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数学家李克正为什么要写文介绍民国企业家范旭东

已有 6184 次阅读 2017-5-27 23:23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范旭东的故事

 李克正

下面附有一些关于范旭东的资料 (其中错误颇多请自甄别), 而我来讲他的故事。我从小生长在范旭东的化学工业城里, 父亲给我们讲过很多历史。非常可惜的是父亲的几本日记在文革中因抄家失踪, 其中记录着公司从抗战开始时的历史, 几乎每页都有精彩的故事。父亲老年时写过一些回忆录, 但只有些零散的事实。

1. 第一桶金

范旭东 1910 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理科化学系毕业, 1911年回国后在北洋政府北京铸币厂负责化验分析, 亲见北洋政府的腐败, 决心走工业救国之路。被派赴西欧考察英、法、德、比等国的制盐及制碱工业后,有了自己的宏伟计划。

第一步是办一个精盐厂。盐自古以来是税收重点, 海边产盐地的盐很便宜, 因为重税, 到了内地价格要高好几倍, 但贩私盐是严禁的。办精盐厂赚钱的奥妙在于“合理避税”, 在产盐地建厂, 到内地的售价比粗盐高不了多少, 但不用交税, 当然就有好几倍的利润。

要办这样的工厂, 没有强大的后门当然是不可能的。好在范旭东的哥哥范源濂在北洋政府任教育总长, 为他争取到办精盐厂的许可, 并以振兴民族工业的理由获得免税, 然后又得到中央银行的贷款。1914 , 范旭东用进口的化工设备在在天津塘沽开办了久大精盐公司。按现在的话说, 几乎是躺着赚钱

2. 办研究所

久大公司很快就还清了贷款并有了很强的经济实力, 然而范旭东的目标不是钱。他有了钱就开办了一个化工研究所, 名为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该社的社长孙颖川在公司普遍备受尊敬 (须知在知识分子群中能令众人佩服的人极少)。我对孙颖川所知甚少, 但相信他是非常杰出的。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网罗了一批化工人才, 其中就有侯德榜, 1921 年在美国获化学博士后, 被范旭东聘为工程师, 但没让他马上上岗, 而是让他在研究社继续做研究, 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制碱

碱即碳酸钠, 亦称苏打, 除了可用于蒸馒头等食品生产外, 主要用于民用化工如肥皂、洗涤剂、化妆品、印染等, 在当时已有较大的需求。

需要研究什么呢? 若是在实验室里制苏打, 那连中学生都会。但对于工业生产, 主要问题是成本。例如可用电解法制氢氧化钠再用置换反应制碳酸钠, 但价格高昂。当时一种先进的苏尔维法即铵碱法, 生产成本要低得多, 所以碱的价格比食盐高不了多少。这是英国卜内门公司的专利, 他们以此垄断着全球的碱市场。

铵碱法的原理不难理解: 碳酸氢铵与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有碳酸钠, 适当的高温高压会使反应朝向产生较多的碳酸钠, 进而产生沉淀。但为了降低成本需要尽可能提高效益, 因此反应中产生的物质和能量要尽可能充分利用, 例如烧煤加热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氨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 一种放热反应产生的热用于另一种吸热反应, 制碱的副产物氯化铵与石灰反应收回氨循环使用, 等等。这样就有复杂的流程和复杂的设备。

侯德榜将铵碱法实现为化工流程, 当然历经很多艰难曲折, 且用了好几年的时间。看后面的资料多少能知道点皮毛。

3. 绝地反击

总之侯德榜成功了。

范旭东将精盐厂抵押给中央银行贷款, 到国外定制了全套设备, 1926 年建立了永利碱厂。所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质量上乘。

卜内门公司不能容忍自己的垄断地位被破坏, 他们要将这个新生的工厂扼死在摇篮里。所采用的一个狠招是倾销。一个小公司如何面对一个巨型国际垄断企业的压榨呢?

范旭东毫不退缩, 任何减价都奉陪到底。那么赔钱怎么办呢? 赔多少就用精盐厂的利润补多少。

这样坚持了几个月, 卜内门公司终于撑不住了, 主动找永利公司谈判。这时范旭东当然处于有利地位。谈判达成的主要协议有: 双方今后不再对抗; 共同垄断全球的碱市场; 在全球各处, 一方有权将另一方的产品贴上自己的标签出售。

此后范旭东在全球设立了数十个办事处, 大多数办事处的人很少, 而且只有一个工作, 就是将卜内门公司的产品贴上自己的标签出售。这样, 永利公司迅速成为一个跨国公司。

4. 京口瓜州一水间

此时范旭东掌握着两个工厂, 很快还清了贷款。但他又把两个工厂都抵押出去, 贷款建一个更大的工厂: 合成氨厂。这个厂主要生产硫酸铵。

硫酸铵有什么用? 主要是作化肥。当时中国的农民一般买不起化肥, 即使在江南销量也很小。但在广东的甘蔗种植区有不小的需求, 因为甘蔗利润高, 而且只要茎长得快, 不像棉花和水果等还相应的需要磷肥和钾肥。

厂址选在南京, 但其实是在长江北岸的一个叫卸甲甸的地方, 在王安石被贬黜时所居的瓜州附近。选址在长江边上是为了设备可以由海轮直接运达。为此专门建了码头和铁路。

设备是向德国克虏伯炮厂定制的。数十吨的合成塔是个庞然大物, 从海轮上卸到码头经铁路安放到位, 堪称奇迹。

1937 , 一个国际级的化工厂建成并顺利开工, 连同周围的住宅、商店、车站、公园、学校等形成一个小城。它的名称是: 永利/久大化学工业公司錏厂 (“字今译为”)。厂牌上永利久大是竖着并排写的, 横着念就是永久、利大

而它的职工人数, 包括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总共不过二百多人, 足见其先进性。

5. 鬼子来了

南京的厂刚建好, 抗战就爆发了。天津的两个厂不久就落入日寇手中。工厂的人员匆忙撤往南方, 其间的惊险自不必说。不久南京的厂也沦陷, 技术人员随着逃难的人流南撤。

天上有日本飞机轰炸扫射, 地上山林中有土匪杀人越货。技术人员们就这样先撤到江西, 再到湖南, 最后经贵州进入大后方四川, 真是历经劫难, 虎口余生。

此时的范旭东, 不仅一无所有, 而且欠着贷款未还, 按现在的话说是负资产阶级。面对着前来投奔的技术人员们, 他怎么办呢?

范旭东坚决不遣散他们, 因为人才就是他的未来。但是即使养活他们都很困难, 怎么办呢? 还是办厂。

没有资金怎么办? 还是抵押贷款。用什么抵押? 三个工厂。

这三个工厂不是都已落到日寇手里了吗? 日寇侵占是非法的, 产权是我们的, 等打败了日本人都要收回来。

这话是说得通的, 但还要开后门才行。结果范旭东贷到了款。

生产什么呢? 桐油。四川出产桐油, 但土法炼油效率低、成本高且质量不能保证。范旭东仍是到国外订购设备, 由国际通道运入四川, 在一个叫五通桥的地方建立了一个炼桐油的工厂, 称为永利川厂

厂的规模不大, 但足以维持技术团队不散失, 其中有不少精英人才。

其间也经历了不少风险: 日机轰炸、地方病、事故差点造成工厂毁灭。

6. 壮志未酬

日本投降了, 天津、南京的三个厂又回到了范旭东的手里, 连同川厂他握有四个厂。由于法币严重贬值, 很容易就还清了贷款。

这时范旭东有一个雄心勃勃的“十厂计划”, 即开办十个不亚于南京厂规模的新厂。

靠什么呢? 他首先选定了十个厂长, 他们每个人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 交给他们办就行了。

然而, 1945 10 月范旭东病逝。此后公司由侯德榜掌管。

解放后不久, 永利公司就公私合营了。此后的政治形势越来越不利于私营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 永利公司的很多人才被抽调, 如侯德榜、姜圣阶、谢维杰被调到化工部, 各地来找永利公司请求人才支援, 周总理说“永利是一个技术篓子”。没有被抽调的人才, 命运可能更糟。

职工人数倒是增加了不止十倍, 但是产值只增加了一倍。

总之, 由于历史的原因, 范旭东的计划未能实现, 令人扼腕。


延伸阅读:  范旭东:近代中国化工之父_历史频道_凤凰网


附注1. 这篇文章已经获得李克正老师的授权,允许大家转载,让更多的中国人,尤其是中国企业家,知道还有这样一个可敬可佩的前辈。

       李老师的文章,跟网络上可以找到的介绍范旭东的文章,显露出不一样的信息量,以及需要细细体会的不同视角。李老师对范旭东的评价很高,认为当今的企业家,再无范旭东之胆魄、眼光和境界,尤其是,那种对科研团队的重视和维护。

       现在哪一家企业,其技术人员,会在多年之后,不是光囿于该公司打工,而是成为我们国家科技界的领军人物,怎么感觉,企业家都是把研发人员博士硕士们当作螺丝钉来用的。这么看来,李老师的判断,还真是对的。

      李老师非常反对教育部的“垄断”,认为中国当今教育的问题,归根都出于教育部的垄断。所以,他对于民间力量,企业家们寄予厚望,但是,中国企业家们再无出现范旭东这样的人物,现在企业家们讲的是”利“,教育行业,自孔子两千多年之后,突然成为一个巨大的聚宝盆,投身其中的企业家虽多,但是,重视人才的,重视道义的少,根本原因还是,壮志雄雄不过是为谋私利而已。

        教育如种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中国的教育之路,重要的不是从教育行业中又出来几个亿万富翁。范旭东做化工业都能有精进之心,更何况那些准备做教育的企业家呢。

      教育是改变人心,李老师这篇文章,讲的不是数学,讲的是战略格局,人心若不改变,则只有技术而缺少灵魂,让缺少信仰的当代中国人,一路走偏,永难回答得了钱学森之问”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点点向善之心,倘若凝聚起来,也许能够完成范旭东似的任务,也许,我们这个时代,不需要独胆英雄,而需要的是无名英雄,借助于团队,完成重任,使得民族之火永存。


附注2. 这里要多说一句的是,范旭东本人虽然是企业家,但是,他所借助的力量,还是靠政府贷款,靠国家要员。从这点上来说,李老师的重商鄙政情节,我并不是完全赞同,范旭东本人有那么高的境界,也跟他哥哥是反清志士,民国教育总长有很大关系,普通的商人,不可能是这样的,既然几乎不可能有,何必寄希望于此。不过,路是人走出来的,条条大路通罗马,认真走好,不虚此生即可。


附注3. (20180215 春节) 中国目前其实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在教育领域就是需要建立一些群众组织,其中之一如美国那样的童子军,但是这在政治上会很敏感,普通人很难得到民政部的批准,其实也就是孩子们组织在一起爬爬山而已。范旭东的事迹,其实隐含着说,在官二代之中,是否能够出来那么一两个有见识的,他们较容易从官方那里得到做事的牌照,和相应的支持。

      这种可能性极小,因为现在的官二代,早不是在革命熔炉里熏陶出来的了。范旭东本人,最后也是未酬壮志,大环境使然,如果国家级政策不改变,光是希望官二代里面出明君来领导大家做事,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1057548.html

上一篇:知乎:小学应用题的算术解法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微班教学(4-6人)的意义:蚁窝和狼群之原理篇
收藏 IP: 72.234.134.*| 热度|

3 孙启高 武夷山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1: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