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六十年代电影《刘三姐》一出,天下无人不说不唱“刘三姐”。同类电影令人着迷的程度,惟《五朵金花》与《阿诗玛》差强可比,尤其是不那么政治化的影片歌曲影响之大与普及面之广,《刘三姐》不仅空前,估计也当绝后。刘三姐与伙伴们的歌声不仅唱响大江南北,一个时期,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刘三姐的对歌响起。今日偶读到一则文字,有些感想,这段文字不长,摘之如下:
“粤西风淫佚。……相传唐神龙中,有刘三妹者,居贵县之水南村,善歌,与邕州白鹤秀才登西山高台,为三日歌。……秀才忽作变调曰朗陵花,词甚哀切,三妹歌南山白石,益悲激,若不胜其声声,观者皆嘘唏,复和歌,竟七日夜,两人皆化为石,在七星岩山。下有七星塘,至今风月清夜,犹仿佛闻歌声焉(王士祯《池北偶谈》卷十六)。”
这段前人笔记至少传达了二个信息:一是刘三姐本应是刘三妹,至少到清代,姑娘还名叫刘三妹。王士祯是清初著名的文人,也做过清王朝宰辅级高官,他的记述,应该有相当的权威性。二是刘三妹爱的是秀才,是个和她一样能歌的秀才,而不是影片中那个“纯朴善良”的青年农民(叫一个顶响亮的名字,如今我还是忘了)。
《刘三姐》与《五朵金花》等电影,已经是当年为数不多距政治与说教稍远一点“艺术片”,但影片中的读书人(秀才),除了被地主老财花钱请来厚颜无耻地绉上几句不文不白酸酸溜溜的“对歌”外,几一无是处,历史的真实与真实的传说,应当都不是这样。王士祯真仍大家也,几句文言,就让人读到一个美丽与凄楚的故事,但愿还有今之才子,受此启发,写一部《新刘三姐》或《刘三妹与白鹤秀才传》。这正是:
佳人本应爱才子,岂有三妹配田郎;
一从七日衷肠尽,双双化石对歌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30 02: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