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 恩 节
感恩节这个节日之于我而言没有任何含义,在心里从没有为这个节日留下任何空间。
沸沸扬扬的各种感恩祝福感恩词条充斥着网络,有共鸣有认可。
在网上回顾久远以前的工作与生活,不仅心怀感恩,更有留恋。浏览以前在湘潭工作时单位的网站信息,感慨良多。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我对在这个单位的经历是心怀感恩的。很多时候都有想再回去的冲动,但人生真的是现场直播,无法彩排,何况呆在那里未必也一定会怎么怎么样。事实上,在那里工作时我也并没有表现出有多么的出彩,只不过因了勤快或更多的因了花哨换个时髦词汇就是创新而做了点事情,至于在个人成长方面可以说近乎零,而且与成长是负相关,再如那样生活下去,背负的学术愧疚会负重窒息,尽管在那里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是这么干的,我不知道那个百分之零点一的比例是否存在,因为在逼良为娼的制度和人追逐名利本性的趋使下,又没有严格的监督和惩罚机制,想不逐利都难。
在一种虚荣心和少不更事的情形下,告别了这个单位,这一走,真是酸甜苦辣,四年奔波,长久的家隔两地,那些寂寞的夜晚,那些漫长的旅程,那些孤独,那些等待,有时甚至有让你放手的痛楚。人生真的不可以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瞬息万变,在多次抗挣无果的情形下,有如关在透明玻璃盒的老鼠,多次撞击无望当打开玻璃让它逃亡它已然麻木,我也准备放弃,不再在网上再去关注招考、公选公告,选择认命。
很多事情是命中注定的,在去年我负责假期教师培训,邀请我读研时的老师来讲学,时隔七年,老师的教诲再一次触动了我,在内心发誓:一定要做一个象老师一样内心自由、强大的人。重拾书本,尽管以前也有阅读,但很有限,自那之后,每天坚持阅读,仍记得还是在读研时,老师给我们上课时说他年初买了一大堆书放在书案上,每天看一点,一年时间都看完了,当时好羡慕好敬佩,觉得自己是不可能实现的,可当我拾起书本后,发现其实并不难,基本每周可以阅读完一本专著,有时阅读量甚至更大,去年阅读了约六十来本专著,还阅读了一些业务的报刊和杂志,今年的阅读量更加大一些,都不愿再去记录了。
真的感谢生活,阅读让我强大,让我受益良多。业务书籍、学术前沿、思想名家、国学经典,这些阅读让我的工作与生活如鱼得水,在业务上能真指导,对基础教育的理解与关注让我走得充实而悠长。在全国媒体、省级媒体发表学术文章十余篇,很多地方因我的文章而慕名来考察,主持国家级项目、省级项目多项,被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两次认定为专家,不仅让我收获了名和利,更使我的思想深邃,更鞭策我积极成长。
人的思想与他的阅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事基础教育管理工作,看到了太多农村教育的无奈和伤痛,曾一度想就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写一本专著:《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痛》 ,还进行了前期调研,总共调研了三次,由于调研学校的不是很配合,以为我是去检查工作,还有自身的懒惰使得这项工作没有完成,我想,如果继续留在炎陵,这本专著是会完成的。书稿的框架已经搭好,全书分四章(学生、教师、学校、社会),每章分四节(学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贫困家庭、路远家庭;教师:跳槽的、辞职的、度日的、苦逼的……),透过这些人和事,让我深深感受到农村教育的悲苦,我把这些状况付诸文字,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我发现我真的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行业,喜欢做这件工作。如果不是离家这么远,我愿意一辈子做这件事,那种对草根层的眷顾缘于自己起于草根。
今年七月,命运再次垂青,调任长沙,并进行行业大转变,置身法学行业。在阅读相关案例及观看各种审判现场时,再一次触动了我那脆弱的神经,在教育领域,也许你有那种不患寡患不均的概叹,但在法学领域,那些正义、担当、道义、良知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来。
因为感恩,所以懂得。我愿意坚守做人基本的良知底线,守良法,做善人,绝不为虎作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3: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