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0月对于国人来说最振奋的可能在于两件事情:女星公开发表了声明愿意缴纳八亿多的漏税和罚款、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59岁的副教授且其主要贡献论文发表在影响因子刚过1.0的低端SCI期刊上。
范女星的演技和粉丝群杠杠的,给部分人民群众和高端粉丝带来了乐趣,享受所谓艺术和文艺的美感,部分高端粉丝和伙伴非常给力,否则票房和片酬也不会杠杠的。挣得多,花的多,有知名主持人网上爆出自己每个月家庭支出几十万RMB而招来一片骂声,一致声讨该主持人这么奢侈为什么不把钱拿出来救济穷人云云。要是这个主持人不晒自己的家庭支出呢,吃瓜群众看不到也就看不懂了,估计也就不会骂了。行业差距大,影视明星高收入没错,国外的大牌明星收入也是超级高,合法纳税就对了。现在流行网络直播,表演好的主播可以获得关注和打赏,都是靠才华和套路,演技不到,收入差别大没毛病。范爷之类的明星全国人民都知道,世界人民很多也知道,娱乐丰富了地球人的生活嘛,这也是贡献,有贡献就有回报的。
那些整天抱怨贫富差距大的伙伴们,积极努力呗,把亮点工作做好,产生影响力,体现真正的贡献才是王道。对于科研领域的伙伴们来说,诺奖就是目标,要沉得住气,明星只所以成名是有过硬的文艺作品和演技来支撑的。科技领域每个阶段的人才资助计划定位是准确的,那些入选了人才计划的人都离不开前期的工作沉淀积累,给予这些人相对高的薪酬待遇也是正确的,没毛病。对于科研评价,我们要辩证地看。
对于科研领域,课题经费,高IF的文章都是标志性绩点,但这不能算是科研成果。真正的科研成果是领域内理论的突破和后续技术的更新突破。纵观历史长河,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除了很高的实验平台,全民参与,大众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基础研究推广的必要性。基于ESI评价的学科排名和大学排名,主要绩点和参考点还是在SCI论文,包括SCI论文篇数、总引用数、平均引用数、热点论文、高被引论文、前沿论文这六个指标。国际大奖和高端SCI期刊一样,都是发达国家有关部门掌握,我们只有全面参与,才会逐渐对这种垄断性评价产生影响。国内单位之间也存在相互竞争,每个单位内部也在产生竞争,很多时候都是出于鄙视链的不同位置而已。
热衷CNS的看不起低端SCI期刊作者,由此导致一个极端现象,一些课题组和研究人员非CNS不看,非高大上期刊审稿一律拒绝审理,别忘了2018年物理学诺贝儿奖获得者的主要工作也是发表在末流SCI期刊上且产生了4600多次引用。还是那句话,文章发表在8900种SCI期刊哪一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的论文是否真正推进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否真正推进了理论的进步完善,毕竟,创新性不是每个评审人都能判断的。另一种观点就是认为发表论文多就是“灌水”和制造学术泡沫,其实想一想,全世界每天发表数万篇论文,发布了CNS论文,在不同期刊上多次发声也有利于传播自己的学术观点。这好比一个大嗓门的壮汉在人群中大喊一声可能就镇住了大家,而普通人要引起注意估计需要一直嚎下去一样。如果你不在一个领域里保持持续科研产出,谁会了解你,谁会知道你微不足道的贡献?
再说一下科研绩效奖励呗,多数单位为了鼓励教职人员积极投入科研而制定了系列奖励政策。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级大奖、省部级大奖、CNS论文,科学院分区的1区论文给予不同额度的奖金或科研经费奖励,这没毛病。一些单位也对普通SCI论文和核心期刊奖励,这都是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殊国情,要理解和支持,不能粗暴的否定和反对。其实嘛,纵向经费支持下的基础研究、技术公关项目的研究,项目执行者顺利完成了课题获得了账面上可见的一些奖励,包括SCI论文奖励和科技获奖的奖励,相对于那些搞横向课题闷声发大财伙伴们的薪酬收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这真是,很多时候很多人不羡慕互联网大佬几个马老大、房地产老大们的金山银山,却容不下身边搞基础研究的伙伴那数万税前的科研绩效奖励,这正如乞丐不妒忌沈万三之流朱门酒肉臭却恼怒附近的乞丐比自己多占了一条街能乞讨一样。
10月份到了,科学院情报部门又要发布期刊分区啦,虽然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故事很励志,国庆节休息两天就可以啦,继续砥砺前行,把文章发表在有影响力的期刊上,而且要选择那些发表周期短的期刊才是王道,因为,科学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努力吧,骚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1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