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卡达尔的遣美团

已有 4209 次阅读 2011-2-4 02:06 |个人分类:工程教育|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education

卡达尔的遣美团

 

今天(20100612日)专门为卡达尔来的消防工程遣美团单独注册,耗时6个多小时,系里几乎所有的老师全程陪同,颇有感触。

 

为什么要派送遣美团?

卡达尔是一个漂在石油之上的国家,公民人口3050万(一说是56.5万),外来人口12百万。在强大的石油美元面前,十分富裕。但是石油不是无穷无尽的,在耗尽石油之前,卡达尔需要开源,即开发多样化经济,尤其是旅游业。旅游业和石油业都是重视消防工程的领域,而当地人几乎没见过火灾(因为气候炎热,不适合火灾蔓延),所以派了一批定向中学毕业生(当然是公民),来这里读书。从头开始(四年),学费全包,另外给一份工资,相当于替政府工作了,代价是未来给政府工作两倍的时间(至少8年)。都是定向培养,沙特石油公司ARAMCO的代价是工作5年,专攻消防安全。据说,美国所有四所大学的消防工程专业都有中东遣美使(公派留学生),可见消防工程是富人的专业。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才会考虑人身安全。马斯洛认为饮食男女第一,安全需要靠后的观点也是如此。中东缺乏火灾历史(因为树都变成油藏在地下了),只好到美国取经。

 

为什么要集中圈养?

2月初,卡达尔大使馆派人来谈判,就谈到了集中圈养问题。本来这些人都是分散在DC附近的各个学校里的,程度参差不齐(有全部是C的学生),管理不便。到这所私立学校以后,统统降低了门槛,估计这批人在这里好过一点,所以都到这里来了。不过,每个人都必须签字放弃成绩的私密权,让大使馆及时了解他们的进展,太差的要送回国(放弃培养)。本系仅4位全职教授,一个年级仅50名学生,卡达尔一次送来20人,当然受欢迎。

 

教育真的是产业

国内吵来吵去,就是不同意教育的产业化。但在这所私立学校,没有人对教育产业化有所争议。你付美元,我给教育。20个遣美学生,200万美元(还是打折后的批发价格),谁也没有对教育的产业化有争议。本专业还不是通过ABET评估的专业,如果是的话,需要严格入口,这批学生也不可能全部都收下。教育真的是产业,对教育产业化有所怀疑的人,要么是思想太左,要么是没有睁开眼睛。那些说英语没有用的人,要么是白痴,要么是别有用心。美国没有教育部,经济杠杆办教育,市场选择淘人才。国内教育产业化没有搞好,但那是方法不对头,不能因此而否认教育产业化本身。

 

新生注册有烦心

当年笔者大学教育,全班几乎都是一样的修课,只有成绩差别,没有个人爱好(因为是国家付费,也因为是国家包办)。这里学生参差不齐,大部分班级又不超过30人,注册群体超过6次(很多人只有注册了,才算录取),所以注册冲突的现象很多,尤其是临近开学的批次(好课大家都注册满了)。经济,历史,艺术,心理学,这些与消防工程何干?但都是本专业的必修科目,因为这是全人格培养的必要。所谓的自由艺术(Liberal Arts)教育,就是反对专业化,培养和稀泥型的人才,这种人有可能当领袖,给学校挣面子和捐钱。搞技术的呆子,从来都是不受欢迎的,似乎和工程教育的理念完全冲突。本科注重宽泛,研究生注重专精,这才是大学教育。因材施教,量体裁衣,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冲突总会有办法解决的,但需要时间。

 

阿拉伯历史曾经很辉煌

最近笔者研究本领域的技术发展史,对唐代的阿拉伯文明之辉煌很景仰。人类最早的科技文明发源于位于希腊文明圈之内的亚历山大,但在埃及陷落以后,阿拉伯人翻译了亚历山大的藏书,其科技文明要远远高过中世纪的欧洲。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都是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阿拉伯文明的突然爆发,和中世纪和唐朝的全球变暖又很大关系。现在又是全球变暖了,阿拉伯科技是否还会辉煌?至少沙特,阿联酋,卡达尔都在创办世界一流大学,或许人家没有历史的重负,却有大把的美元,更容易把教育搞上去。随便找一个阿拉伯的学生聊天,人家都说要养5个崽,这一点人口方面的雄心,在其他地方的人民中间是很难看到的。

 

另外,2011年初发生的阿拉伯世界动乱,和年轻人没有工作有很大关系。所以阿拉伯民族人口的兴旺和全球变暖,风调雨顺有很大关系,这是我的个人观察。

 

有道是,经济发展重安全,消防工程新领域,后起国家大遣美,重金投入抓消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2992-410115.html

上一篇:兔年开门一把火
下一篇:烟花安全之我见
收藏 IP: 74.195.250.*| 热度|

6 唐常杰 武夷山 陈安 张亮生 迟菲 孙学军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