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iy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baiyang

博文

我的编辑体会三:为什么期刊要让作者推荐审稿人? 精选

已有 10145 次阅读 2022-6-11 23:1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的编辑体会三:为什么期刊要让作者推荐审稿人?

 

本来此文标题想写成“我的送审方法和原则”的,但最近科学网有帖子提出这个问题:“编辑部为什么要让作者自己推荐审稿人?”,从中感到作者和期刊编辑之间的沟通和相互理解或许不够。所以,我蹭热度在此以期刊编辑的角度说说我对这事的看法和我找审稿人的做法,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期刊让作者推荐审稿人的目的是观察作者对领域内佼佼者的了解情况,有“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的意味。如果一个作者完全不了解本领域的牛人,怎么会知道本领域的热点或重点呢?又怎么能做出让资深同行认可的好研究呢?我有时候看到一些作者把不是小同行的人推荐为审稿人,这是说不过去的。

 

其次,这种做法可以帮助编辑了解投稿人的专业度。照理说,作者投稿时应该敢于且大方地把自己的作品交给领域内的佼佼者看,而不是希望侥幸蒙混过关。如果作者知道而故意不推荐合适的审稿人,其学术人品和作品质量就都值得怀疑了。比如,我见过不少作者把多个同一省市的人列为审稿人,这种情况是很难让人相信该作者的专业水准的。还有一种情况是被推荐专家的邮箱通过网搜找不到该人的官网地址,这说明该邮箱拥有者很可能只是博士后、临时访问学者甚至访问学生(这些人都是有国外邮箱的),也可暗示投稿人有投机取巧的嫌疑。

 

当然一定有人会问:“编辑不可能在每个细分领域都懂,那他们怎么能判断被推荐人到底是不是陈近南呢?”这就涉及到期刊数据库的使用,其实大的出版社都有它们庞大的文章和作者数据库!它会根据期刊的标题和关键词找出和稿件最相关的文章,按相关度、H-index、地域等对通讯作者进行排列,其中相关度越高的专家就越处于推荐前列(见下面示例)。

 

image.png

示例:期刊推荐审稿人页面内容(红色字体提醒编辑要考虑邀请此人的合适性)

 

而理想的推荐人情况是:作者推荐的专家正好和期刊数据库推荐的专家一致!果如此,至少我是会毫不犹豫地送审给这些专家的(当然,前提是我没找出稿件的其它问题)。相反,如果作者推荐的人和期刊库推荐的人差的太远,那就有三种可能:1.作者对论文标题和关键词的把握设置不太好,导致数据库无法匹配到合适的专家;2.作者故意找亲朋好友支持,而不是任人唯贤;3.系统数据库有问题或方向太前沿找不到相关度很高的专家。无论哪种可能,我都不会优先送审给作者推荐的审稿人。

 

不排除的一种情况是:有的期刊(比如掠夺性OA期刊或者新刊)有意放水,或有的编辑疏于(可能一时忙)查找更合适的审稿人,所以也的确存在完全接受作者推荐人的可能。但该情况对于数据库大的出版社、负责的编辑、或具有良好声誉希望更好发展的期刊来说,可能性很小。

 

上篇文章说“任何制度规定都应建立在“不相信”人的基础上的,否则不用法律,只用道德就可以了”。这种说法我不完全认同。我觉得期刊既不能无端怀疑作者的诚实,也不能一味信任所有投稿人。期刊和编辑目前还没办法把作者的出身查三代,所以做不到完全的避嫌,但还是会尽量地避免嫌疑,比如地域上太近的审稿人,曾共同发表过文章的人(除非H-index以上的资深学者)等,都是会考虑的。大家如果有其它合情合理的操作建议,也可以提出来。

 

现在的我会把每篇稿件都从头翻到尾(不是看到尾),但重点只看摘要、亮点、封面信,图片和章节标题,每周处理10-20篇投稿。如果稿件没问题就送审(具体如何之前的帖子有说过)。送审的做法和步骤是:首先看投稿原文,如果质量达标,我就找审稿人送审。作者推荐的审稿人在PDF文件里放一边做参考,而主要用期刊数据库的推荐审稿人。当审稿人的相似文章数、H-index、在审稿数、地域展示出来,我会根据地域差别选择(比如欧洲人投稿就找中国和美国专家,国人投稿就找非中国专家)相似文章数较多、H-index较高的、在审稿数不超过2个的(太多我觉得该专家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认真审阅,更可能是交给手下糊弄了)人进行邀请。首轮邀请专家一般是10个左右,等待1个星期,如果有至少2个审稿人同意了(评审数最低要求),就静等评审意见。如果不够人数,就用作者推荐的合格审稿人再邀请一轮(当然,若推荐审稿人邮箱不是官方邮箱肯定不选!)。如果两轮下来只有一个审稿人接受审稿邀请,我自己就当评审专家参与评审,但评审意见会和另一专家一致(要么都拒要么都修)。如果一个专家都没有,那就直接拒稿了,拒稿理由即找不到评审人说明文章可能不符合本刊读者的兴趣范围。

 

如果第一轮下来受邀人都答应了怎么办?我最多的一次邀请10人答应了8个!因为审稿有时限,有的专家会忘了审稿,所以总的审稿意见其实没那么多。但如果7-8个审稿人意见都准时回复了呢?那就只能对不起作者了。但这种情况说明对该文章感兴趣的人很多,哪怕意见参差不齐,我一般是不倾向于拒稿的,只是需要辛苦作者多花时间和精力大改。

 

说到底,其实期刊完全可以不要作者推荐任何审稿人!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利于期刊和编辑的地方,那就是方便编辑快速处理稿件。从个人角度而言,我还是希望作者能多推荐几个合格的审稿人,因为这可以帮我在实在找不到审稿人时及时处理稿件(要知道很多时候合适的审稿人是不好找的,因为大家都是牛人、忙人)。而帮了编辑,其实也是帮了作者自己(无论结果好坏)。


上述情况只代表我自己,不能代表广大其他编辑的想法和做法。特此声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5099-1342571.html

上一篇:读《汤鸿霄自传》有感-论院士的成功之道
下一篇:编辑心得之四:给环境材料研究者几点意见和建议
收藏 IP: 117.61.247.*| 热度|

15 朱鸿源 尹德强 姚伟 周健 何应林 帅凌鹰 王洪涛 籍利平 郭文阁 段含明 余子烨 李渝航 张波 郁志勇 梁洪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