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事说事
——“韩寒丑闻”杂谈之三
戴建业
时下的中国到处都弥漫着戾气:从田间农夫到市井小民,一言不合便老拳相向,没有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就算是“天下太平”;无论是文坛还是学府,只有恶声恶气的争吵,难得有平心静气的争论,不上法院就算是相当“文明”。从我记事到现在,国家一直喊着要“统一思想”,近几十年更嚷着要建设“和谐社会”,可事到如今,也许只有贪官和二奶能你唱我和,只有小三与情人能卿卿我我,普通百姓几乎没有什么事情能说到一起,哪怕为一个很小的问题也要闹到“汉贼不两立”。
最近,清华大学教授肖鹰与《新京报》原副总裁兼《名汇》主编李多钰女士,在网上就吵到了对簿公堂的程度,@01子非鱼(李女士网名)已向新浪“微博社区管理中心”举报 @肖鹰 对自己“人身攻击”,不少网友们正在“举报大厅”上围观和投票。肖、李二人是典型的绅士淑女,可吵架的模样并不那么斯文。两个人吵架虽说是“孤掌难鸣”,但为什么要吵架肯定“事出有因”。前不久,肖鹰先生在《中国青年报》上发了一篇名为《“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的评论,李多钰女士很快在腾讯网上发了一篇短文《请善待那些有野心的韩寒们》对肖大加挞伐。肖李二人此前并无交集,更不可能有什么宿怨,显然是李女士想为韩寒或“韩寒们”出气才打上门来。古人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肖鹰 很快便在自己的微博回应:“新京报传媒副总裁李多钰(@01子非鱼)是中国媒体黑帮的女刘汉。李多钰以《请善待那些有野心的韩寒们》表现,集阴、损、毒、恶一身,媒体在她手中,犹如枪杆子在刘汉手中。李多钰对肖鹰中青报8.19文章的反应,已不是过度的政治反应,而是黑帮掌门人的犯罪心理反应。”李女士又在微博上立马反唇相讥:“@01子非鱼:这位教授水平之低实在令人发指,当初骂他真是高看他了,不值一骂。”可见,李女士承认“当初”那篇文章是“骂他”,而且觉得自己骂他还“是高看他”,现在发现“这位教授”“不值一骂”。
目前微博社交媒体上博主们“失态”已成“常态”,肖李双方微博上这种你来我往的唇枪舌剑不值得讨论。事件的起因既然是李首先“骂”肖,这里我们将要分析一下李何以要“骂”?肖是否“该骂”?李又是如何“骂”?“当初骂他”的李女士也许觉得自己是由于“路见不平”,但作为旁观者倒想看看她是否“师出有名”。
《请善待那些有野心的韩寒们》这篇文章的思路大致如下——
前四个自然段对《中青报》发表《“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万分惊讶:“想到《中青报》历来创新、严谨的思想传统,不禁有今夕何夕之感。”并由此就报纸的“报格”大发感慨,断言《中青报》发了肖鹰这篇文章从此就有失“报格”,好像比处女初次失身还要掉价,于是叹息“报纸老了,围绕在报纸周边讨生活的人也老了”。肖鹰这篇文章当然算不上什么杰作,但也绝非无理取闹的滥文,《中青报》不会因刊发此文而升“格”,也不会因刊发此文而降“格”。这六七十年大陆报纸上刊发的文章中,比肖文糟糕万倍的破文车载斗量,专拿肖文来谈“报格”似乎有点过甚其词。
用三分之一篇幅谈完“报格”之后,作者这才抽空用寥寥数语来鄙视肖文:“你比如说肖鹰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头衔看起来很高级的作者,据说师承也很不差,不过从《“天才韩寒”》这篇文章看,文字水平就不说了,逻辑水平大约也就相当于一个普通网络作者,先戴帽子再打棍子,主观先行,情绪失控。”她对肖文的评价是“逻辑水平”只“相当于一个普通网络作者”,“文字水平”更是不值一“说”。至于“文字水平”滥成什么样子,“逻辑水平”又低到何种程度,对这一切李女士从此“不说”一词,只是再来一番对大学人才的感叹:“如果清华大学教授就这个水平,我看不仅报纸的人才老了,大学的人才也老了。”文章后半部分撇开肖文的“文字”和“逻辑”,用三个自然段来穷损作者肖鹰,先说肖鹰这个时候发这样的文章是为了出名:“肖教授批判韩寒多年,一直被麦田和方舟子压着没出上名,终于赶上在一个麦、方二人都没有发言的合适时机之际,在官方媒体上发表了这篇让人惊疑不定的文章,一时之间名闻天下,这是这篇文章受人关注的原因。提醒不明真相的群众首先要了解这一点。”再说肖鹰批评韩寒不过是欺软怕硬:“鲁迅文学奖更等着你去反腐呐,你且点名骂骂其中任何一个人看看?骂韩寒不犯法不得罪人,你也就是这点胆量。”最后又用大量篇幅推测肖文出炉的来头和“背景”:“发在有阵地效应的《中青报》上,而且作者的头衔还是有高校品牌效应的清华大学教授,见到的人便不免想:这是什么情况?什么背景?不是文章写得有杀伤力,而是对背景的联想产生了杀伤力。”她还在文中暗示肖鹰这篇文章是仰承“圣旨”:“因为近期似乎有一批青年成了阶下囚,轻则在微博里被围观,重则上央视‘游街示众’,期间还有人发明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词,几乎可以用来做所有这些犯事青年的标签……针对韩寒的大字报并不是孤立的。肖教授会不会是受命而为?是不是要集中严打青年偶像?”李女士进而忧心忡忡地说:“是人都有野心,没有野心哪来梦想,没有梦想,哪来中国梦?如果青年们的膝盖都弯下去了,中国梦怎么做下去?”文章结尾诚恳“请求”“教授们手下留情,善待那些有野心的青年们。你们老了,要服老”。
其实,李女士好像并不在乎肖文本身的语言逻辑,她的兴趣所在是揣测肖鹰写此文的“良苦用心”:“赶上在一个麦、方二人都没有发言的合适时机之际”发这篇文章,只为了“一时之间名闻天下”。“这篇文章不怎么样,反响却很大,作者大约就此可以沾沾自喜一下”。单凭这篇小文就把肖鹰说成是一个好名忘义的小人,她一开始就责怪肖文是发“诛心之论”,到底是谁在发“诛心之论”读者自有公断。由于与他的专业方向不同,我与肖鹰至今缘悭一面,而且也很少阅读肖文,但学界内还没有听谁骂过肖鹰是如此不堪的坏人。再说,在一张报纸上发一篇小文,以肖鹰的名气也至于“沾沾自喜”,以肖鹰的才气也断不会希望以此文得名。李女士可能有所不知,肖鹰这篇发在《中青报》上的文章,在他的单位里根本不能计入“科研分”,现在大学里的教授们都为课题和论文弄得焦头烂额,同行们通常认为写作与己无关的文章是“不务正业”,随笔杂文写得再好也不入同行的“法眼”。想通过一篇报纸文章闹得“名闻天下”?一般网络写手也很少作如是想,普通读者也不会作如是观,清华大学肖鹰教授要是有如此念头,那一定是他的神经出了毛病。
说到肖文背后的后台和背景,也基本是李女士个人的“丰富想象”。不过,虽然她没有拿出这一“想象”的任何证据,但她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很容易让人怀疑肖鹰先生是为政府卖力的打手。这种暗示和怀疑比指责他是好名好利还可怕。好名只关个人品性,打手则涉及大是大非,没有真凭实据还是不要提出这样的指控和暗示——说他好名还只是“伤人”,说他是打手则有点“害人”。随便打开肖鹰的博客浏览一下就知道,被肖教授公开点名批评的人中,有风头正健的小子,也有“德高望重”的老人,更有李女士所说的鲁迅奖获得者,他还不是那种专拣软柿子捏的胆小鬼,更不是那种唯命是从的奴才,大体上要算是“头上有刺,腰间有骨”的书生。政府要找卖命的打手可能还不会找上肖鹰。落实到肖鹰这篇文章到底是不是遵政府之命,这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了,李女士的文章既没有提供任何证据,从肖文本身我也得不出这个结论。
虽说鄙薄肖文的“逻辑水平大约也就相当于一个普通网络作者”,可李女士自己这篇文章的逻辑,也只能用“神龙见首不见尾”来形容,上下文之间很难发现逻辑联系,你很难理清她文章的思路,大致只能用直觉来揣摩意会。她说“任何一个青年的成名成功,必然包含着‘处心积虑’的野心原罪”。韩寒是中国“青年偶像”,批评韩寒就扼杀了中国青年的“野心”,“没有野心哪来梦想,没有梦想,哪来中国梦?如果青年们的膝盖都弯下去了,中国梦怎么做下去”?似乎韩寒就是正在做“中国梦”的梦中人,批评韩寒先生就吵扰了“中国梦”。李女士这种说法与广州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建先生的高见有异曲同工之妙:“@信力建:如果韩寒被搞掉,中国将倒退20年;如果连挺韩寒的众多知识分子都被搞掉,中国将回到文革。”武汉大学陈国恩教授对李多钰女士的观点大不以为然:“@武汉陈国恩:‘@01子非鱼’如果真是新京报原副总编,我倒要认真说一句,她说‘韩寒——青年思想者智勇双全的代表。他拥有强大的生存能力,无须依附体制生存’,这种吹捧,并非她一个老太真佩服韩寒,实在是她想假韩寒之‘童言’抒心中之郁结。这样的文人我看不起。野心很大,胆子很小,躲到一个孩子影子里,可耻!”我倒没有陈教授这般激烈,只是觉得在李多钰女士的逻辑面前有点困惑:韩寒能不能算“青年偶像”?他能否代表中国当代青年?韩寒是否就是中国梦的化身?批评了韩寒“中国梦”是否就做不下去?
李多钰女士这篇文章的着力点是“读”肖鹰之“心”——假如不是在“诛心”的话,她不是猜测肖文的卑鄙动机——为了“名闻天下”,就是在暗示肖文的政治背景——“肖教授会不会是受命而为”?肖鹰《“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一文,由于是发在报纸上,受版面和时间的限制,说理或许不够周全,论据或许不够充分,语言或许未经润色,逻辑或许不太严谨,人们可以指出肖文形式上的缺陷,也可以不同意他文中的判断,但在没有掌握可靠证据之前,最好不要推测他为文的动机和背景。
不仅对待肖鹰其人其文,不要推测他的动机和背景,在所有公众讨论说理的场合,参加讨论的人也应切忌“意图猜测”和“动机推定”。传统的“以意逆志”不太可靠,因为推定动机可以离开证据,猜测意图易于“捕风捉影”。西方现代新批评派强调文本细读,反对离开文本揣摩作者的意图,认为这样可能形成“意图谬误”。西方人辩论时也力避“动机指责”和“意图猜测”。在公众讨论中对立双方难免意气用事,“意图猜测”可能将善意说成恶意,“动机推定”更可能滑向人身攻击。被攻击的人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辩,由于攻击别人动机卑劣不需要证据,说自己动机高尚也拿不出证据——动机本来就隐藏于内心,动机的自我表白还有谁信?当然,“动机推定”可以伤人也可以伤己——对手可能指责推定者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公众对“动机推定”也不会信以为真。大家都知道夫妻吵架一定要就事论事,同样,在公众讨论和学术争论中,大家也要遵守如下戒律:只能有事说事,不可节外生枝。否则,不仅大家徒伤和气,而且不能阐明事理。
肖鹰先生读了李女士文章后,昨天又在他的新浪博客上回敬了一篇名为《恶毒与躁狂——原新京报传媒副总裁李多钰的新闻素质》的杂文,肖文的是非对错容当他文另论。从网上得知,李多钰女士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1993年入职中国最大的媒体之一南方报业集团,并长期在集团中从事传媒各项核心业务工作,不久前还是《新京报》副总裁兼《名汇》主编,同时她本人也是一位专栏作家。我这辈子最高的头衔就是“家长”,对她这样精明聪慧的女能人,我的确发自内心地钦佩,但她这篇文章还真不值得恭维,假如她是在借题发挥别人当然无话可说,但无论如何,此文与她的身份、学识和修养都不相称。
中国是世界垃圾产品的制造基地,可能也是世界语言垃圾的生产中心。要想优化我们目前的言论环境,一方面自然是要求官方放宽言论的尺度,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我们自身言说的风度。
201493匆草于枫雅居
参见:
1、李多钰 《请善待那些有野心的韩寒们》:
http://dajia.qq.com/blog/435231114426880
2、肖鹰《“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5bc470102uzpf.html
3、肖鹰《恶毒与躁狂——原新京报传媒副总裁李多钰的新闻素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5bc470102v047.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