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闲说苏州(5)应给杨荫榆立碑•顾颉刚与吴歌 精选

已有 6571 次阅读 2012-3-30 09:00 |个人分类:闲说苏州|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鲁迅, 苏州, 方言, 顾颉刚, 杨荫榆

7. 吴和越

看电视“动物世界”,从望远镜头里看来,远方的狮子和角马好像靠得很近似的。中国人看欧洲人好像都长得差不多,欧美人也往往分不清中国人和日本人。很多北方人则认为江浙两省什么都差不多。

这里就经常有人问我霉干菜的问题,认为蒋介石先生喜欢霉干菜,我也一定喜欢。其实,正如长江两岸风俗、语言等有较大差别一样,钱塘江两岸也有不小的差别。古时候,钱塘江北是吴国,南边是越国。杭州城里的一座山叫吴山,那是吴国的地方。在唐代,钱塘江南边为浙东观察使管辖,治会稽(今绍兴);北边为浙西观察使管辖。浙西观察使先治润州(今镇江,那时南京即江宁是润州属下的一个县)不久以后改治苏州,润州、常州、苏州、杭州等江南各州都归浙西观察使管。浙西这个词,到清代还经常有人用,指的地区,就是今天狭义的长三角即长江以南钱塘江以北的地区。浙西是平原水网,浙东则多丘陵。晒干菜以及做霉的、酒糟的食物多为浙东的习惯。而杭嘉湖平原的风俗习惯、语言与苏锡常更接近。

语言方面,苏州话属于吴方言,一般的教科书上都把苏州话作为吴方言的model。吴方言区的北极是靖江,西北极是丹阳。

浙江话一般都属于吴方言,但是,浙江多为山区,方言极为复杂。往往把温州周围和金华周围另外分别作为一个方言子区。

杭州是一个特例,它做了差不多一个半世纪的南宋国都,受北方话影响很大,所以,杭州话与周围地区有较大的差别。从人称代词中最容易看出来这一点,杭州话的人称代词与北方话基本一样。

现代上海话是一个杂化的产物。历史最短,发展却最快。原始上海话与毗邻的松江、苏州较为接近。上海开埠以后,正好太平军乱,苏州人、杭州人、无锡人中有钱的都跑到上海。看到有商机,会做生意的宁波人也大量来上海。这样以苏州话为基础杂进了江浙各地方言,生成了现代的上海话。由于宁波话距离其它方言较远,杂交生成的语言中,宁波方言的特征最容易显露出来。“阿拉上海人”五个字,就能代表这种杂化。“阿拉”两个字是宁波话,“上海人”三个字音与苏州话差别很小。有意思的是本来上海是属于松江府的,但是,现在的上海话与原来的松江话的差距远远大于与苏州话的差距。

十里洋场是可以使人发财的地方,而有钱有势人的语言永远是强势语言,所以讲上海话的人越来越多,上海话也迅速成熟。

有时,一种语音能使人联想起一些人。比如,上海话与其它苏南话一样,读韵母为an的字时,往往没有n音,有的字说成ø(有点近似于ә),如豆腐干之干,苏州人读为;有的字读成E(有点近似于ei),如丹阳之丹,上海人和苏州人读为dE,无锡往西的一些地方读成近似于da。鲁迅先生后期生活在上海,他的儿子上幼稚园学了上海话(先生说是江苏话,也对),把an读为ø(绍兴话里是读an的)。先生在给朋友的信里对此表达了令人吃惊的极大的不满意。我想这大概使他想起了先前最反感的几个人来——陈西滢先生和杨荫榆女士是无锡人,顾颉刚先生是苏州人。

 

8.应该给杨荫榆先生立碑纪念

现在大陆的绝大多数人对于“杨荫榆女士”,都是从中学课本上鲁迅的文章中得知的。光知道她与女学生以及鲁迅先生对立的一段,对于这以前和这以后,都不甚了了。

杨荫榆先生1907年获公费东渡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后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是中国历史的第一位女大学校长。女师大事件之后,杨荫榆先生辞去校长之职,回到在苏州的兄长杨荫杭那里(由于早年的不幸婚姻,杨荫榆终身再未嫁)。她也曾经在我的母校苏州中学教书。

日寇侵华时,她不但拒任伪职,还多次到日寇司令部抗议日寇暴行。由于她的地位和声望,日本人开始也还有点忌讳。最后为了救助被日寇蹂躏的妇女,被日本兵杀害于苏州盘门外的吴门桥。杨荫杭先生之女杨绛在《回忆我的姑母》中叙述甚详。

吴门桥就是现在作为旅游景点开放的苏州盘门外护城河上那座高高的拱桥。我认为,应当在吴门桥堍立碑记叙此事。让世人都知道,中国历史的第一位女大学校长就是在那里被日寇杀害的。

 

9.顾颉刚先生与吴歌

顾颉刚先生是著名史学家、民俗学家,是胡适的弟子。此公真正是个苏州人,书生气十足,被搅和在陈西滢与鲁迅的矛盾之中。而时间恰好在鲁迅心情最糟糕、最需要有人理解却又最没人理解的当口,即抛弃家庭离开北京南下厦门的时候。他与鲁迅打嘴仗,哪里是鲁迅的对手,两个人打嘴仗的本领完全不在同一个数量级上。

应当承认在他和鲁迅的矛盾冲突中,鲁迅要负大部分的责任。顾颉刚有点红鼻子,说话口吃。鲁迅在与他人的数十封信中,都称他为红鼻子、鼻子、鼻。最不应该的是,在小说《故事新编-理水》中写了一个红鼻子、说话口吃的鸟头先生,是一个丑角,最后不搞考据、去收集民间歌谣了。利用别人的生理缺陷进行人身攻击,这是不对的。我看鲁迅的所有文章和通信中,对顾颉刚的攻击是最过分的。后来鲁迅说《故事新编》失之“油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也觉得过分了。

顾颉刚先生确实是收集民间歌谣了,而且很有成就。这就是出版了在我国民俗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吴歌甲集》,还写了《吴歌小史》。此后,还和其他人一起出版了吴歌乙集到己集。在那里收集、整理了850首儿歌和民歌。这些儿歌和民歌主要流行在苏州,也有在江南其他地区如无锡、常熟、江阴等地的。他与胡适、刘复(半农)、魏建功等人还对于吴歌中的音韵、结构、历史渊源、与其他地区的儿歌、民歌的关系等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本人小时候从牙牙学语开始学得的数十首儿歌差不多都收载在内(我当然不记得自己牙牙学语之时,但是从家母教她的牙牙学语的孙儿们的情况可推断)。从个人感情上说,从书本上看到自己从小就开始背诵的儿歌,感到非常亲切。

但是,儿歌有很强的地域性。不懂这种方言的人听了往往如同嚼蜡。

我抄录几支苏州儿歌给大家,供大家或回忆、或欣赏、或嚼蜡。

1.       和尚和尚,光头浪荡。一记耳光,打到里床。里床有只缸,缸里有只蛋,蛋里有只黄,黄里有个小和尚,嗯阿嗯阿*要吃绿豆汤。(*嗯阿嗯阿,婴儿啼哭之声。)

2.       排排坐,吃果果,爹爹转*来割耳朵。称称看,二斤半。烧烧看,两大碗。吃一碗,剩一碗,门角落里斋罗汉。罗汉弗吃荤,豆腐面筋囫囵吞。(* 转,回也。)

3.       康令康令马来哉,隔壁大姐转来哉。烧点啥个小菜,茭白炒虾,田鸡踏杀老鸦,老鸦告状,告拨*和尚,和尚念经,念拨观音,观音卖布,卖拨姐夫,姐夫关窗,关着苍蝇,苍蝇爬灰,爬着乌龟,乌龟撤屁,撤得满地。(*拨,给也)

4.       摇摇摇,摇到吴江桥。买条鱼烧烧,头不熟,尾巴焦,盛落碗里毕剥跳。

5.       摇摇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吃子*团子还吃糕。(*吃子,吃了。)

6.       踢踢脚背,跳过南山,南山扳倒,水龙甩甩,新官上任,旧官请出,木渎汤罐,弗知烂脱哪里一只小弥脚节头*。(*小弥脚节头,小趾。此儿歌系一群儿童玩耍,为某事必须指某人所为,如有人放屁而无人承认,则共同唱此歌,从任一儿童数起,按某一顺序,数到歌中“脚节头”之头,被数到者,即指为放屁者,众人惩罚之。)

7.       麻子麻,采枇杷,枇杷树上有条蛇,吓得麻子颠倒爬。

8.       阿六阿六,马桶盖上切肉,夜壶里厢笃*肉。笃得弗熟,敲杀阿六。(此歌挪揄排行老六者。*笃,意为煮也,苏州话中无“煮”,而指长时间煮为“笃”,我怀疑,这“煮”字古时是否也可读du。从字形看,以“者”表音而其音为du之字甚多,如都、堵、赌、睹等,但未见有读入声者,存疑。)

有些儿歌可能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而且各地的儿歌也许有几分相似。把相似的各地儿歌作比较,也是一桩有趣的事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553296.html

上一篇:白玉兰、紫玉兰、白兰花
下一篇:要教学生难懂的内容
收藏 IP: 218.56.199.*| 热度|

19 李志俊 王伟 余昕 曹聪 陈飞 高建国 庄世宇 张婷婷 陈小斌 陈国文 边一 陈学雷 孟津 吴吉良 MassSpec1688 crossludo wuzhenyuhn niming007 htl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5: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