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盲审”引发的思考(读了马臻的:“不可缺失又害怕失控:尴尬的学位论文盲审尴尬”;科学网链接: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1436173.html)。
以前的事:我是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我曾在“博导:要爱护自己”(科学网链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0905-1391724.html)一文中介绍过“我在美国的读博经历”。我的经历告诉我:美国的博导是遵守职业操守的,也是说了算的(不是研究生院说了算,也不是院里的头头说了算,可能也不是校长说了算)。
近来的事:我遇到了几件我自己不乐意的事儿。这里举两个例子。第一,学校层面的研究生院已经制定了“事无巨细”的导师管理规则,学院层面的“研究生工作组”又层层加码地追加了不少规则。“博士毕业生,在论文送出去外审之前,导师必需组织一个有外单位老师参加的很正式的预答辩,而且是否送出去外审得基于预答辩的结论“。第二,答辩时,导师做完开场白后,必需全程离开答辩现场。
归纳一下:现在的“博导”,被管得如同打工仔:研究生院制定了一整套和一大套“防博导”的策略,学院里的“研究生管理班子”也被容许“创造性地和层层加码地”对研究生院的策略予以“无限制的”补充。这一顿SAO操作下来,博导一定会觉得他(她)只是学校和学院里的一名打工仔而已。
结论一下:这几年的中国一些大学的博导“被逼成了”:只是混到有个博导身份但一点儿学术自主权和学术自尊也没有的“自我似乎感觉还良好”的一群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4: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