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Xuefeng Pan's Web 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ke01361 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药理学等研究者、教师、诗人、译者、管理者

博文

有还是没有?有和无

已有 3293 次阅读 2011-3-30 07:29 |个人分类:My Ideas|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思想家, 哲学家

很多的后来被称为哲学家或者是思想家的人似乎都要求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哲学命题,因为
我自己并不是哲学家,更不是思想家。但是我的的确确是一位平常而又平常的,生活在现实中,生活在切切实实的自然和社会之中的人。因此 似乎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因此看来这个有和无的问题似 乎还真是普遍的不能再普遍了,因为象我这样的人也会,而且应该说是经常 和它们打交道。所以看来是很多的了。 于是乎写出自己的经验之谈,或者说是一些很特例的感受供朋友们指点。以期悟出其暗藏的真意来,说不定就会把这些烦人的东西们吓跑,或 者将其制服了什么的!

 

一、什么是

我感觉有就象,光亮如太阳者。接近如日中天的时候,或者日过三竿的时候使人觉得温暖舒服。比如我们生活在城里的人自己一般不贮备很多的粮食,也不贮存很多的蔬菜,水果和肉食,一是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空间让给它们,二也没有那么多金钱支付它们。所以对于我这样一个倒霉的城里人就的每星期去购物,否则没得吃,没得用,大人小孩一见我准烦!这可能还不算最糟的,最糟的可能就得每天去买菜了,就象俺生活在中国首都北京时那样。因此这个时候我们不能,最好是要。但话又说回来了无不行,有多少才合适呀? 太多了没空间,没金钱,东西吃不了,用不了还要腐烂变质地坏掉。
而这对于居家过日子是不合适的。所以就要有在有于少有和多有之间做出自己的判断了。这可是看学问的!少有也是有,但不足有,结果大家还是见了我就烦!少有也是有,但足有,结果大家都舒心,见了俺就给个好脸,就象太阳般温暖!足有而有过,结果有得人就抱怨俺不会过 日子,竟浪费东西!

所以在这个时候就不能无,而只能有,既不能少有而不足,也不能有而 太过!所以要少有而足!

不知道是谁最早说出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极有可能是无赖出身的汉主刘邦。所以呀,韩信将兵并不是真的多多益善,而无赖出身的汉王刘帮也并不真的是个彻头彻尾的无赖。这也是的辩证法

现实生活中,有好多类似的事情。比如当你没有朋友的时候,你想最好
是有朋友,而朋友太多了,往往又真的难于维持下去。所以有人说呀:人生得一知己足已!你可听明白了,人这东西只有整数的,所以一知己 就是少有而足有的意思。

这样的事情多了,说不完的,所以就说这些!

二、什么是

哲学家说了:也是也是,无中生有,有中
生无!这就是哲学的不是了!为什么?因为你只要三天不管这哲学家饭吃,那他/她就要改口成:无就是无,有就是有啊!那是经受过饥 饿而不死终于获得食物时悟出的真蒂呀!

所以现实中的无或许是没看见,或许是看不见,或许是真的就押根儿不存在,或者从没存在过。但一旦能够从到有了,那最终还是个有,只是个少有或多有的问题了。因此所谓的无中生有还是需要有的种子,而不是有的母亲。所以只是个有的生长问题,而不是个有的创生 的问题。

有的人或许就不同意了,为什么有热力学第一定律呀?或者说是物质和能量守恒定律呀?其实这并不矛盾的。因为这个定律说物质和能量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而只是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你看 看这里面不也是说不能创生吗?!

这样的情况试用于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生活。比如说你没有女朋友,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成为你女朋友的那个人是无的。实际上那个人是现实存在的,也就是本来就有的,只不过在没有成为你女朋友之前,你不知道而已!当她成了你的女朋友你不能说你的女朋友是从无到有的 。而只能说你的女朋友最终出现了。

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属于创生的通俗地可以说从无到有。比如一个人在被生出来以前是真的属于的。但这只是说,在无和有之间边界非常清晰而已。所以呀!无就是无,而有也只好是有了呀 ?

有人会说了,这不是典型的西方的“yes" ”no"一样的思维方法吗?
似乎是呀!有人会说了在有,少有,少有而不足,少有而足,少有而过这样的度量中部就有了东方人的思维痕迹了吗?!似乎是呀!但我还会说在你骂我这文章写的一无是处的时候,不也有中东人的思维方式在吗 ?你也不得不承认似乎是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8980-427799.html

上一篇:记住!你千万不要这样!
下一篇:“马太效应”与“美人效应”
收藏 IP: 219.143.205.*|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0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