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江宝塔山公园地处镇江古运河风光带的鼎石山上,建于1994年4月,规划面积为12公顷,现已建成6.7公顷。公园古朴、典雅,假山清池、亭台楼阁、曲径小道、树木花草点缀其间。
园内建筑也极富特色,主要景点有僧伽塔、龚自珍诗碑、学子亭、红梅阁、楠香亭、祈天池、樱花小筑。
其中僧伽塔始建于唐,原在洪泽湖南岸的泗州城,瘗西域高僧僧伽(624-710)真身,故名。南宋绍兴(1131-1162)间,因避战乱由泗州高僧等慈奉僧伽像来镇江,于寿丘山建造僧伽塔。明万历(约1595)迁塔于鼎石山上,成为镇江东大门的重要标志,此塔按明代风格复建,七级八面,密檐疏层,内为方形,错间而上,塔壁厚达一米,为砖砌仿木结构楼阁式,高32.5米,承于白石须弥座上。塔身四面辟卷形门,塔周建围墙,砌山门,立“古僧伽塔”石额。此塔在光绪中叶曾遭火劫,木结构部分烧毁,1983年全面修复。1961年从塔下地宫中发掘“石函”一个,内藏珊瑚、玛瑙、珍珠和两座六面七级鎏金小塔等文物。鼎石山雄踞江南,塔又立于山之巅,紧依大运河,南山风景尽收眼底。清汪琬的《鼎石山野眺》诗云:“城南依孤棹,极目但苍苍。白马吴门回,青山楚塞长。桃花临断岸,兰若出斜阳。惟羡东流水,潺湲到故乡。”。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诗碑坐落在鼎石山西南山腰。龚自珍(1792—1841),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丹阳,清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因要求社会变革,振兴国家的宏志无法实现,又遭到顽固权势的打击排斥,含愤辞官南归。返程路上,只见田园荒芜,萧条冷落,路过镇江都天庙时正值庙会,人山人海,一睹其盛况后,应老道长之邀,健笔写下上述七律诗。
祈天池位于僧伽塔东侧,正南是都天庙,古时庙前旗幡高挂,青烟缭绕,钟鸣钹响,乐声悠扬,善男信女在这里膜拜求雨,玉皇大帝、雷神、风神为之感动,果降甘霖,后人在此建祈天池以示纪念。祈天池水面近900平方米,四周有斗折蛇行、犬牙交错的石壁造景。
喜雨潭环山水系连通祈天池,水经叠石落入山涧,潺潺流入喜雨潭,形成人工瀑布。潭边假山叠岸造景,竹绿色观瀑亭坐落在喜雨潭中。构思精巧,布局别具一格。
学子亭位于鼎石山东侧的岗巅,耸立于六层花岗岩基座之上。六柱飞角翘檐筒式琉璃瓦的亭顶,六个线型亭脊上雕有六条腾云的金龙,登临六层台阶,好似“书山”登之不易,而临之其上,视野开阔,心旷神怡。学子亭由驻镇六所高校共建,亭旁石碑刻有历史上镇江12位著名学者:祖冲之、刘勰、许浑、苏颂、沈括、米芾、计成、马相伯、刘鹗、柳诒徵、巴玉藻、茅以升的生平简介及建亭碑文。学子亭的挂匾由费孝通题写,与龚自珍诗碑遥相呼应。
红梅阁原址在镇江月华山上,昔日遍山红梅。清咸丰年间,抗法名将冯子材调防驻守镇江,因爱红梅志节高尚,在月华山上建红梅阁,后毁。1995年为与中日友谊梅樱园增色,于祈天池畔重建“红梅阁”。匾额“红梅阁”三字按原石刻拓制,系光绪年间镇江诗坛名人赵光荣所书。
楠香斋为明代民居楠木厅,原位于市内大西路98号,原户主严氏,五十年代该建筑转卖给汤氏至今。因仓巷片区开发建设,难以原地保护,经文管会报市政府批准,在宝塔山公园祈天池畔复建,与僧伽塔交相辉映。楠木厅面阔三面,仙姑进深七架,梭柱,有侧脚,梁架圆作,用材硕大,形象严谨稳重,尚存宋元古制,在我市已发现的古建筑中极为少见,复建后的建筑主体木结构为原件,屋面、门窗、山墙及台基均照明代风格建造。
注:本博文文字介绍源于百度百科。特在此致谢!
图片拍摄者:王从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