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iy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baiyang

博文

挖自由基理论墙角系列论文二:使用醇淬灭剂鉴定羟基自由基的一个问题

已有 14208 次阅读 2022-3-6 23:59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醇淬灭OH时被忽视的H2O2生成现象研究

 

image.png

第一作者:汪磊

通讯作者:陈白杨

通讯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1c03796

 

图片摘要

image.png


 

成果简介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陈白杨教授团队在环境领域著名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Overlooked Formation of H2O2 during the Hydroxyl Radical-Scavenging Process When Using Alcohols as Scavengers”的论文。文中基于团队前期构建的一种电导-紫外(UV)双检测器-离子色谱痕量H2O2分析技术(Anal. Chem., 2017, 89, 11537-11544; Environ. Sci.: Water Res. Technol., 2020, 6, 2396-2404),发现了在UV高级氧化工艺中,目前应用广泛的醇类•OH淬灭剂在淬灭•OH的过程中会意外产生H2O2,而这些生成的H2O2也会被光解为•OH,从而影响使用淬灭法定量•OH的准确度。此外,诸如pH、溶氧、醇剂量等因素均会通过影响H2O2生成量而降低定量•OH的准确度。整体而言,本文对使用淬灭剂测定•OH的传统模式进行了辨析与优化。

引言

•OH由于寿命短且含量低往往无法通过色谱、光化学或电化学等常规手段直接测定,而多通过测定•OH的降解或生成产物等方式间接检测•OH。其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包括:(1)使用电子自旋/顺磁共振波谱或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法;(2)测定羟基化特征产物;(3)使用探针化合物;(4)使用•OH淬灭剂(也被称为清除剂、抑制剂或牺牲试剂等)。由于前三种方法需要昂贵的试剂、仪器以及较为复杂的操作,第四种淬灭剂法成为了目前大多数实验室识别和量化•OH的首选,即通过比较投加•OH淬灭剂前后目标物的降解速率变化来衡量•OH的贡献。

当前常用的•OH淬灭剂包括脂肪醇、羧酸、苯甲酸、二甲基亚砜等,其中脂肪醇由于自身吸光度低、对体系pH影响小、与•OH反应速率快等特点成为了应用最为广泛的•OH淬灭剂。脂肪醇的淬灭原理在于•OH可以从醇的α-碳上提取一个氢原子,生成低反应活性的碳正中心自由基(R•),从而屏蔽体系内•OH的作用。然而在有氧环境下,次生的R•可能会与溶氧反应生成过氧自由基(RO2),而RO2自结合可生成四氧化物中间体,进而裂解生成H2O2。这些次生活性物质的标准还原电位较高(如Eө(RO2•/RO2H) ≈ 1.0 eVEө(RO•/ROH) ≈ 1.6 eV,和Eө(H2O2/H2O) = 1.8 eV),可能会促进目标化合物的降解,从而导致错估体系内•OH的贡献。此外,H2O2作为•OH与醇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稳定产物,也可能会被光解为•OH进而降解目标物。因此,如果在不投加H2O2UV高级氧化体系中检测出H2O2的存在,也可认为体系内存在•OH

本研究聚焦于脂肪醇类物质在淬灭•OH过程中H2O2的浓度变化,具体实验内容包括:1.考察了在UV/H2O2过程中七种不同结构的脂肪醇淬灭•OHH2O2的浓度变化差异;2. 考察了在不投加H2O2UV光解过程中不同醇淬灭•OH时产生H2O2的效能与差异;3.构建包含H2O2生成和降解反应的动力学模型,验证了额外生成的H2O2•OH浓度水平的干扰;4.考察了醇含量、溶氧以及pH等环境因素对醇淬灭•OH过程中H2O2变化的影响。

图文导读

实验1. UV/H2O2过程中脂肪醇淬灭•OHH2O2的浓度变化

image.png

1(a)高溶氧条件下UV/H2O2过程中投加七种脂肪醇后H2O2的变化趋势;(b)UV单独光解H2O2的自由基生成和转化路径;(c)UV/H2O2过程中醇淬灭•OH和生成H2O2的示意图;(d)低溶氧条件下UV/H2O2过程中投加七种脂肪醇淬灭•OHH2O2的变化趋势。

H2O2单独光解时(图1a),H2O2主要通过图1b中的反应①-③实现降解,最终转化为水和氧气。由于体系内H2O2过量,因此反应④难以发生。从图1b可看出,H2O2的消耗一半是通过直接光解实现,一半是通过体系内产生的•OH实现。在投加过量的脂肪醇作为•OH淬灭剂后,图1b中的反应②会被抑制,所以H2O2仅通过反应①降解,因此在理想化的•OH淬灭实验中,投加淬灭剂后H2O2的降解速率会减半(图1a虚线)。然而,实验室研究发现在投加七种脂肪醇后,H2O2的降解速率均被显著抑制(图1a),且抑制程度均大于理想状态下H2O2的降解速率。这可能归因于脂肪醇在淬灭•OH的同时,还会通过图1c的反应路径再生H2O2。为验证该反应路径,我们通过调控体系内的溶氧浓度,发现在低溶氧条件下投加不同醇后H2O2的降解速率差异不大,均接近于理想淬灭状态下H2O2的降解速率(图1d),由此证明了高溶氧条件下被显著抑制的H2O2是因为氧还原产生了新的H2O2。从图1a中看出,不同结构的醇再生H2O2的能力不同,考虑到再生的H2O2会被进一步光解为•OH,我们认为再生H2O2能力越强的醇,越不适合作为•OH的淬灭剂。据此,推荐大家选用正丁醇这种H2O2再生量少且与•OH反应速率较快的脂肪醇作为•OH的淬灭剂。

实验2. 不投加H2O2光化学反应过程中醇淬灭•OHH2O2的情况

image.png

2: UV单独光解二氯乙酸过程中投加七种脂肪醇淬灭•OH时产生H2O2的趋势。

本部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再次验证醇与•OH反应可以额外产生H2O2。由于DCAA单独光解就可生成•OH而无需额外投加H2O2,因此本部分实验在不投加H2O2的情况下,测定了在DCAA光解过程中投加七种脂肪醇后H2O2的生成趋势。结果表明,投加醇后,UV/DCAA体系内生成的H2O2增加了3-6倍(图2),且不同醇生成H2O2的含量排序与前述UV/H2O2体系中各个醇对H2O2降解的抑制效果排序一致,由此证明脂肪醇淬灭•OH时确实存在生成H2O2这一过程。

实验3. 模拟脂肪醇淬灭•OH时再生的H2O2•OH定量结果的影响

image.png

3UV/H2O2过程中投加理想叔丁醇(即无再生H2O2)和实际叔丁醇(即有再生H2O2)时,(a)目标污染物;(b)H2O2(c)•OH的浓度模拟变化对比,blank对照数据为单独光解H2O2结果;alone对照数据为UV/H2O2光解目标污染物结果(即无醇投加)。(d)-(i):在不同浓度叔丁醇投加条件下,理想叔丁醇与实际叔丁醇对目标污染物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对比。

鉴于前述提及醇淬灭•OH时生的H2O2会产生更多额外的•OH,而当投加过量醇时这些重新激发的•OH又会再次被淬灭生成H2O2,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即所投加醇是否会影响正常的目标物降解?醇的投加量如果足够大,目标物与•OH的反应是否就能被醇完全抑制?为阐明该问题,本文以叔丁醇为例,使用Kintecus V6.80建立了醇淬灭•OH的反应动力学模型。模型假设了一种仅与•OH反应(k=2.4 × 109 M-1 s-1)而不与H2O2等其它次生活性物质反应的目标物,分别模拟在没有投加醇淬灭剂、投加理想型醇淬灭剂(即不再生H2O2的淬灭剂)以及投加实际醇淬灭剂(即可再生H2O2的淬灭剂)三种条件下各反应物的浓度变化。模拟结果表明,投加实际淬灭剂的体系内,H2O2的降解速率会被显著抑制(图3b),同时•OH的浓度有所增加(图3c)。而实际淬灭剂对目标化合物的降解多于理想淬灭剂,且二者的差异随光解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大(图3a),说明醇淬灭•OH时再生的H2O2会促进目标化合物的降解,从而影响淬灭法定量•OH的准确度。实际淬灭剂和理想淬灭剂对目标化合物的降解差异始终存在,但会随醇投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图3d-i)。由此也说明,即便是肉眼观察不的差别,但从理论计算上来看二者依然存在差异。综上,虽然选用与•OH反应快且投加足量的醇是实现充分屏蔽目标物与•OH反应的必要条件,但依然有可能导致•OH浓度估算的偏差。所以,本文特别强调后续研究应致力于寻找和使用在淬灭•OH过程中再生H2O2能力弱甚至不再生H2O2的淬灭剂。

实验4. 脂肪醇淬灭•OH过程中影响H2O2浓度变化的环境因素评估

image.png

4UV/H2O2过程中投加不同浓度的(a)甲醇、(b)异丙醇和(c)叔丁醇对H2O2的影响;UV/H2O2过程中溶氧浓度对投加(d)甲醇、(e)异丙醇和(f)叔丁醇后H2O2的影响;UV/H2O2过程中pH和溶氧浓度对投加(g)甲醇、(h)异丙醇和(i)叔丁醇后H2O2的协同影响。

本部分研究考察了在UV/H2O2工艺中,不同醇剂量(图4a-c)、溶氧(图4d-f)以及pH(图4g-i)条件下,投加三种醇淬灭剂(甲醇、异丙醇、叔丁醇)后H2O2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高溶氧条件下投加甲醇淬灭剂时,诸如醇的投加量、溶氧浓度和pH等环境因素对H2O2的浓度变化无明显影响。但在投加异丙醇和叔丁醇淬灭剂的体系中,醇的投加量、溶氧浓度和pH均会影响H2O2的浓度变化,即醇的投加量越多、溶氧含量越高、pH越低,对H2O2降解的抑制程度越大(即越易再生H2O2)。

小结与展望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在使用脂肪醇作为淬灭剂抑制目标物与•OH反应和测定•OH贡献时的一种异常现象,即醇淬灭•OH后可再生H2O2,并就今后如何选择和使用•OH淬灭剂给予了一些建议。虽然传统的淬灭实验对于•OH的鉴定可能不会受到很大影响,但若不合理操作和选择淬灭剂将会严重影响量化•OH的准确性。这一缺陷不仅存在于UV/H2O2体系内,也可能存在于其它UV激发的高级氧化过程中(如UV/过硫酸盐、光芬顿、UV/过氧乙酸等)甚至可能出现在芬顿等体系内。前人基于醇类淬灭法获得的•OH与污染物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还需通过激光闪光光解、探针法等其它手段进行二次验证。总而言之,今后的研究需做三件事来规避醇类淬灭剂带来的•OH定量问题,一是选择合适的脂肪醇;二是投加足量的醇;三是在适当的pH和溶氧条件下进行操作。

本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深圳市科创委的资助。更多技术细节可联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陈白杨老师了解(poplar_chen@hotmail.com)。欢迎各位同仁探讨和交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5099-1328328.html

上一篇:真空紫外降解氯乙醛中氧化和还原共存现象研究
下一篇:为学须刚与恒——记一次跌宕起伏的投稿经历
收藏 IP: 202.60.13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2 14: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