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MC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MCheng

博文

冷菜热菜拼盘和东北"乱炖"—兼说中国的科研大项目和报奖 精选

已有 7779 次阅读 2016-1-6 19:47 |个人分类:海外观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不用说,大家都去餐馆吃过大餐。首先先点几个冷盘,诸如油炸花生米,南京盐水鸭,四川的夫妻肺片,皮蛋豆腐,全国各地的,恐怕至少有几百甚至上千种。各地的菜有不同的特色,但有一个共性,就是,上来后这些菜都放在一个转盘上,凑成一个冷盘组合,其实每个菜还是每个菜,互不相干。其后上的热菜也是这样。除了大餐外,类似的就是学校机关食堂的午餐,三菜一汤。或者把一样不同的菜拼到一个盘子里。在美国呆了很多年,和这个类似的是“pot luck dinner”(不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就是,大家自带一个菜,装在自家的盘子里,带到别人家或开party的地方,大家一起分享。和这种完全不一样的一道菜是东北的“乱炖”。把什么土豆啊、白菜啊、粉丝、羊肉、肚皮,什么都可以,放到一个大锅里,炖!因为杂,所以叫“乱炖”。这个名字有点“土”,但很形象。其实可以用一个好听点的名字,比如说“什锦烩”,或者“烩什锦”。

和国内学术圈朋友就这个话题闲聊到科研项目和报奖,国内朋友都说国内的大项目,基本都是“冷菜或热菜拼盘”,而不是“乱炖”。我说美国的大项目—我参与过几个--基本都是“乱炖”,而不是“拼盘”。我前几年评过的“973”项目几乎都是几个单位把几个完全可以独立的项目拼凑到一起的项目,子项目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我所知道的国内的几个大项目,也基本是一样。报的大项目是“大酒席”,项目批了,钱分了,各干各的,文章各发各的。总结时,把各自的成果汇总到一起。这样确实好“管理”。一桌大酒席,“一个人只要炒一个菜或几个菜”,放到一块儿,就成了。我问过几个报过奖和评过奖的朋友,他们说,报成功的不少大奖,也是这样的。几家单位,各出“几道菜”,就成一个“大酒席”。奖中了,名也分了,也好管理。梁山好汉,谁排第一、二、三,以此类推,清清楚楚。要是“乱炖”,谁是主,谁是次啊,不就“乱”了嘛!

新年伊始,2016年是“十三五”计划的元年。从去年年初开始,我所听到的是,国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到处都在谋划领头,如果不能领头就参与,“协同创新”项目--“满汉全席”。领导和科学家到处都在打听,谁将是主持,谁是谁的弟子,等等,就像<潜伏>中的情报谍战。都要挤到大餐桌上分享“满汉全席”,不然连骨头也啃不到,连汤也喝不着—因为全国在某个领域就那几桌“满汉全席”(大项目)啊。

我要说明一下。我不反对大项目,不反感“协同创新”,但我希望看到更多的科研的“乱炖”项目—有机融合的项目,而不是又是换菜不换盘的“冷菜拼盘”、“热菜拼盘”—各色各样的上亿、上几十亿的由少数“monster”们“偕同”的“创薪”项目。

附记:写完这个博文,犹豫了几天,要不要发?犹豫什么呢?你懂的。昨天上午在南京召开的NSFC微进化重大项目汇报和交流会上“蹭”了几个报告,也听到NSFC项目负责人的思路,感觉到一点要“乱炖”了。似乎感到微微清风,决定还是发了。

程宗明,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初稿于江苏如皋,1月6日完稿于浦东机场。

 

图片来之百度图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40979-948571.html

上一篇:Werner教授的17年遗传研究发了一篇非SCI收录的论文
下一篇:在美国25年的传统:春节实验室聚会
收藏 IP: 101.225.122.*| 热度|

23 蔡小宁 叶建军 冯大诚 史晓雷 李明阳 梁洪泽 刘淼 黄永义 宁利中 杨顺楷 彭渤 苏德辰 贺永 曹俊兴 姚伯元 戴德昌 陈智文 shenlu zjzhaokeqin ghzhou5676 ybybyb3929 htysth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