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制:施展拳脚与束缚手脚
——读《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之五
美国不仅经济军事独霸全球,它的主流文化同样称雄世界。不只我们领导人大张旗鼓地“反西化”,连几届法国总统也忧心“法国文化美国化”。爱美国文化也好,恨美国文化也罢,谁都不能否认美国文化的巨大魔力。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厌之处”,同理,强盛之国必有强盛之由。美国文化的繁荣来于美国社会体制的灵活,正是这种灵活的体制激发了艺术家们创造的活力。
美国既没有我们的中宣部,也没有我们的文化部,它对文化产业“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基本“不管”,人家把“我们应该相信群众”的毛主席语录,真正“活学活用”到了极致。两国政府对待文学艺术的态度完全不同,中国的文化宣传部门是把文化作为宣传工具,艺术作品首先是要让领导满意,即使人民群众再喜闻乐见,头头们不喜欢绝对也要被枪毙;艺术作品首先不是要在艺术上多么优秀,而是要保证在政治上绝对正确,至少不能破坏“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所以我们的文化其实就是一种转弯抹角的政治。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路线方针,好像都不稀罕艺术家们宣传歌颂,他们很少关注艺术家的政治表现,没有觉得艺术家有那么大的神通,不相信他们随便发几句牢骚就能破坏社会稳定,所以他们都对艺术家的创作“不闻不问”。曹丕那句“文章乃经国之大业”,没想到我们政府还信以为真,把笔杆子看得和枪杆子同样重要,因而对作家和艺术家“特别关心”,春节联欢晚会上每句台词都要“亲自过问”,以致不少艺术工作者受不了领导这种“溺爱”,发誓不再上来年的春晚舞台。
《主流》一书用三章写好莱坞电影复杂的制作过程,以及这个电影王国管理模式的变化。从影片创意、剧本写作直到影片发行,自始至终看不到国家和州政府领导人的影子,完全按文化产业的特点来进行管理——既借鉴了商业的管理经验,又兼顾了艺术创意的特点。没有各级首长婆婆妈妈的影子,才有好莱坞魅力无穷的影片。
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好莱坞的体制是一种垂直的管理方式,这种体制是一个权力高度集中而又上传下达的有机体。“从剧本的撰写到影片的放映,电影制片公司全程操控电影制作的全过程。制片人既是电影编剧,又是技术人员和导演,加上大多数演员与制片公司签署了长期合同,因此可以说,所有人都参与流水作业,因为电影业首先是一个产业。”(60)1948年,美国最高法院明令禁止产业过度集中,电影公司这种“民主集中制”便寿终正寝,随之也失去了业界的垄断地位和电影院线,还被强制规定只能从事电影制作。作者认为如今的好莱坞,“电影制片公司就是银行”。当然,“电影制片公司的作用比一家单独的银行来说,既可以说小些,也可以说大些”。(62)现在好莱坞的电影制作流程是这样的:电影制片公司投资的电影,通常不再由这家公司具体制作,而是交给电影制作的专门人才机构管理,按整个交易额的一定比例将制作流程分包给众多独立制片公司、新型技术公司和那些负责选派角色、后期制作、特效特技和宣传包装等专业的中小型企业。电影成品则被分包给亚洲特效公司、全球公关代理公司、各国专业电影销售公司。现在每部电影的制作,都是众多分散独立的公司合作完成的。十几万家像这样独立运行的公司,形成了如今好莱坞的电影产业链。各公司之间既相互依赖又彼此独立,既有相互合作也有激烈竞争,这保证了好莱坞的灵敏和效率,也使好莱坞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在《主流》中,这位法国外交家马特尔先生对好莱坞的管理模式极尽赞美:“好莱坞并不仅仅将成功归于电影制片公司强大的敛财之道,令其引以自豪的是自身的专业性和体制的复杂性,因为这样的体制足以保证好莱坞能根据不同的目标群体,随时调整对策。因此供给量可以随时随地、不偏不倚地与需求量保持一致,反之亦然。市场营销一直是主流电影制作的中心环节。”(74)世界市场瞬息万变,观众趣味各不相同,好莱坞那些分散而又合作、独立且各具特色的专业公司,在文化产业领域才能做到船小好掉头,根据不同的目标群体,不同的形势变化,向全球观众提供各具特色的影片。全球观众价值观和审美趣味各异,在全球文化战争中,他们不是被教育的对象,而是需要满足其审美要求的消费者。我国目前的这种文化体制,显然不可能在全球打赢这场激烈的文化战争。
好莱坞这种体制不仅灵活,还使从业人员具有全球视野。文化产业同样具有产业的扩张性,无论是电影公司总管还是电影专业人士,眼光绝不为美国本土所限,无一不将眼光瞄准全球文化市场。美国自身文化和种族的多元特性,美国目前在世界格局中的霸主地位,更加强了他们占领全球乃至垄断文化市场的野心。在电影市场中拼命“做好蛋糕”的同时,好莱坞的从业者也在奋力“做大蛋糕”。我们来听听梦工厂总裁卡森伯格的自述:“不管是在派拉蒙,还是后来在迪斯尼,或者今天在梦工厂,我一直对主流电影了然于胸。我制作的电影面向观众,面向所有年龄段的观众,这些电影也很容易在全球范围内流传。现在,我们的电影基本配有28种语言,这是为了使影片成为国内外的头牌电影。为了让电影成为国际大片,我们精心策划并用心打造。”(47)好莱坞联美公司总裁瑞斯同样大度地说:“联美公司对股东的国籍没有限制。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美国电影,也就是所谓全球电影。”从瑞斯身上我们看到了好莱坞人的胸襟和气度:“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使我们在电影制片和演员选择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调整……我们一直向往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中东和欧洲的市场。很久以来,我们都没有打造严格意义上的美国电影,因为我们毫无选择。为了与全世界对话,新时代的好莱坞应该制作全球化的电影。”(71)反观国内负责文化宣传的领导,只是牢牢守着政治这根红线,只是死死盯着国内这个饭碗,除少数导演觊觎世界奖项外,许多演员明星都在争夺“金鸡”、“百花”、“五个一工程奖”。反正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能把国人的钱弄到自己口袋就能成为亿万富翁,谁还有面向世界去讨饭吃的那份闲心?
好莱坞由十几万个独立特行的小制片公司组成,这些小公司不仅要与世界同行一争高下,更要与身边的兄弟公司近身肉搏。那儿人才后浪推前浪,那儿公司更潮起又潮落,稍有懈怠或偶尔失误,就可能让你永世不得翻身,而观众永远是“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所以每一个人都得精神抖擞,每一个公司都要上紧发条。任何人都明白好莱坞不可能永远给你机会,环球电影公司的营销主管布鲁克斯对此十分清醒:“从事一部影片的国际市场营销,有点像是在世界各大城市打乒乓球。我们只有一次机会,所以不能出现任何纰漏。”(81)这种竞争机制激起了好莱坞人的战斗豪情,“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美国是青少年的天堂,是成年人的战场”这种说法,在好莱坞得到了生动的展示和充分的体现。战机转瞬即逝,形势时不我待,好莱坞的日历上永远写着:时间、效率、速度。
好莱坞没有多少政治因素的干扰,没有多少顶头上司去指手划脚,公司要想成功不能指望哪个“领导批条”,明星要想成名也不能靠哪个“干爹撑腰”,因此,好莱坞决策者们必须按照电影专业和文化产业的规律办事,明星走红则主要凭自己的演技与勤奋,外加自己的脸蛋与机缘。公司总裁们特别尊重各种人才,既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也给他们提供优厚的物质待遇。当制片人或艺术家有了奇思妙想,当摄影家捕获了独创的画面,需要公司出资相助以实现构想的时候,公司马上就会满足他们的需求。焦点电影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总裁詹姆斯·舒马赫先生说,“这种方法让艺术家变得忠心耿耿”,其实,这种方法也让艺术家充满幻想与激情。没有幻想,没能激情,哪来创意?哪来精品?美国迪斯尼就凝聚了许多喜欢做白日梦的幻想者:“这些人的创意向来层出不穷,不断设计出新的产品。这里是各种新人物、新花样、游乐场新节目以及新奇布景诞生的摇篮,它们最终都以数码形式呈现出来。”(37)《米老鼠与唐老鸭》、《玩具总动员》、《狮子王》、《人猿泰山》、《功夫熊猫》……每一部杰作都是天才想象的结晶,每一部杰作都有迪斯尼人的热血与体温。
美国的文化管理就是放手,我国的文化管理就是卡住;美国让艺术家充分施展拳脚,我国则想方设法使艺术家束手束脚;美国让专业人才着眼全球,我国连互联网也要设置关卡;美国文化产品的优劣由观众评判,我国艺术作品的好坏由官员来审查。“全球文化战争”虽然尚未结束,但这场文化战争的胜负已有苗头。
在当今这场全球文化战争中,美国冲在前头,列强尾随其后:欧洲在重整旗鼓振兴电影,日本在集中精力发展动漫,韩国也涌起一波一波的“韩流”,印度发誓要让宝莱坞压倒好莱坞……中国,你准备好了吗?
2012、7、29于华师
南门剑桥名邸枫雅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6: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