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edh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fedhw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博文

灭火救援靠的是“里应”外合

已有 1793 次阅读 2019-6-22 11:5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先天不足, 内部, 主动

黄沙大道火灾事件现场图片    短短7小时,网友捐款过百万

近日发生的这起家庭火灾,后果极其惨烈,过程不详述。

网友留言:建议立刻把阳台的防护栏拆掉。明显这是不现实的,既然过去已有成千上万的家庭安装了这玩意儿,自然有它的“道理”,除了全天候的防盗,其还有防坠落及坠物的功能,所以,想说拆除并不容易。就算留有逃生窗口,对于一般未经受过训练的人,紧急状况下从高空自行逃生也可能困难重重,险象环生,客机上之所以不配备降落伞,大概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然,也有推荐家庭安装报警器的,普遍推行起来并不容易,火灾毕竟是极小概率事件,况且,究竟要安装多少个才算够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还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甚至也有建议从外部临时送风,以驱除受困人员周围的高温烟气,为营救争取到更多时间,可这样的一套设备管道现场组装下来,又得耗费掉多少时间?

同时一直还有观点坚持发生火灾时应固守待援,并列举出实际的成功案例。这一点并不否认,前提是建筑空间足够大,耐火水平足够高,燃烧物未连续分布的情况下,消防通道畅行无阻,救援人员也能够及时赶到,自然有效。可是对于大量的内部不规则的老旧建筑,燃烧物密集杂乱分布的情况下,固守待援这一做法则未必“靠得住”。“小马过河”的故事耳熟能详,可问题在于:除了确保老牛和小马能“河”,还得考虑如何确保“松鼠”们也能平安顺利地河”,不能以“特殊”代表“一般”。

                              

在各方面“先天不足”的情况下,要想最大程度确保受困人员的安全,则必须要从“内部”多想办法,不该把希望全部只寄托于“外援”,过程很简单:受困人员如果发现火情时已延误,大火封住了逃生去路,只能通过提前预备的灭火剂,主动打开一条“逃生通道”,尽快脱离“险境”,才是万全之策。

现代家庭中,可燃物的种类及数量越来越多,而现成可见的不燃物(或者说可供临时取用的灭火剂)数量极少甚至几乎为零,导致无法第一时间展开自救并逃生,这是一个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传统型灭火技术产品之所以未能在家庭中普及推广,不能简单归结于防火意识问题,还有较多深层次的原因。故此,作为灭火技术类产品,需要尽可能普遍适用于各种“恶劣”的场景。

火场中,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抢的就是这点儿时间,万变不离其宗。

                     

家庭火灾该如何应对?    火场中要设法主动逃生    火灾探测器与汽车刹车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50551-1186308.html

上一篇:消防问题实为解决无水之困境
下一篇:消防产品技术的应用场景2
收藏 IP: 180.91.97.*| 热度|

2 宁利中 李毅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5: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