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情弄断一云江南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yuexue623

博文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镇江南山

已有 2531 次阅读 2024-4-18 08:13 |个人分类:六月雪风景|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南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区南侧,坐标为东经119°25'00”—119°27'30”,北纬32°08'20”—32°11'40”。南山为宁镇山脉的余脉,主峰为九华山,海拔185米,为南山的最高峰。南山大约形成于中生代末期,是燕山的造山运动中形成的山脉。南山是由褶皱、断裂等经亿万年的地质构造和长期的侵蚀、剥蚀、溶蚀作用形成的低山,包括了九华山、黄鹤山、磨笄山诸山体,诸山体统称为南山。

南山的文化历史可以追溯至南北朝时期的宋武帝,历代文士名流多曾在此居住游览,素有“烟雨南山”“城市山林”之美誉。历代文士名流曾在南山居住、游览,留下了诸多珍贵的古迹和文学著作。比较著名的有南朝梁昭明太子博邀《文心雕龙》著作刘勰等天下贤才,在南山的招隐增华阁编纂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选集《昭明文选》。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居此四十年,创作的“米氏云山”。东晋南朝刘宋两代间的著名雕塑家、音乐家戴颙隐居在招隐山中,谱就的“广陵”“游弦”“止息”三首古曲。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鹤林寺留下的“苏公竹院”,哲学家、文学家周敦颐所凿的“茂叔莲池”。明朝计成在此完成了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部园林著作——《园冶》。

注:本文文字介绍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和(或)出版商,仅用于学术传播等非商业行为。特在此致谢!

图By王从彦@镇江市润州区

镇江南山 (1).jpg

镇江南山 (2).jpg

镇江南山 (3).jpg

镇江南山 (4).jpg

镇江南山 (5).jpg

镇江南山 (6).jpg

镇江南山 (7).jpg

镇江南山 (8).jpg

镇江南山 (9).jpg

镇江南山 (10).jpg

镇江南山 (12).jpg

镇江南山 (24).jpg

镇江南山 (29).jpg

镇江南山 (31).jpg

镇江南山 (32).jpg

镇江南山 (33).jpg

镇江南山 (34).jpg

镇江南山 (35).jpg

镇江南山 (36).jpg

镇江南山 (37).jpg

镇江南山 (38).jpg

镇江南山 (39).jpg

镇江南山 (40).jpg

镇江南山 (41).jpg

镇江南山 (42).jpg

镇江南山 (43).jpg

镇江南山 (44).jpg

镇江南山 (45).jpg

镇江南山 (46).jpg

镇江南山 (47).jpg

镇江南山 (51).jpg

镇江南山 (52).jpg

镇江南山 (53).jpg

镇江南山 (54).jpg

镇江南山 (55).jpg

镇江南山 (56).jpg

镇江南山 (57).jpg

镇江南山 (58).jpg

镇江南山 (59).jpg

镇江南山 (60).jpg

l  镇江江天禅寺(金山寺)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81209.html

l  镇江金山芙蓉楼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11419.html

l  镇江金山中泠泉(天下第一泉)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075582.html

l  镇江北固山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08258.html

l  镇江北固山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03317.html

l  镇江西津渡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27188.html

l  镇江西津渡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91686.html

l  镇江西津渡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07380.html

l  镇江焦山碑林、瘗鹤铭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65675.html

l  镇江焦山定慧寺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62906.html

l  镇江焦山乾隆行宫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63681.html

l  镇江焦山古炮台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64696.html

l  镇江焦山罗汉雕塑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83899.html

l  镇江焦山桂苑书法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64060.html

l  镇江季子庙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26756.html

l  镇江润州道院/三茅宫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19427.html

l  镇江隆昌寺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29024.html

l  镇江高崇寺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17841.html

l  镇江崇福寺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22974.html

l  镇江海会寺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22580.html

l  镇江一叶庵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24855.html

l  镇江宝华山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25776.html

l  镇江宝华山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91908.html

l  镇江中国米芾书法公园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20972.html

l  镇江中国米芾书法公园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005515.html

l  镇江中国米芾书法公园夜景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397804.html

l  镇江米芾墓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17833.html

l  镇江米芾广场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17836.html

l  镇江万善公园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22183.html

l  镇江古城墙公园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73955.html

l  镇江宝塔山公园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25251.html

l  镇江宝塔山公园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59874.html

l  镇江九里沸泉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22113.html

l  镇江中国醋文化博物馆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26332.html

l  镇江中华农耕文化博览园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78270.html

l  镇江南山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52609.html

l  镇江市禁毒教育基地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29846.html

l  镇江博物馆齐白石画展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82055.html

l  镇江博物馆雕塑漆器瓷器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77987.html

l  镇江博物馆金银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7690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30153.html

上一篇: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红花檵木
下一篇:一春芳意 三月如风——琼花
收藏 IP: 183.213.214.*| 热度|

14 许培扬 高宏 刘进平 杨卫东 朱晓刚 孙颉 宁利中 尤明庆 杨正瓴 郑永军 钟炳 孙南屏 崔锦华 汪运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4: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