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精读有什么窍门?
李:精读十分重要。《林语堂自传》说:“我读书极少,不过我相信我读一本书得益比别人读十本的为多,如果那特别的著者与我有相近的观念。由是我用心吸收其著作,不久便似潜生根蒂于我内心了。”无独有偶,美国国家科学奖得主、著名女数学家KarenUhleneck也说,我读过的文章并不多,但我从每篇读过的文章中学到了很多。我觉得,
要积极猜测、预期后面的内容,力争把握主题、透彻理解,寻找广泛联系。举例来说,定常系统、平稳过程、稳态响应、齐次方程等,它们形态各异,但本质相通,都是本质特性不随时间而变化。有意识地围绕主题而阅读,效果好得多。要想理解更上一层楼,就要以意逆志,弄清作者的推理思路。近年来,我精读文献时,会按作者的思路,画“思路图”,就是记下推理思路的关键词序列。最近看到《TheBuzan Study Skills Handbook》(《博赞学习技巧》),其中的“思维导图”似乎更好,因为还用上了图像、颜色等。
主动就是要开动脑筋,不被动接受。主动学习是波利亚所说的学习三原则之首,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JohnDewey)提出的。常说精读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胡适在《为什么读书》中说,眼到是个个字认得,不随便放过;口到是一句一句念出来;心到是用心考究每章每句每字意义如何,何以如此;手到是动手做札记、翻查工具书和参考书。主动阅读基本上就是“心到”。主动就会多提问:该问题是否真的存在?是否值得考虑?其种类、性质如何?为何如此界定、描述问题?关键安在?主要困难何在?这是“知其所以然”的重要内容。新处何在?何处可用?可否改进?是否值得借鉴或效法?要货比三家,多做横向和纵向对比。横向对比就是与其它相关文章对比,纵向对比主要指前后对比。莱布尼兹说:比较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表达式,可解出一个未知量;比较同一结果的两种不同推导,可找到一种新方法。(In comparing two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thesame quantity, you may find an unknown; in comparing two different derivationsof the same result, you may find a new method.)
批判性阅读就是多质疑:为何必需?为何如此?对不清楚之处应仔细审查,不轻易放过。批判性阅读好处很多,前面讨论了不少。还有,要换位思考:在此情况下,我会怎么办?这类问题会极大地深化理解。
教:波利亚所说的学习三原则的其他两个原则是什么呢?
李:最佳动机(bestmotivation)和阶段递进(consecutivephases)。最佳动机说,动机强烈就会学好,这很有道理,与前面说的兴趣驱动不谋而合。带着明确的目的去阅读效果极佳。比如,可以计划在读后写个综述或做个报告。前面说的以卖促学也是一例。做一个课题时,不该只完成它,还要趁机去学相关的知识,补相关的基础,这种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特佳。“阶段递进”指学习是个由感觉、探索到概念、形式化,再到吸收消化思想的递进过程。朱熹的门人所总结的“朱子读书法六条”更全面:居敬(收心认真)持志(怀抱志向),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沉浸玩味),切己(切合自身)体察,著紧用力(抓紧努力)。
教:阅读时有一个疑问,是应该停下来先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呢,还是应该先读完,再返回来把它搞清呢?
李:这取决于你的认真程度。如果想认真钻研或该问题特别重要或有意思,前一方法较好,这样容易形成自己的观点,但需花大功夫。对该问题,作者后来也许有所论述,如果不先多想想,就可能被作者牵着鼻子走。在其他多数情况下,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最好先读完,再返回来把问题搞清,以免打断阅读思路。精读时切莫放过不清楚之处,应做记号,并记下想法。第一次接触时的反应很重要,那时的想法往往很有价值,而且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好比初来乍到一个地方,感觉敏锐,触目惊心,久而久之,就麻木了、习以为常了。
学:有人说,阅读不同书的次序很重要,阅读一本书,次序也有讲究。
李:对于一个领域,最好先读一本好教科书,掌握领域的基础和常识,再读专著。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阅读顺序一般应该是: 先提要、引言、概论等,次主体,最后回到提要、结论。精读时,不要一上手就一页页地读, 应先总览,即浏览、翻阅、略读各节的子标题、小结、图表和其他醒目之处,它们往往最重要。总览好处不少:既便于把握整体,避免见树不见林,又得以首先突出重点,在细读时这些重点还会得到温习。注意,总览是大踏步地跳读,它比泛读更粗得多。总览一本几百页的书,一般最多只要几十分钟即可。对于精读读物,有些人不宜先泛读,因为泛读后,就不愿再精读了。这有种种原因,比如不再好奇了。
有人提出精读典范著作的“五步法”:一浏览:总览跳读,粗知大意。二提问:提出疑问,积极思考。三细读:认真阅读,加深理解。四复述:求取答案,复述要旨。五复习:巩固所学,牢记要点。该法相当有理,但对“总结”重视不够。在此,我想强调
开卷有益不够,还要掩卷而思,既思其然,更思其所以然,想想它是怎么回事,主旨是什么。不用花太多时间,就会大有收获。吃菜不嚼不够味,读书不想不知意。读了一篇好文章、一本好书而不思考,是极大的浪费。这与谈研究策略时所说的回顾,一脉相通。
至于提要钩玄,应设法别出机杼,从不同的角度,基于另一种组织结构,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要旨。我从读大学、研究生时开始养成一个习惯:学完一门重要课程后,就用另一个不同结构总结一下。如果所学的原结构是纵向的,新结构就可以是横向的。顺着原结构走,不容易问“为什么”。按新结构走,就容易多了。新结构提供新视角,促使重新审定、理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原来有一种联系,现在换一个角度,就可能看得更清。比如说,方法A应该摆在哪里?它跟方法B有什么联系?还会发现不少空白。所以,这虽然费神,但大有裨益,即便所用结构不如原结构,也是如此。这是我自然而然得出的,不过难免与人不谋而合。人人都应总结自己的方法。
正在出的博文系列:
与师生谈现代化之弊
1:崛起的代价
与师生漫谈科研
5:生命的延续
已出博文系列:
与师生谈科学之弊
17:“脚踏实地”的逻辑? 18:逻辑:真理焉?宗教焉?
27:科学之弊总结
与师生谈科研选题:
3:选题三准则:如何培养兴趣 4:选题三准则:择重舍轻,扬长避短
7:选题四建议 8:总结:选题好比找对象
与师生谈研究策略:
3:人人信之而善忘的黄金法则 4:孤胆方是英雄,独创才有真才
15:类比、联想、猜测、推证 16:评估
17:总结与回顾
与师生谈学习门径:
7:增加深度的窍门6 8:如何培养直觉和想象力?
9:基础不好,死路一条? 10:阅读策略1
与师生谈科研输出:
1:论文写作五要点 2:论文的结构、条理和语言
3:标题、摘要、引言、结论 4:作学术报告四建议
5:与编审人员打交道
与师生谈科研道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1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