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z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zd

博文

IF有误导性:与高抒的对话

已有 2736 次阅读 2018-12-3 12:5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高抒先生在他最近的科学网博文《“影响因子”是一个误导性概念》中剖析了目前仍在盛行的SCI和IF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36082-1149527.html )。

由于学术界看重的是学术影响力,管理者也必须尊重学术影响力。因此,如果能够指标描绘成一个学术影响力指标,就容易被管理者做接受。怎样才能做到呢?答案是把逻辑搞乱,“逻辑越混乱,结论越有趣”。在实际操作上,把两年平均引用次数说成是影响因子,要弄出一个复杂过程。首先要把关于学术影响力的要件拿过来,例如论文发表后的引用情况如何、哪些学者在引用、论文对他人的研究有何影响、作者发表论文之后得到了哪些声誉,等等。要件取得越完整,学术界就越认可。第二步是把情况简化,找到特定条件下的案例,说明有影响力的论文均与引用情况相关联,这种案例很多,很好找。第三步再往前推一步,说引用情况好的论文就是影响力大的论文,此类论文的载体就是好期刊。不幸的是,这种不成立的推论能蒙骗住很多人。最后一步是关键性的,就是要抛弃掉“两年平均引用次数”这个平凡名称,而改用一个“影响因子”(即IF)名称,让人不自觉地将其与学术影响力相联系。有了这个高大上的名称,不怕科研管理者们不就范。只要有部分管理者开始接受,哪怕他们只是为了图省事而接受这个简单指标,就会迫使其他人也最终不得不接受这个指标。

冯兆东的跟帖:

所以,还是给各个大学和科研机构他们所需要的“自由度”吧。让他们用各自的方式去体现他们的“存在感”吧。总之,统一的和定量的管理总是会出问题的。一个单位可以IF,也可以不IF,可以SCI,也可以不SCI。最终呢,好大学总归是好大学,好学者总归是好学者。特别是,不像打仗一样,今天赢了就是今天赢了。科学和科学家的被检验是需要时间的。例如,一个得了大奖的“第四纪季风说法”或“第四纪西风说法”很可能根本经不住时间的检验,而一个目前“并不起眼的说法”很可能今后会被高度认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0905-1149595.html

上一篇:也谈:为何高校教师普遍缺乏认同感
下一篇:科学表达需要逻辑严密:先从中文发表开始?
收藏 IP: 1.194.187.*| 热度|

1 王兴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08: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