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nxum

博文

天津爆炸~“翻版”事故为何接连不断 精选

已有 12366 次阅读 2015-8-13 15:13 |个人分类:HSE管理|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安全文化, 化工过程安全管理, PSM, 天津爆炸

如何解决“翻版”不断的事故~天津爆炸之思考

150813 李健  

昨晚天津开发区的一个危险品仓库爆炸,伤亡惨重,震惊世界!刚刚中国科学报记者给我打电话,让我谈谈历年类似爆炸事故的特点、可能的原因、我们爆炸事故与国外有什么区别等等问题。我不知道谈什么好,但有两个基本看法,第一,爆炸原因估计又是(几乎肯定是)某些起事故的翻版,事故机理上并没什么实质上的新东西,无外乎满足了爆炸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管理结论也如此,企业和监管不重视、责任不落实等。第二,这次爆炸,无疑会即刻成为关注焦点。全国性“危险品仓库”专项大检查,无疑会马上开始。一段时间后,早先的高密度关注无疑会渐渐冷掉。冷一段后,又有爆炸了,就又关注、讨论、大检查。。。。。。这样的事故预防模式人们早已熟知甚至有些麻木了。问题出在哪?企业为什么不能保持对安全持续不断地关注和警觉?


去年曾写过一篇文章,尽管行业不同,2014年8·2昆山铝粉尘爆炸与2008年2·7美国帝国糖厂糖粉尘爆炸事故原因有几个明显共性第一个共性,粉尘泄漏控制设计存缺陷,平时清扫又不够,粉尘大量泄漏到车间工作环境中;第二个共性、有限空间的形成,是促使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引发爆炸的原因之一;第三个共性,对粉尘危险性认识不足,控制措施不够,小事故不断但未警醒,这是最源头问题。第一个、第二个是技术问题,关键是第三个~安全意识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肯定会、也迟早会带来第一个、第二个问题。从事故根源原因看,第三个问题的更深层次是安全文化问题!

当今国际上化工安全管理一个普遍被应用的方法叫“化工过程安全管理(PSM,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它被证明是流程工业先进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方法,对于属物流仓储业的危险品仓库来说,同样有可资借鉴之处。美国在多年的PSM实践后发现——过程安全管理系统的失效往往与文化的缺失脱不了干系,如不重视过程安全、缺乏对过程安全的忧患意识、忽视安全事故苗头及依靠管理来识别危险并由其决定采取哪种措施等。他们认为PSM首先应“创建并保持过程安全文化”,成为“全体成员创造共同利益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并融入“该集体的价值系统”。开明的企业首先会设法找出并解决过程安全绩效在安全文化上的根原因。为此,美国发展了尽管普遍应用但存在许多缺陷的PSM方法而变成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RBPS,Risk Based Process Safety),而RBPS的首要原则是“创建并保持过程安全文化”,简言之,就是“如何行事”、“期望目标如何”和“没有监管的时候该如何表现”。

我国从2010年在化工领域也推行PSM的使用,并学习当年美国OSHA(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有关PSM标准制定了我国相关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PSM标准中14个要素中缺少了美国新一代PSM(RBPS)首先强调的“安全文化建立”要素——如上所述,它最终将决定PSM的执行效果!或者说,没有“文化”保证的方法或制度,几乎会失败的。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我国PSM是强制标准(就是不做不行),而美国PSM是非强制的(就是自愿自发做),他们认为如何让企业从内心接受“过程安全文化”更应该是长期策略。因为PSM穷尽不了每家企业所有的安全运行问题,没有普遍适用的答案。


天津爆炸,或许是、也一定是某些起事故的“翻版”。深入认识这起事故,或许不是因为在城市、在开发区、在港口这样分类的安全管理问题,这样的事故即使在山区、即使在美国也会发生。对PSM实施的非强制性,OSHA是这样解释的~“在你的工厂中做你所能做的来避免事故”,至于如何达到这个目的,由管理人员和雇员来决定。PSM不是一个项目,而是一种管理方法,是一项永无间断的、自主的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其内涵是无论什么样的企业,为预防事故就需要创建良好的安全文化!

陈安老师说的~应急(笔者注:广义的事故预防),其实更需要的是“低微细”,从一个一个风险因素查过去,将一个一个风险隐患去除出去,从一次一次事件的发生原因分析立刻变成规则、规范和行动。个人理解他说的也是安全文化!


相关:

140810昆山爆炸,美国帝国糖厂粉尘爆炸的翻版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3722-818498.html




天津滨海新区大爆炸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03722-912746.html

上一篇:海蜇毒人与海滨浴场安全~Awareness,Not Fear
下一篇:化学品事故与消防员的“危害信息”沟通
收藏 IP: 60.19.142.*| 热度|

39 陈安 朱伟 曾杰 黄永义 吕喆 李学宽 王俊儒 武夷山 马秀兰 梁洪泽 闵应骅 张骥 彭渤 李世春 曹聪 吕洪波 陈智文 姬扬 马雷 王春艳 于仲波 金拓 汪晓军 周金元 朱传卫 陈新 张能立 朱晓刚 李宇斌 刘忠波 赵凤光 杨学祥 yangb919 zjzhaokeqin fishman936 idealist jiareng biofans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