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z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zd

博文

更新版:研究型大学理科教授的"唯二生存法则"

已有 457 次阅读 2024-6-13 08:4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研究型大学理科教授的"唯二生存法则"(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0905-1424049.html)(2024-03-04

更新版(2024-06-13)

    我的经历”毫不含糊地“告诉我:在研究型大学里(一般为好大学),一个年轻人,一旦经过了"百挑十选",最后被选为"长聘轨道上的助理教授"(tenure-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他(她)一生只需做好两件事:教学和研究。

(1)教学:总得说来,这些大学根本没有期望每个入职者都会成为"教学明星"。但是,他们(校方)明文规定:每个人都必需是质和量都能保证的"课堂教师",因为这个职位本来就是为"课堂教师"设置的。系主任(或院长)给新入职者的第一次警告便是:教授必需上课,而且必需竭力地、保质地、饱量地上好课,因为"上课教书"是你的饭碗

(2)研究:可是,大学的学术声誉几乎完全是基于这个大学的教授们的研究成果的水准和与之相关的教授们的学术声誉的。换句话说,世界一流大学基本上都是靠一流的科学研究支撑的。例如,美国的25个所谓的super-unversities里面,仅仅有一所(即:Darmouth College)是"靠教学赢得声誉"的大学,其他全部为"研究一流"的大学。全世界的"同律"是:publish or perish(翻译:要么发表,要么"学术地"死亡)。系主任(或院长)给新入职者的第一次警告里也会提及:即便你完成了的你的预聘(tenure)考核,你将来的升职提薪是基于你的研究的质和量的

(3)另外,在他们的考核表上还有一项:与学术有关的社会服务。这项也会占据5%-10%的评分的。这项指的是教授在校内和校外。

    总之:一个大学老师要留得下来并可以得到适时的升迁,你必需是个说得过去的课堂老师,你也被期望成为一个能为学校的学术声誉增光的研究者。

    我这里不得不沉重地强调:如果一个大学里靠"教学和研究"以外的手段(无论这个手段听上去有多么高尚)获得升迁或重用的老师不在少数,这个大学一定是个三流货(不管它自己如何吹嘘自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0905-1437996.html

上一篇:文化:优秀 vs. 糟粕
下一篇:学者们,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收藏 IP: 61.163.21.*| 热度|

3 王涛 刘进平 李文靖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