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凌晨,徐晓在其博文里说:“最近水平降得厉害,只好如陈安那样到处划些杠杠,非常不风花雪月,有点丢人呢。”
陈安到底画了什么杠杠,就变成杠杠gang1gang1地了(受吕喆博主启发),瞧下面,就是这种:
OK,这样画起来相比一定省时、省精力、惜墨如金而且多快好省,我姑且称之为科学网上的“陈安体”。有些想起来了,一般哲学家特别是诗人、数学家、文学批评家愿意以此种方式写作,尽管这种文体给人江郎才尽的赶脚(科学网赵明的感觉),但考虑到我们需要哲学家的反省、诗人的烂漫、数学家的严谨、批评家的负能量,于是还是试着用“陈安体”写写。
下面是第一个杠杠
-------------
这上面的杠杠,在陈安那里是无缝隙杠杠,到我这里咋就打了折扣了呢,看来有些非原创的东西是学不来的,以上有感于徐明昆的博文大多数论文都是骗人的。嗯,作者和我们看到的论文是骗人的,不代表其他人看到的或者我们没看到的论文是骗人的。我定义的论文有两类:一类是被论文作者用来展示其人比其他那些人聪明,另一类是用来给读者看作者是多么地愚蠢和无用。我们多数五毛们都是怀揣着“我是天才”的想法,做着“我是蠢材”的勾当,临摹着天才的杰作,写着第二类文章(如本文就是模仿天才陈安的)。
下面是第二个杠杠:
————————————
这个杠杠咋就真的变成陈安的杠杠了呢?原来是粘贴时,字体大,就无缝隙了。真是谁个大,谁杠杠就大,这还让生活在杠杠底下的草民们如何喘得这口气,这杠杠真是暗无天日呀。于是又想起来科学网还有个“政治”三道杠,编辑们咋就才学会画杠杠呢,我记着我小时候用尿活泥巴玩时就会了的,画杠杠画得太低级了。
下面是最后一道杠杠,会画三道杠,那就是大队长了:
————————————
上面陈安博主说“闭关锁国太久了”,咳,中国什么时候那扇国门主动开过。想起来17世纪的事情:“1618年4月,金尼阁从里斯本出发,第二次往中国航行,次年7月抵达澳门。同行的二十余名传教士,其中邓玉函、罗雅谷、汤若望、傅汎际等人都是饱学之士,日后并成了传播西学的栋梁。我们不要忘了,还有七千余部图书随船远航。旅途是艰苦的,有七名传教士染病死亡,包括金尼阁的弟弟;又有一个资料说,同行的传教士仅存五人。幸好图书完好无损,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中国大陆。”
“七千部西书来到中国后,只有一小部分被李之藻和王徵等人翻译成中文,大部分书籍蒙上尘埃,默默地流失,下落不明。在北堂图书馆沉睡了三百多年的,不仅有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著作和《安哲罗全集》这样的哲学经典,还有当时极其时髦的科学名著,例如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开普勒的《哥白尼天文学概要》。”——以上来自网文:西书、礼品与鸦片(作者萧春雷)
遗憾的是可能只有徐光启翻译了《几何原本》,其他的书如哥白尼的,国人也没兴趣。看来中国人自古就简单地只能理解“几何”杠杠,所以也只会画杠杠,现在画到了“开心网”。
这最后一句话,作为本“陈安体”博文的结论就不画杠杠了,因为是一本正经、杠杠gang1地说:中国人的论文都是骗人的。看,终于学到画杠杠的真谛了,学会了画无形的杠杠了,将不着边际的上下文区隔开来。恭喜您,现在可以做什么书记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5: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