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过几篇文章,都是教人如何在火场中求生以及如何判断当时所处的环境,从而采取“正确”的逃生措施。然而,谈到最后,到底该跑还是不跑,还是无法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结论,估计读者们仍是一头雾水。
稍微负责任的,给出了一个总体建议:跑或不跑其目的都是基于生命安全这一假定,如果跑能够确保安全,那就跑;如果不跑更安全的话,就不跑。这样的回答不禁让人有些面面相觑,相当于问题又被抛了回来,如果每次都能对未来走势进行准确预判的话,那问题不就变得简单了。
咨询本身就是带有某种疑惑,希望得到有效的建议,尽最大可能确保当事人的人身安全,如果当事人都已经大概知道了哪种选择更安全,那还需要什么建议?
有些案例中,的确是不该盲目穿越烟火,而应该固守待援;而有的案例中,即便“固守待援”,最后也依然没有及时等来“救兵”。为此,不能因为有时跑“错”了,便得出“固守才是正确的”这样的结论,“事后诸葛亮”当起来都容易,作为火灾当事人,身处一个局部的“点”,哪里可能第一时间全面掌握火场综合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有钱难买“早知道”。
当火灾来袭,人员进行快速疏散,无非是人之本能,如果因为有几次失败的案例,就简单地认定为跑“错”了,那么,难免有非此即彼之嫌,甚至可能又无形中对今后的类似事件形成一种误导:该跑而不跑。假如因为潜意识里盲目地听从了建议而“固守”,最终却没能跑掉,不知该到哪里去说理?
那么,在火灾中为什么一定要跑?能不能不跑?或者能不能不用跑得那么急?之所以急着要跑,其实都是被火势的蔓延速度给“逼”的,或者说灭火控火能力太“弱”,未来结果不确定,所以不得不赶紧跑。
简单设想一下:无论是人为引发或是设施老化造成意外起火,但凡都能够有灭火剂及时“响应”,不管能否彻底灭掉,只要能够有效控制其蔓延速度,明显减少发烟量,这样就会营造出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来,那么,此时再来面对跑与不跑这一生死攸关的抉择,就不会显得那么急迫与艰难。
所以,跑与不跑,并不是问题的根本,“皮球”在咨询方与建议方之间踢来踢去,永远折腾不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答案来,在高温与浓烟的步步紧逼下,想叫人镇定自若地等待救援,并不现实,谁又能完全确保在局面失控之前“救兵”一定能及时赶到?既然过去有人要跑,将来还是会有人争先恐后地跑。疏散逃生只是因为灭火不力所衍生出来的一个子问题,唯有紧紧抓住初期灭火与控火环节,才可能逐渐淡化与终结这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三十六计走为上”,那是针对跑得掉的情形,可是如果实在来不及跑掉的情况下,援兵还在半路时,还是得多想点儿法子,当务之急依靠自身条件先把“追兵”的速度缓缓,这时才可能拥有更多从容可靠的选项:跑,也可;不跑,也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13: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