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便与火灾打交道已有数千年,每个时期都有灭火技术在不断推陈出新,却也很难说该技术领域不是一直都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放眼当下,琳琅满目的消防产品和技术所呈现的多样性反过来透露出信息的是:火灾这一由来已久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治,反而愈发复杂。每个技术体系都有自我“进化”的能力,在渐进型创新的过程中或许会闪现出突变型创新,火灾防控技术发生“突变”应当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1.“投掷”将成为人工灭火的一个显著特征
200万年前人类祖先已进化出投掷行为,而这种行为很可能是受到威胁时,出于防御的需要,灭火同时具有防御和进攻的属性,如果将“投掷”这个动作引入到灭火行为当中,则很容易显现出其特有的优势:
a.救援人员在投掷时能够与火源(威胁)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b.通过缩短前行距离,并加快投掷频率,从而提高进攻效率;
c.自身所处位置“靠后”,便于灵活机动补充灭火剂(弹药);
d.纵深距离足够,当威胁变得不可控时,可随时选择逃离(撤退)。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投掷式灭火弹(球)及灭火导弹,尽管应用范围受限,却已隐隐约约揭示出灭火技术未来的这一发展方向。
2. 灭火剂存储点需要更加 “靠前”
道路及街区拥堵的状况会严重阻碍灭火工作的进行,这种局面短时间内不仅无法得到缓解,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故此,微型消防站已经开始全面“向前渗透”,然而,这样的分布密度仍然不够,还是无法及时满足对灭火效率的需求,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3.“长城防御模式”并不适用于自动灭火
建筑中不同部位的火灾风险级别不同,并非有可燃物就一定是危险的,还要考虑潜在的点火源如何分布,尽管火灾每次来势汹汹,却始终遵循“点-线-面-空间”的发展路径,全线防御是一种无奈之举,类似“层层设防”这样的针对性模式远胜于“无的放矢”的长城防御模式,再从性价比角度分析,全面设防的经济性更是无从谈起,通过“量”的缩减以换取“质”的提高,将会是自动消防发展的必然趋势。
4. 火灾与灭火剂分类不再重要
火灾依据物质燃烧特性,可划为5类(固、液、气、金属、电气),常用灭火剂也有10余种,在灭火技术发展历程中,两种分类方式很难说到底是谁主导了谁,将来如果只需要一两种主打灭火剂普遍适用于上述5类火灾,则分类将逐渐失去意义。(气体火灾主要依靠切断气源来止火,或是维持其稳定燃烧,同时扑灭其它被引燃物质的火灾)
5. “质优价廉”是永恒的主题
既然火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并无高低贵贱之分,那么相应的防控技术也不该自带价格上的门槛,必须具有普遍适用性,操作方式也应简单到能被所有人轻松理解和掌握。每次实战伊始,灭火剂终归是多多益善,速战速决方可避免新的变数,而只有价格低廉才可能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
6. 灭火设施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尽管灭火设施极其重要,然而实战使用机会少之又少,为了降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不妨碍视觉观瞻,则需要尽量减少刚性构件,人员活动区域尽量避免带压力存储灭火剂,外形色彩与周围环境融合,减少紧张感和突兀感。
灭火方式的突变创新将改变过去对火灾防控的一些基本理念:意外起火的概率受到太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过于苛求也难见成效,退一步来看,借助过程干预和控制,缩短燃烧时间,降低发展成灾的概率,才是火灾科学和技术的真正意义之所在,但凡能够拉低一两个数量级,都极为可观。
任何一种灭火方式,无论人工还是自动,其根本价值在于全过程所能体现出来的“快速”,如果达不成这个目标,则失去意义。故此,灭火技术未来发展的重心将从专注于火灾的发生、发展机理,以及灭火剂、灭火方法改良,逐步转移到灭火剂的快速投送这一根本问题上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