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uguojun

博文

群众路线话教育

已有 2419 次阅读 2014-5-28 13:08 |个人分类:工作推进|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群众路线话教育

今天上午,县委组织部部长和常务副部长来教育局调研,调研教育情况及群众路线开展情况,局班子全体成员参加,先由局长对全县教育情况及群众路线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汇报,然后各位局领导进行了发言,在会上,本人就分管工作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发言,补记如下。

由于本人分管教研工作,下学校较多,在学校听课、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查阅资料等,对学校的情况比较熟悉,主要有以下一些感受:

一、队伍问题

不专。由于地处偏僻,经济不强,这里招考难。很难招到优秀的老师,每次招考都是别人的残羹冷炙;其它地方的考录比例是十比一,几十比一,而我们这里是二比一,三比一,还要想尽办法的凑;另外,招考进来后,因地域和待遇问题,即进即走的非常多,导致很难招到优秀的专业老师;安居难。招进来的男男女女,男的难找老婆,女的难嫁人,不成家,何以安?乐业难。待遇低,没有幸福感,与付出比,与其他行业比,与其他地区比,抬不起头,生计难以解决,岂能乐业?

不精。教师队伍流动性非常大,被县内其它部门借走的,考离炎陵的,辞职下海的,占相当比例,使得能走的都走了,失去精的基础。当然尽管在教师队伍里还有相当一些优秀的,但这种走的势头燎得人心痒痒的。另外,由于待遇低没动力,使得向精方向发展失去可能。前段时间我在一个学校调研,一个老师说到乡下的有一位男教师,娶了个农村妹子做老婆,上有双亲,全家靠他一个人的一千多元工资养家,不够用,没办法只得每天下班后搞摩的出租,这位老师边讲边哭,我是一个非常容易动感情的人,陪着她一起落泪。

不壮。队伍老化,年龄结构偏大,有个学校老师平均年龄达五十岁;另外,每年招录的教师八成是女教师,导致队伍不强壮,没有那种开大船的气势。

二、质量问题

不冒尖。尽管年年说上了一个新台阶,年年有炎陵学子考上北大清华,但都是为别人作嫁衣裳,在炎陵的高中没有走出北大清华生,都是炎陵孩子在外面的学校上的北大清华,因此,老百姓不满意。

不垫底。老牛拉车,负重前行。质量总扮演一个灰不溜秋的角色,学考全省第一,中考五县之首,小学全市第二,但是由于没有几个北大清华来撑门面,这些成绩便成了米饭底下的肉,别人看不到。

不给力。尽管对提高质量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创建学科基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重奖教师,尤其是课改工作多次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湖南教育、教师等刊物多次推介,也有省研究基地,省课改样板校,但是由于师资流失,优生流失,待遇不高,使得质量的提高没有强劲的力量,处于一种疲软状态。

三、困惑与建议

1、强队伍。以铁的手腕推进队伍建设,禁止优秀教师被县内其他部门挖走,按要求补充教师,真正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谁动教育一下子,组织就要影响他一辈子。

2、提待遇。教育是真正的民生工程,我去年做了一次报告,教书育人,任重道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以百姓心为心,怎能不重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怎能不远呢?提高教师待遇,让教师安居乐业,这就是最大的民生。教师节重奖部分教师,我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过上教师节。有些地方政府专项资金保障教师待遇,在这一块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国家报告,我们的教育经费从前年起达到GDP的4%,但这些经费到哪儿去了呢?高校占大头,其余的就到了基础教育中的校舍改善了,没有流到教师待遇中去。我想,对于偏远学校的教师来说,在十万年薪和漂亮的房子中去选择,老师们更愿意去选择十万年薪。

3、转观念。教师以前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天地国亲师,教师是上神坛的。因为,以前只有王子王孙等贵族才能受教育,受教育的人非常少,而能做帝王师的更是非常少,教师非常受尊崇。而现在,人人受教育,教育是一个普通的职业,它只是千千万万职业中的一个,进入教师队伍也没有非常高的准入制度,没有非常优厚的待遇,没有非常高的道德要求,因此,教师也只是普通社会人中的一员。在这么一个庞大的队伍中,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有教育、规范职责,国家有相关法律法规,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谁又能保证教育不出一点点问题呢,出了问题就兴师动众,株连九族,这种搞法,我想是我们的社会宽容度不够,我们要有一种导向,出了问题只是某一个小问题,而不要无限放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6729-798351.html

上一篇:老僧过河
下一篇:今天高考
收藏 IP: 218.75.21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9: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