谓“触目惊心”的漏洞:预警设施要么不全,要么失修;灭火固定设施失修失效;防火分隔、疏散通道、附属设施未按要求设置;部门应急体系不健全,人员无资质,培训不到位,巡检不到位等等,甚至还可以无限延伸,当这一切被追问,相关部门单位也会有许多托词甚至遮掩。事故后举一反三,挑毛病当然很容易,可是再从正向的角度来看,在尚未起火之前,要想让所有的区域都能满足上述要求,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理想状态,耗费之巨,又谈何容易?

 “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消防问题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灭火,如若能提前预知火灾的时间和地点,那问题就变得简单了:“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针对具体某个点提前配备足量的灭火剂与动力,什么样的火灾都不怕。然而现实中,正因为无法预知,往往被迫采取全面设防的方式,百密尚有一疏,更何况也做不到“百密”,从实话实说的角度,“漏洞百出”本身就是一种正常现象,要说某一栋建筑或建筑群的火灾防控体系没有漏洞反倒不正常,因为这明显违背客观规律与根本事实。

  指导别人怎么做很简单,但如果换位思考,自己作为基层管理者或实践者来操持每一项细节,不见得会做得更好。如果再继续深究下去,假设火灾问题的确存在优化改善的空间,那么只能寄希望于技术方式及相关流程有待改进,说得高大上一点,可以套用人因工程学的概念:如何使整个执行过程变得更人性化一些,操作方式更简化一些,成本更低一些,效率、可靠性及安全性变得更高一些,后续维护工作量更少一些,对日常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更小一些,如此才能让技术和效果真正“落地”。技术发展应用到一定阶段,应当同时围绕“人”的性格特点与操作习惯去改良技术,而不是全盘以刻板教条的规范来“约束”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如果说只是少部分人对规范的理解执行不力,那么回想一下,在过去所有的火灾事故中,处置到位的比例又能占到多少?

   灭火犹如给建筑治病”,如果“药”不对路,就算吃得再多,“疗效”依然不明显。毫无疑问的是:沿袭旧有的模式套路去运作,依然抵挡不住突如其来的火灾,损失仍然会徘徊于原有水准甚至不时反弹,针对火灾的“弦”显然不可能随时随地紧“绷”。唯有以同理心去看待技术措施落地问题,围绕技术这一核心予以改进,取而代之一味地责问及流于形式管理,火灾防控才可能真正见到实效。

                     

   痛心!蚌埠一门面房失火致5死3伤    转自微信公众号 消防知识宣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50551-1206610.html

上一篇:消防演练的场景设计
下一篇:对公路隧道火灾的补充思考
收藏 IP: 218.88.87.*| 热度|

1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8: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